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學(362400)
唐炳坤●
?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常態化開展研究性學習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學(362400)
唐炳坤●
現階段,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不利于高中學生化學學習.高中化學課堂常態化開展研究性學習主要指針對某一教學內容,對其教學目標加以明確,在此基礎上,有效開展研究性學習.本文對化學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教學中常態化研究性學習策略進行深入探究,以期為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研究性學習
常態化研究性學習就是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加以明確,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從而使得教學目標得以完成.但是,現階段的高中化學教師對研究性學習認識還不夠透徹,不利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鑒于此,本文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常態化研究性學習”進行深入探究顯得意義重大.
從現狀來看,常態化研究性學習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1.教學手段缺乏.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人為本的思想逐漸受到大眾人民的重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同樣需要對學生的地位引起一定的重視.但是在實際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對教學手段進行了一定的改進,但是教學手段還是較為傳統,只是作了簡單的改變,根本是改表不改本.教學手段的缺乏,不利于常態化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2.缺少實驗課.
學習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學生的潛能得到有效的激發,常態化研究性學習同樣是奔著這個目標,因此需要加強學習實踐課的教學.但是在實際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對于常態化研究性學習認識還不夠透徹,促使教師開展研究性學習,只是單純是一種說法,實際教學與傳統教學大致形同,不利于學生研究性學習效果的提升.
1.以明確教學目標為導向,促進研究性學習有效性的提升.在教學中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能夠促使課堂教學有所規范,有所標準,才能有效開展研究性學習.在此基礎上,才能在教學之前,有效組織針對性的內容進行教學.例如:高中化學教學在教學《金屬的化學性質》時,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金屬與非金屬的區別,同時對金屬的原子結構有初步的了解.如此一來,高中化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常態化研究性學習,通過化學實驗對金屬原子結構進行探究,促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具時效性.如此一來,教學質量必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2.創設問題情境,為研究性學習提供有效條件.有效的問題能夠促使學生更快進入學習狀態,原因在于,學生一般情況下,都具有好奇心,一旦被問題吸引,學生便能快速集中注意力.因此高中化學教學,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有效提出問題,從而開展研究性學習.例如:化學教師在教學《離子反應》時,對于本堂課教學,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是否可以看到離子,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學要求提出相關聯化學問題,組織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如此一來,學生便能有效理解課堂教學知識.
化學教學相對其他科目,比較重視實驗教學.因此,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還需要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在實驗教學時,教師需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例如:在高中化學《FeCl3溶液配制》實驗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配制出的溶液出現了磚紅色沉淀.實驗總結時,老師說到:“大家發現沒有,有些同學配置的溶液中出現沉淀物,這個可不是正常的實驗結果哦,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學生們深入思考,根據實驗步驟,分析了FeCl3的化學性質后,得出結論:FeCl3屬于強酸弱堿鹽,在水中會與發生分解反應形成Fe(OH)3沉淀,就是溶液中出現的雜質.靈活應用教學中出現的化學問題,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深入思考,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分析現象發生的化學原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促進其化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隨著高中化學教學的改變,常態化開展研究性學習顯得十分重要.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首先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基礎以及能力有著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針對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景,保證學生學習地位,從而有利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進而為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夯實的基礎.
[1]盧敏.化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高中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化學課題指導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6:107.
[2]龔龍生,馮福良,王錚,趙開順,朱海鋒.基于自主學習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2:105-107.
[3]鄭宏麗.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142-143.
G632
B
1008-0333(2017)15-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