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上一
探討如何辦好廣播房產節目
□于上一
隨著改革開放各項事業的不斷推進,我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尤其在房價一路上升的背景下,買房購房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關心的熱點話題之一。人們在購房前必須首先關注房產相關信息,而廣播房產類節目是為大眾提供優質房產信息的專題性節目。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廣播房產節目要體現出自身的特色,不斷轉變傳統的設計方案,創新設計思路,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各種激烈競爭。本文針對如何辦好廣播房產節目提出幾點淺見,力求對廣播房產節目的制作與設計提供有益的理論參考。
房產節目;廣播;互動;生活
傳統的廣播房產節目有脫離現實生活的傾向,通過各種權威和專業的理論分析拉大與大眾群體之間的距離,這樣發展模式不利于廣播房產節目走大眾化路線,而小眾化路線又必然導致廣播房產節目發展空間狹窄、思路難有創新,從而導致廣播房產節目制作模式的僵化,不利于廣播房產節目的良性發展。可以說,廣播房產節目的生命源泉便是大眾的生活化需求,只有為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提供更切合實際的房產信息,廣播房產節目才能夠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廣播房產類節目必須要對制作內容進行重新優化,摒棄過于專業化的理論內容,加入更符合大眾生活化的實際信息,激發大眾對廣播房產節目的興趣,以更新穎的傳播渠道增強廣播房產節目的生活化特色,在選取題材方面要能夠滿足大眾的購房需求,契合用戶群體的關注點,從而提高廣播房產節目的收聽率。
廣播房產節目要走信息化路線,這是由于廣播房產節目是媒體信息的一個子類型,只有滿足信息傳播的內在屬性,體現出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質量性、權威性,才能提升廣播房產節目的綜合競爭力。大眾在購房之前,會首先關注房產信息,如果廣播房產節目能夠為大眾提供第一手優質信息,那么廣播房產節目便會成為大眾購房的基礎平臺,廣播房產節目便實現了自身的資訊價值,在房地產市場變幻莫測的背景下,成為促進房地產市場良性發展,實現房地產業與廣大用戶之間多向交互的最佳渠道。廣播房產節目還應注意在為大眾提供房產信息時,要綜合考慮市場前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預測能力,并綜合國家的大政方針、法律法規的出臺情況,綜合分析房地產業的發展前景,從而為大眾提供更優質的房產信息,在長期范圍內博得大眾的信賴與支持。
廣播房產節目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收聽廣播房產節目的所有用戶群體的最終目標均指向房地產交易,只有促成交易才能最終實現廣播房產節目的價值。因此,廣播房產節目應走交易化路線,在節目中為用戶群體提供交易平臺,從而發揮廣播房產節目在房地產成交率方面的促進作用。廣播房產節目可以在播出過程中,通過多種渠道為用戶實現交易。首先,可以利用傳統的信息傳播渠道,通過電話、短信等形式來拓展服務平臺,開通熱線電話特色化服務,給廣大用戶咨詢買房賣房信息提供便利。其次,廣播房產節目還可以有效地運用新媒體手段,促進廣播房產節目的創新。廣播房產節目可以為廣大用戶創建微博公共主頁或微信交流平臺,實現廣播房產節目與大眾之間的零距離,使廣播房產節目與大眾實時互聯,增強廣播房產節目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廣播房產節目要實現用戶群體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不僅僅局限于虛擬的信息化互動形式,還可以在節目制作中為用戶群體設計現場參與活動的特色化環節,從而增強廣播房產節目的人氣,獲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首先,廣播房產節目可以誠邀更多專家顧問,對房地產業的前景與發展做出卓越性、權威性、綜合性的分析,從而為大眾買房賣房提供更可信的信息來源,在廣大用戶與專家之間架起一座溝通互動的橋梁。其次,廣播房產節目還應實現專家與用戶之間的實時互動,滿足用戶群體對房產信息的更高要求。通過現場提問等活動形式,使用戶群體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向專家咨詢個性化問題。最后,廣播房產節目還應邀請大眾用戶登上節目平臺,講述自己的買房賣房經歷,以群眾的眼光為用戶群體提供建議和經驗,促進廣播房產節目的綜合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媒體信息行業正在面臨極大的市場競爭。因此,廣播房產節目必須不斷轉變傳統的制作策略,優化創新制作方案,走出一條個性化的廣播房產發展之路,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同時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優質、更快捷的房產信息,促進房地產業的良性發展,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樹立品牌形象。廣播房產節目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拓展自己的設計思路,延長自己的生命周期,在節目中落實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設計理念,將用戶群體的反饋作為自身改革發展的推動力,從而促進廣播房產節目的發展壯大。
1.金赟.特殊背景下房產服務類節目主持人的駕馭能力[J].卷宗,2015(9):442-443.
2.劉小飛.《百姓熱線》“行政服務窗口走走看”系列節目創新探索[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5(02):52-53.
3.行者無疆音動四方——四川人民廣播電臺fm925天府之聲私家車頻率[J].西部廣播電視,2014(19):1.
4.梁冰.電視問政:溝通的平臺,監督的力量——以《溝通——政務零距離》為例[J].青年記者,2014(18):87-88.
(作者單位:桂林人民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