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仕嬌
淺談新聞工作者在突發暴力事件報道中應具備的素質
□ 鐘仕嬌
突發暴力事件的發生地點和時間具有著極高的不確定性,對其進行報道具有著一定的難度,需要現場報道人員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本文闡述了突發暴力事件報道時的注意事項,分析突發暴力事件報道的傳播學特征,并結合突發暴力事件新聞報道的特殊性,提出面對突發暴力事件時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突發暴力事件;新聞工作者;素質
新聞工作者是在新近事件發生后或正在發生時進行事件發生動態報道的工作人群,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個符合標準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會聽、能寫、事件分析、現場應變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需要報道人員能夠對報道現場進行合理的控制,從而順利開展新聞播報。突發暴力事件多發生在火車站、商場等公共場所中,事件發生時現場人員眾多,且暴力事件發生時具有較高的風險性,需要現場的新聞工作者能夠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基礎上對現場情況進行報道。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報道,新聞工作者在突發暴力事件的報道中須具備一些特有的素質。
(一)突發暴力事件報道需要與事件進展保持一致
突發暴力事件的發生具有著一定的突發性。為保證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新聞工作者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事件發生現場,確保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到事件發展的相關信息,將其進行整理并對社會公眾進行報道。基于突發暴力事件的特性,對時效性的要求較高,記者必須盡量保證媒體的報道與事件進展高度一致。對突發暴力事件的報道與事件進展的同步性,是滿足社會公眾對突發暴力事件相關信息了解的先決條件①。例如在2016年某城市火車站突發暴力事件發生時,社會公眾在事件發生初期所了解的信息較為淺顯,存在著一定的恐慌感,希望進一步了解事件的發生動態,而與此同時,部分新聞工作者在第一時間趕往事件發生地點,對現場情況進行詳細報道,促使公眾更為深入地了解到事件發生進展,保證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
(二)突發暴力事件的報道需要控制尺度
突發暴力事件的發生多是由于人為因素所導致或加劇的,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是新聞媒體報道領域中的重要構成部分②。“暴力”是近幾年媒體報道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詞匯。暴力事件發起者多是由于心理問題而衍生出利用武器或其他手段發起暴力的行為,這種行為的發生嚴重影響社會公共秩序。基于突發暴力事件對社會的高度影響力,新聞工作者在報道時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避免監管因素的影響,客觀地進行事件報道。針對不同性質的突發暴力事件,新聞工作者需要將“正面宣傳”作為基礎原則,不能夠進行片面的負面報道,避免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例如昆明的“3.01事件”是新疆分裂勢力所策劃的嚴重暴力恐怖事件,在對此進行報道過程中應該客觀地闡述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不要參與評論,保持與中央媒體的宣傳口徑相一致。
(三)突發暴力事件現場觀察與思考同步
突發暴力事件發生會吸引眾多新聞媒體趕往事件發生現場,搶先進行報道,而大量媒體針對同一個類型以及同一個事件進行報道,所觀察到的現場是一樣的③。為避免新聞同質化,就需要抓住新聞的亮點,對其進行創新發揮,促使新聞報道的內容更具有新穎性,也更具有吸引力,能夠體現出新聞工作者的創新能力。在突發暴力事件的發生現場,新聞工作者需要敏銳的觀察,同時對整個事件進行快速的分析與思考,捕捉具有新聞價值、說服力以及吸引力的新聞素材,這是做好突發暴力事件報道的關鍵點。也就是說基于突發暴力事件新聞報道的特殊性,需要新聞工作者的現場觀察與思考同步進行,在觀察現場的同時快速做出反應,以便于能夠播報出具有高價值的新聞內容。
突發暴力事件在傳播學上具有著三大特征:第一,稍縱即逝,不可逆轉。報道現場是時空交匯點,具備所有以時間為存在基礎的事物特性,報道現場處于動態發展狀態中,不會停留,也不能夠逆轉。第二,不斷變化,隨時發展④。在突發暴力事件現場報道過程中,現場新聞工作者不能夠預估到現場的實際情況,且實際報道開展中也存在著諸多的變動因素,事件隨時都在變動,而這種不確定性也成為新聞報道的特殊魅力。第三,現場信息的復雜性與記錄現場的選擇性。突發暴力事件現場具有著一定的復雜性,而新聞報道過程又具有一定的緊迫性,這種特性的存在要求新聞報道者能夠盡快掌握現場狀況,具備較高的臨場應變與分析能力。
(一)具有一定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
突發暴力事件的現場沒有秩序可言,且比較慌亂,需要現場新聞工作者進入到現場后,具有較強的觀察力,快速地評估整個事件的發生現場,首先確保自身與隨行工作者的安全,而后盡快組織語言,形象地對現場狀況進行描述⑤。首先,現場新聞工作者需要對現場進行整體性的觀察,選擇一個有利于報道的位置,便于對現場進行觀察與描述。其次,現場新聞工作者要快速進入現場內部,運用多種感官對現場進行評估與判斷。只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才能夠對突發暴力事件現場進行全面的報道。為確保將信息形象、生動地傳遞給公眾,需要進行語言的組織與表達,進而對暴力事件的發生現場進行更為細致的描述。
(二)具有一定的現場協調與處理能力
突發事件發生期間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危害程度都處于動態變化中⑥。另外,突發暴力事件的現場秩序已經混亂,為對現場進行控制,指揮部門一般不會配合記者的工作,甚至有可能阻止記者進入到現場,為突發事件的報告增加了一定難度。記者若想要在第一時間向公眾進行事件的報道,需要具備較強的現場應變能力,以應對復雜的現場環境。經由各種渠道進入現場,積極地與各個方面進行協調,在不干涉現場控制的基礎上快速展開事件調查,并進行報道。在突發暴力事件發生時,相關部門往往會采取聯合行動控制現場局面,媒體記者需要與這些部門維持一個良好的關系,爭取在報道時掌握先機,快速掌握到新聞線索。
(三)具有一定的判斷與掌控能力
在突發暴力事件報道中,現場新聞工作者須具備較高專業素養以及能力,以便能夠精準地對事件內容進行判斷,確定具有價值的新聞關鍵點,掌握好事件報道的尺度和方向。現場新聞工作者是事件相關信息能夠傳遞給社會公眾的轉播主體,這要求現場新聞工作者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任何一個突發暴力事件的發生都會表現出不同的意義,作為一個新聞轉播者,需要透過事件的表面剖析實質,對其進行及時客觀的報道。突發暴力事件的報道需要新聞工作者堅守道德準則以及職業要求,同時考慮到事件的導向性以及影響,報道者的政治敏感性也必不可少。
(四)具備責任意識
面對突發暴力事件,需要進行全面、及時、準確的報道,這是社會賦予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基于此考慮,新聞工作者有責任第一時間對突發暴力事件進行報道,合理運用新聞信息來引導社會輿論導向,避免新聞報道對社會秩序所形成的不良影響。新聞工作者應該從國家、社會、公眾的知情權等利益出發,全面、真實、客觀地闡述事件發生原因、進展、實際內涵等,就由此體現媒體的人文關懷,彰顯新聞的信息價值和社會價值。做好這些工作需要新聞工作者不斷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提升對突發暴力事件報道的質量與水平。
經前文分析可以看出,突發暴力事件的報道以及傳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除了具有突發事件的緊急性,還具有暴力事件的人為隨機性等。面對如此復雜的局面,需要現場新聞工作者不斷地強化自身綜合素質,以便于能夠在事件發生現場順利地開展工作。“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意識、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現場協調能力、洞察與分析能力等,都需要在平時培養和練就,以適應突發暴力事件報道的要求。
①石晶.談企業新聞工作者需具備的專業素質及能力[J].今傳媒,2016(01):140-141.
②滕瑩石.淺談面對日益增多的突發事件,新聞主播應該具備的素質[J].新聞研究導刊,2015(11):83.
③楊帆.新聞節目主持人應對直播突發事件能力分析[J].科技傳播,2014 (24):54-55.
④甄海濤.淺議突發性新聞事件的拍攝[J].新聞傳播,2013(6):144.
⑤楊曉芬.記者現場采訪突發新聞的方法[J].科技傳播,2013(9):11-15.
⑥薛龍.從突發事件中看電視新聞記者應具備的職業素養[J].新聞傳播,2013 (02):31.
(作者單位:惠州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