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模
(南京玄武外國語學校 210000)
初三物理電學解題的多種方法
姜正模
(南京玄武外國語學校 210000)
初中物理知識中初三物理電學知識一直是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而這一部分內容在中考中又是比較重要的考點.大部分學生們意識到了電學知識的重要性,并且很用心的去學習電學知識,擁有較強的理論性,但是學生在解答物理電學題時卻會遇到瓶頸,這種現象出現重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解答物理電學知識的方法.
初三物理;電學解題;方法
多數教師在進行初三電學的教學中更注重知識的傳授對解題方法的教學不夠重視,因此導致了許多初三學生空有電學理論,卻在解答物理題時完全派不上用場.因此在進行初三物理教學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解題教學.學生學會了理論知識后,能用有效的方法將其運用到解題中,學生能自己運用有效的方法解答電學問題,會在心中產生一定的自豪感,并且教給學生較好的解題方法,學生掌握后,還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筆者結合多年的初三物理電學教學經驗,簡要分析電學解題的方法.
這種方法是初三物理電學知識解題中的一種常見方法,這種解題方法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并且進行分析時并不難,適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在運用表達法解題時,只要將題目中的已知量找出來,并且學生能找到與這個已知量相關的公式,然后將已知量用公式的形式表達出來,在公式中去觀察還有哪些物理量是題目中沒有的,再通過其他的條件來將這些未知的物理量表達出來,通過逐步的探究未知物理量來解除最終的答案.例如,“有一個隧道在夜間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兩展白熾燈進行照明,兩燈都是220 V 100 W,每天的照明時間為晚七點到早六點,并且它們的連接方式為并聯在220 V的電源上.這種方式極為費電,因此要對這個方案改進,現在采取的方式為分時段連接,在晚七點到九點這一時間段內,采用和原來一樣的方式,而九點之后改為串聯方式.那么根據所給條件來求一求每個月可以節省多少電?(已知:串聯電阻是并聯電阻的3/4)”,在這個電學題中可以知道許多已知條件,首先可以根據已知條件分析出,這個題目需要用兩種連接方式合并解答,然后根據條件來進行表達,第一根據條件尋找公式,并聯:W并=P并t,其中題目中這兩個物理量都已經給出了,就可以直接表達W并=0.2 kw×2 h=0.4 kw·h,之后就按照這樣從題中尋找已知物理量的思路來一步步的求出并聯時的電阻,串聯時的電阻,將兩個部分時間段的耗電量求出后進行合并,再將改進前每日的耗電量求出,再做減法,就可以將題目解出了.這種題解方法,適用于題目較長,涉及到的已知量較多的題目當中,學生運用這種解題方法可以有效的縷清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方法.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后就可以用到多種電學題型當中去.
電學中有許多不同的公式,但是這些不同的公式有時又能解決相同的問題,但是他們中需要的物理量不同,許多學生在解題時想到了一個公式就運用到解題當中,有時不但沒有將題目解答出來,而且還使自己的解題思路變得混亂了.因此面對這類學生教師可以教給他們組合解題法.在運用組合法進行解題時,學生通過觀察電學題目中的所給的和所要求的物理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然后會找出解題需要的相關公式進行組合,在組合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哪些公式所需的條件是無法求出的,那么就將這些公式剔除出去,再將剩下的公式進行有效的組合,就能快速的找到解題思路了,解題的效率也就更高了.例如:兩只白熾燈泡L1、L2分別標有“220 V 40 W”、“220 V 100 W”串聯接入220 V的電路中,哪個亮些 解析:①已知額定狀態可求出陷含條件R1、R2.②L1與L2串聯,I作為隱含已知條件.③題目要求判斷哪一個燈泡更亮些,即求P實觀察:①題目中涉及到的物理量有:電功率—P實、電阻—R、電流—I②觀察P、I、R則組合成公式:P=I2R,∵R2
在初三物理電學題中,許多題目的最后都會告訴這樣的條件,即電源電壓不變,這類題目在初三物理電學題目中出現的不在少數,因此這樣的問題教師就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解題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一旦掌握了這樣的方法再遇到同類問題時解答起來就比較容易了.例如:ab和bc是兩根電熱絲.若把ab端接入電壓恒定的電路中,其功率為60瓦;若把ac端接入同一電路中,其功率為15瓦,則把bc端接入電路時其功率為多少?
解析根據題意中三段電阻絲分別三次接入同一電路中,所以電源電壓不變,根據前面分析選用P=表示出電功率,即有:
1.Rab接入電路時U2=PabRab=60Rab.
2.Rac接入電路時U2=PacRac=15(Rab+Rbc).
3.Rbc接入電路時U2=PbcRbc.
由此,上面三個式子可以組成方程組求解即可.
解根據題意可知:Rac=Rab+Rbc,電源電壓不變得:U2=PabRab=60Rab,U2=PacRac=15(Rab+Rbc)②
U2=PbcRbc③
聯立解方程組可得Pbc=20 W.在這個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反復的使用了電源電壓不變作為已知、未知量之間的連接,最終將題目解答出來,并且步驟也并不繁瑣,這樣的解題方法學生能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掌握.學生掌握了這一方法后,再解答此類問題時就會更輕松.總結:解答初三物理電學題雖然對這個年紀的學生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學生只要掌握了相關的解題方法,那么就容易多了,學生擁有了解題方法,解答問題更松、準確會讓自己對物理學習產生極大的信心.有助于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作為初中物理教師一定要意識到解題方法的重要性,來幫助學生掌握解答物理知識的解題方法.
[1]于國宏.初中物理電學部分知識教學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
2017-07-01
姜正模(1990.08-)男,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中學二級,中學物理教學.
G632
A
1008-0333(2017)32-0056-02
閆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