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中學(226001)
張曉紅●
?
關于化學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思考和探索
江蘇省南通中學(226001)
張曉紅●
生成性資源是課堂活力的來源,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善于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資源并對其加以合理利用.在學生的錯誤、質疑、差異和實驗異常中發現生成性資源;利用彈性預設促進資源生成,關聯目標合理取舍資源,選擇時機有效處理資源.
生成性資源;動態;生成;實踐策略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機械地按原先預設教學,而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在師生共同思考、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對教學進行靈活的調整,使課堂處在不斷的動態生成中,那些超出教師教學預設的新問題、新情況,即為課堂生成性資源.課堂生存性具有動態性,是稍縱即逝的,如何在化學課堂準確、及時地捕捉到這些生成性資源并對其加以合理利用?筆者做如下思考和探索.
1.在錯誤中求生成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錯誤本身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環節.”學生的錯誤是一種很好的生成性資源,教師要巧妙的加以利用,利用好“錯誤”所帶來的契機,賦予它特有的價值.例如,在知道明礬可以作凈水劑時,有學生可能會誤以為明礬可用來消毒殺菌,借此錯誤,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師生一起辨析明礬凈水、醫用酒精消毒和自來水廠用氯氣凈水之間的差異,從而加深學生對明礬凈水原理的理解.
2.在異常中求生成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現有高中化學各教學模塊均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和探究活動.化學實驗中物質濃度的差異、滴加順序的差異等,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均有可能導致與學生預期異常的實驗現象產生,教師應該正確的認識,及時引導,并靈活重構,從而使實驗中的異常轉化成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讓學生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例如,在進行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演示實驗時,加入酚酞試液后,學生發現溶液變紅后又褪色了,這是為什么?借此異常,教師可以拓展介紹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質:第一步是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過氧化氫與氫氧化鈉;第二步過氧化氫不穩定,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反應中生成的氫氧化鈉有堿性,所以酚酞變紅;生成的過氧化氫有強氧化性,所以紅色會被氧化褪色.
3.在質疑中求生成
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質疑行為,表揚學生敢于提問的精神,保護他們質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創新的潛能,從而使學生能夠發現和提出更有深度的問題.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硫性質時,講到二氧化硫不能使氯化鋇溶液變渾濁,如果反應,生成的亞硫酸鋇會溶于另一產物鹽酸.有學生質疑:“亞硫酸和亞硫酸鹽不是具有較強還原性嗎,會不會有部分二氧化硫溶于水被氧氣氧化成硫酸根,從而產生硫酸鋇沉淀?”和學生交流后覺得有此可能,決定課后通過實驗驗證猜想.
4.在差異中求生成
在化學教學中,過程和結果都很重要,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同一問題發表自己不同意見,這里形成的生成性資源不僅包括學科知識,還包括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和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在分析無機框圖推斷題時,學生選擇的切入點可能不同,如物質的顏色、狀態、反應條件等,交流中學生不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還可以從學生的思路中獲得啟發,從而集思廣益.
1.彈性預設,促進生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強調“動態生成”并不是否定教學預設,沒有預設的教學是盲目的、隨意的,但是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中的全部細節.教師除了需要熟悉教學內容充外,還必須充分了解學情,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要在教學預設中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例如,在學習苯的化學性質時,苯和液溴發生的反應類型是取代反應.這個知識點是直接講授,還是預設問題留給學生思考?如何證明該反應是取代而不是加成?實驗驗證過程中會有哪些因素干擾結果的判斷?如何排除干擾因素?教師課前富有彈性和靈活性的預設,會給課堂活動帶來不一樣的精彩生成.
2.關聯目標,合理取舍
化學課堂動態生成的內容較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動態生成性資源都有進一步探究的必要,如何篩選出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呢?筆者認為,可以根據生成性資源與課時教學目標的關聯程度,進行合理的取舍.服務于教學目標的生成性資源可以加以拓展延伸,讓個人的智慧成為集體的智慧,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究.反之,對偏離本節課時教學目標的生成性資源或因學生突發奇想產生的干擾型生成性資源,教師應避輕就重,進行有價值的調整.
3.選擇時機,有效處理
教學中生成性資源主要來自課堂活動,由于課堂教學有時間限制,所以教師應該針對生成性資源的具體情況進行及時處理或延時處理.對于有利于教學目標達成,并能夠當堂處理的生成性資源要及時處理,利用所生成的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對于需用時較多的生成性資源或因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帶來的生成性資源,可以暫時擱置,在課后選擇合適的時機延時處理.例如,學生在高一學習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時,等濃度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溶液分別滴加酚酞后,前者顏色深.有學生提問:“為什么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溶于水顯堿性,為什么碳酸鈉溶液的堿性比碳酸氫鈉強?”教師可以坦然告知,這部分內容將在今后學習,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先行自己研究.
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行,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生成性資源即是“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是課堂活力的來源,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善于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資源并對其加以合理利用,用學生跳躍的思維譜寫動態十足的化學課堂.
[1]陳依云.讓意外的生成成為課堂教學的“催化劑”[J].化學教學,2015(10):39-41.
[2]薛麗丹.活力課堂,精彩在于“生成”[J].新課程(中學),2012(3):170-170.
[3]張禮聰.化學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性資源的評價和利用[J].化學教學,2012(5):10-13.
G632
B
1008-0333(2017)15-00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