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陜北黃土高原上的一個村莊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李宛嶸
媒介發展視角下的鄉村社會變遷
——以陜北黃土高原上的一個村莊為例
□ 李宛嶸
當今中國社會處于一個媒介高度發達和飛速發展的時代,各種現代化媒介對社會的影響空前巨大。本文以陜北黃土高原上的一個村莊近些年的媒介發展情況及其對村民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村莊其他方面的一些影響的調查為基礎,試圖發現和解析媒介與鄉村社會生活互動、變遷的一些基本規律。
媒介;發展;鄉村;社會變遷;村莊
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鄉村發展成為近年來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十分重視的問題。由于現代化媒介的迅速發展和強勁滲透,媒介的發展對鄉村社會變遷的影響也受到傳播學界的廣泛關注。村落是鄉村社會成員生存的基本單元,是整個社會的投射和縮影,所以對它們進行觀察,實則也是洞悉當今中國農村社會的整體情況。在對陜西省榆林市佳縣荷葉坪村為期一個月的媒介使用及其發展情況調查的基礎上,筆者試圖發現媒介對于鄉村社會發展的一些具體影響。
荷葉坪村隸屬陜西省榆林市佳縣螅鎮鄉,位于陜西省東北部黃河中游西岸,屬于黃土高原地區。該村目前常住村戶312戶,人口約1000人,人均收入約3000元/年。
每一種新媒介從其開始使用到普及都有一個過程。按照這個標準分期,荷葉坪村對媒介的使用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04年之前,電視、手機和互聯網等媒介尚未普及,村民主要通過報紙、廣播和村委會獲得外界信息,相互聯系的方式有上門拜訪和村委會廣播,娛樂方式主要是聽說書、看戲,還有茶余飯后的串門聊天等。
第二階段是2004年至2012年前后,這個階段村里衛星電視開始普及,約80%的農戶都安裝了電視和接收器,后期也有部分農戶安裝有線電視。
第三階段是固定電話和非智能手機的普及。從2010年開始,固定電話和非智能型手機在村里開始使用,到2014年左右,基本上實現了電話的普及,村民之間的聯系開始主要依靠電話。
第四階段是2014年至今,智能手機的大量使用使得移動互聯網開始進入了村民的生活。2017年春節期間,村里開始集體安裝互聯網寬帶,目前大約有一半的農戶安裝了電信寬帶,并且大多數配備了無線路由器。
(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變
麥克盧漢的著名論斷“媒介即訊息”曾指出:“媒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每一種新的媒介的產生都開創了人類生活和社會交往的新方式”①,對于整個人類社會來說是如此,對于一個小的社會群體——村落來說,也是如此。
生活方式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作息時間、娛樂方式的改變上。
1.生活作息的變化。現代化媒介的普遍使用使得村民下地干活的時間有所縮短,休閑娛樂的時間明顯變長(這也與村民的收入方式和觀念的改變有關),睡覺時間變晚(之前晚上的娛樂活動種類有限且大多需要一定數量的村民聚集,媒介普及后的娛樂方式種類多且可在家單獨進行),以前的串門聊天的習慣也開始淡化,村民在農閑時間更趨向于在家看電視、玩手機、上網等(娛樂方式可選擇類型多,且現代化媒介內容和方式比起串門聊天對于村民更有吸引力)。
陸徵祥的名字,最為人熟知的是他作為中國第一代職業外交家的身份。他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父母是新教徒,母親在陸徵祥八歲時病逝,父親陸云峰是傳教士。陸徵祥從小深受虔誠的父親的影響,父親作為他的啟蒙老師,以《新約福音》作為課本。后進廣方言館學習法文,之后進入北京同文館繼續學習。畢業后開始在外交部門工作。
2.娛樂方式的變化。前后兩個時期,村民的娛樂消遣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代化媒介未普及時,村民的娛樂消遣方式主要是聽廣播、看報紙還有聽村里的說書人說書;電視、電話和互聯網普及以后,村民更多選擇看電視、用手機和電腦網上聊天、購物、看新聞等方式進行消遣。這一方面是因為現代化媒介中的節目和信息比傳統的娛樂方式更為豐富和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使用電視、手機、電腦等媒介更為便捷。
(二)村民交往方式和社會關系的改變
媒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為社會交往提供便利,隨著交往方式的改變,社會關系必然也會發生變化。②首先按照上文中對于媒介使用四個階段的分期來看每個階段媒介對村民交往方式的改變:
2004年之前,村民之間相互聯系的方式主要是面對面的人際傳播。對于沒有接觸到現代化傳播媒介的村民來說,他們喜歡在農閑時間通過串門、一起聽說書等方式進行消遣,這些傳統的人際交往方式使村民鞏固、調整并建立了新的關系。
在2004年到2012年,電視的普及對人們交往方式的影響不明顯,因為上文提到的人際傳播四種功能中的后三種是無法通過看電視節目實現的。不過,電視的普及對人們人際交往頻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為村民把之前串門、聚集娛樂的時間勻出相當一部分給在家收看電視節目。
從2010年開始,固定電話和非智能型手機開始普遍使用。這個階段對村民最大的影響就是聯系方式的根本性改變。在沒有電話和手機之前,人們相互聯系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是親自上門找人,二是通過村委會辦公室的喇叭廣播(一般適用于通知集體事務)。但是有了電話和手機,人們更傾向于用電話聯系。
2014年至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在村里開始大面積使用,這對村民交往方式的改變十分明顯。比如,目前由村委會組建的村微信群已有四百多人加入,村委會通知集體事務、統計信息、村民個人之間的聯系等,都可以通過微信群進行,利用手機、互聯網已經成為村民首選的交往方式。
媒介的變化對人們交往方式的改變是比較速效和明顯的,但是對于人們社會關系的影響還是比較緩慢和隱蔽的。所以關于社會關系,筆者將按照現代化媒介普及之前(即2004年之前)和開始普及之后(2004年之后)的分期進行論述。
2004年之前,村民的關系從整體上來說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社會關系,借助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里提到的一些概念,筆者認為這種關系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即家族觀念強、男女有別和重視道德。③
但是在現代化媒介逐漸開始普及的2004年之后,這些傳統的社會關系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家族觀念。在村里,大家經常說的一個詞是“本家”,即向上好幾代有血緣關系的同姓成員,都屬于同一個家族。這些本來看起來已經幾乎沒有關系的人,逢年過節還是要相互送禮,平時也要相互照顧。但是對于年輕一代來說,這種“本家”的觀念在慢慢淡化,人們相互聯系的也就是兩三代以內比較親近的一些親戚。其次是男女有別。一般來說,在農村家庭里兒子和女兒的地位完全不同,但是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出門打過工的年輕人,這種觀念和界限有所淡化。最后是重視道德,儒家傳統的“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在村里還是能看到一些印記,但是也可以看到,農村女性的家庭地位正在逐漸提高,子女對于父母完全順從的情況也并不多見。以上這些社會關系方面的變化,看起來似乎與媒介并無直接關系,但是筆者認為,這與村民通過接觸媒介,尤其是電視、互聯網等媒介而接觸到外界的一些現象和觀念有很大的關系。
(三)與外界交流方式的改變
隨著媒介種類和數量的增多,村民與外界交流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四個階段的基本情況分別如下:
2004年之前,村民獲得外界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四個,即人際傳播、看報紙、聽廣播和從村委會獲得。
在2004年到2012年電視開始普及之后,通過看電視獲取外界信息也成為一種潮流。比如CCTV-7農業頻道、陜西電視臺農林科技衛視等經常播出農業信息的頻道受到了農民的歡迎。通過農業電視節目,村民可以學到一些實用的農業知識,接觸到一些與農產品有關的商業信息。
從2010年開始,固定電話和非智能型手機開始普遍使用。這個階段對于人們獲得外界信息的方式有一定的影響。之前,村民與在外生活的親戚朋友聯系只能依靠寫信等方式,這些方式對于接受外界信息來說不夠便捷和及時,電話的出現和普及解決了這種困擾,因此在這個階段,打電話成為村民與外界聯系的首選方式。
2014年至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使用使村民可以實時獲得外界信息。目前,村民獲得外界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人際傳播、看報紙、看電視、上網等。
隨著媒介的發展和進步,村民獲得外界信息和與外界交往的方式越來越豐富多彩,這給村民帶來的經濟、文化、觀念方面的改變也十分明顯。
從以上媒介的變遷給荷葉坪村帶來的三個方面的變化可以看出,傳播媒介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獲取信息的方式甚至是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習慣,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推動社會的變遷。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國家對于農村發展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新媒介對于農民的影響會越來越明顯,對于農村發展的推動力也會越來越強。
注釋:
①②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社,1999:29,71-72.
③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三聯書店,1985.
(作者系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5級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