□ 朱韻霖
淺談情感談話類節目的編導技巧
——以四川衛視《下一站幸福》的戲劇沖突為例
□ 朱韻霖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情感談話類節目如何既保持傳統優勢,又能不斷進行創新,進而提高節目質量、提高收視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以四川衛視《下一站幸福》其中一期節目為例,探究情感談話節目中編導的方法與技巧,以及在實際錄制工作中的問題,以期提高情感談話類節目的質量與收視率。
情感談話類節目;編導技巧;戲劇沖突;《下一站幸福》
當今在網絡對傳統電視媒體的沖擊下,情感談話類節目如何保持傳統優勢,穩定現有觀眾群體并提高收視率,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由于編導在此類節目中具有關鍵作用,編導的構思與技巧就成為了提高節目質量的關鍵。
情感談話類節目的觀眾群體相對固定,以年輕女性觀眾與中老年觀眾為主。編導在對節目主題進行遴選時,要抓住此類觀眾的喜好。此類觀眾所關注的問題集中在戀愛關系、夫妻關系、子女關系、家庭財產問題、婚姻問題等,編導要站在宏觀的角度,在此類問題的具體事件中尋找出強烈的戲劇沖突,以引發觀眾的興趣與共鳴。
由于情感談話類節目的形式相對較為固定,以談話為主,畫面的沖擊相比其他類型節目較弱,所以編導需要在談話內容中設定戲劇沖突,并將沖突有節奏地進行展示。在沖突的設計上,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節目中人物與人物的戲劇沖突
談話類節目的核心是人物,人物之間的沖突也就構成了重要的戲劇沖突。《下一站幸福》2017年4月播出的一期節目《大齡剩女相親50次》中,編導設計了一對母女因為婚姻觀念不同引發矛盾,母親反復逼30歲的女兒相親,而女兒在敘述中由婚戀的問題牽引出了童年與少年時母親對她的教育方法問題。
從節目的人物設計來看,退休的母親、年輕的女兒,符合了這類節目的觀眾興趣,而年輕一代的婚姻問題更是收視群體關注的焦點,當今家庭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類似的矛盾。母親以親情的名義干涉了女兒的生活,女兒的婚戀觀又與母親大不相同進而牽涉到童年時期的家庭教育問題,人物之間的戲劇沖突便由此展開。這一沖突便構成了本期節目的核心內容,而這些沖突的選擇,也符合觀眾自身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能或已經出現的沖突,引發了觀眾的收看興趣與共鳴,節目的可看性增加,觀眾便有了持續的收看興趣——節目中人物的沖突如何解決。
從觀眾的收視心理上來看,只有貼合自身生活的事件方能引發他們關注、共鳴、思考與討論,從某種程度上滿足內心的一種情感需求。
(二)節目人物沖突與社會熱點問題的契合
情感談話類節目需要以內容為核心,節目的內容設定要契合社會的熱點話題。在現今收視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情感談話類節目既要保持傳統優勢,又要在形式及內容上不斷出新,這就需要編導在節目內容的構思中不斷挖掘社會熱點。如上述《大齡剩女相親50次》這期節目便是扣緊了現今社會年輕人婚戀問題。一方面,年輕女性是該節目重要的收視目標群體,而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與生育政策的改變,女性的婚戀觀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傾向于選擇獨立自主。而現實生活中,社會壓力與自我選擇就形成了強烈的沖突。這一點在年輕女性觀眾群中是有共鳴的。另一方面,節目中的另外一個人物即母親的存在,也是貼合了中老年觀眾的心理。中老年家長群體希望在子女的婚戀、生育事宜上得到更多的話語權乃至決定權。節目對母親的設定就是這種思想的典型體現。而社會的發展卻使這一觀點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社會的壓力使得中老年父母的家長權利受到了挑戰,這即是中老年觀眾群體所要面臨的社會壓力。而這兩代人所面臨的問題都是當今社會的熱點,這便完成了話題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的契合,符合現代人的情感發展趨勢,因而激發了觀眾持續的內在收視動力。
(一)嘉賓安排
在《下一站幸福》中,當臺上人物的沖突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編導要有總體的思維來把控節目的進程。節目需要固定的環節,以避免觀眾產生收看疲勞,進而降低收視動力。在臺上母女兩個人物把基本的矛盾、事件進行闡釋以后,需要嘉賓介入談話。《下一站幸福》的三位嘉賓分別有不同的任務設定。職業為作家的年輕女性,站在女兒這一邊,較為激烈地表述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在成長與婚戀過程中的觀點,例如在女兒表達了母親逼迫自己相親、在女兒年少時剪破了她心愛的花裙子、偷看日記等,設定為作家的年輕女嘉賓便流淚言辭激烈地辯駁了母親,指責母親“你錯了就是錯了”,表達了對家長侵犯孩子隱私、干涉孩子個人情感的極度反對。這一觀點無疑是站在當今年輕人的角度對專制家長權利的當頭棒喝,也正是現實社會中年輕人對于親情觀念新的解讀。部分觀眾的思想觀念得到了迎合,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而另一部分觀眾則反對這樣的觀點,思想受到了沖擊,這就讓觀眾有了更加強烈的情感動因繼續收看節目。另一個男性嘉賓同樣站在自身的角度,贊同臺上的女兒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而第三個設定為外企白領的嘉賓則用一種安撫的狀態,對臺上兩人進行勸告,勸告女兒不要用激烈的方式和言語刺激母親,尤其是說出“再也不回這個家”的話語。而此時,按照臺本,母親、女兒雙方便順勢軟化態度,以親情和內因,道出自己內心的緣由,讓矛盾又顯現出割舍不了的人情。
嘉賓的呈現,一方面的作用是承接臺上角色的事件,引發更加激烈的爭論,增加節目的可看性;另一方面的作用是使節目總體更加有節奏。情感談話類節目的核心就是語言,而當臺上角色的談話到了一些關鍵點時,需要嘉賓就事件展開討論。第三方面,在錄制過程中,無論是事件本身真實的主角,還是如《下一站幸福》這類節目有臺本指導,演員扮演臺本角色的設計,都需要嘉賓提示臺上主角乃至主持人的節奏,節目才能按照編導的預期效果進行錄制,避免錄制人員冗長、敘述不清、抓不住重點。
(二)環節的起、承、轉、合
編導事先將故事、臺詞、舞臺任務進行梳理,整理在臺本上,交至錄制人員手中,這樣一方面保證了錄制的順利,另一方面對整個節目環節的起、承、轉、合有所把握。
起——從預告的片花開始,女兒的控訴、整期節目的關鍵句“母親逼我一年相親五十次”就出現了,簡潔地闡述出了問題的關鍵。接下來的正片進行了角色的簡短自我介紹,闡述身份過后,便出現了整個事件的核心矛盾——“相親”。在錄制人員手中的劇本里,編導要求每個角色的話語較為簡短,但要體現事件的關鍵,這對觀眾簡單明了地看懂事件以及對后期剪輯工作都是比較有利的。
承——當核心矛盾“強迫相親五十次”引起了觀眾開頭的強烈興趣之后,角色便承接此處,敘述事件之外的家庭內因。
轉——當臺上的角色敘述到了一定階段,情緒較為激烈的時候,主持人與嘉賓引導臺上角色情緒進一步激化,此時節目進行到了高潮階段。此階段設定了“真心三十秒”環節,在情緒最為激烈過后,進行雙方的告白,轉而節目進入下一個階段。
合——在高潮過后,節目即將進入收尾階段。矛盾雙方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進入“密室環節”,即雙方各自步入舞臺兩側的小隔間,選擇和解還是離開:若和解,隔間的簾子拉開后,角色留在臺上;若離開,隔間的簾子拉開后,里面便是空的。這一環節作為整個節目的最后一環,增加了節目的儀式感與懸念。最終簾子打開,人物是否留下,代表著矛盾是否解決,節目也隨之進入尾聲。
情感談話類節目作為電視節目的傳統節目形態,需要深入挖掘事件中的情感矛盾、戲劇沖突,增強節目的可看性,用心考量節目的敘事技巧,引發觀眾內心對情感的共鳴,拉近觀眾與節目的距離。編導在情感談話類節目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前期階段的節目構思、題材遴選,到錄制階段對主持人、嘉賓與演員的現場安排,再到后期的剪輯,編導意識均貫穿了節目的始終。情感談話類節目編導要充分把握節目的構思與敘事技巧,同時還要向觀眾傳遞人文關懷,以吸引更多的受眾,促使節目質量不斷提高。
1.牛曉蓓,公偉成.電視新聞編輯技巧與運用[J].青年記者,2010(8).
2.馮哲輝.情感節目的類型與美學范疇[J].當代電視,2005(4).
(作者系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