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是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被廣泛應用,其不僅滿足了施工需求,也增強各項建筑施工的綜合性能,以下就對這項施工技術的合理運用展開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灌注樁后注漿;合理運用
城市化進程帶動我國建筑事業的高速發展,高層建筑的不斷涌現,使得建筑工程施工面臨更大的挑戰,如何保證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這對建筑施工單位提出更嚴格的要求。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運用加強了建筑的施工質量,但還有些不利因素需要技術人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進行完善。
1、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概述
現階段灌注樁后注漿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建筑施工中,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施工條件,在今后的施工使用性能和使用安全上有一定的影響。
1.1后注漿施工技術概述
劈裂注漿與滲透注漿相結合的后注漿技術,在高壓漿體的初始壓應力作用下,劈裂破壞土體,漿體滲入填充土體空隙,同時對樁側土進行擠壓,固化后提高工程注漿區土體強度。針對于樁底的注漿,首先要密實沉渣區樁端附近土體,形成高強度復合土層,提高端承力,產生“擴底”效應。同理使樁側產生“擴徑”效應,提高樁側摩阻力,從而減少樁基沉渣和泥皮現象的發生。
1.2后注漿施工技術優勢
在施工過程中操作簡單,技術難度相對較小,降低了對施工工人的專業要求。不存在打壓振動等機械噪音,在城市建設中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最重要的優勢表現在施工質量方面。有施工實踐數據顯示,無論是針對中粗砂及礫石層的短樁,粉細砂層中長樁,砂層的長樁,樁底采用后注漿技術后,承載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當樁底越深,采取后注漿施工技術的效果越明顯,結合樁側注漿施工,漿液不會出現回流,大大提高單樁垂直承載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效果明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3后注漿技術經濟優勢
首先從經濟的角度出發,使用后注漿施工技術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投入,同時后注漿施工工藝的運用可以降低建筑企業在環境保護和治理上的成本投入,沒有噪音的限制,工地可以延長施工工作時間,加快工期,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2、注漿施工工藝選擇
根據施工數據的分析,如何選擇樁底后注漿還是樁測后注漿取決于建筑地區的土質標準。如中粗砂及礫石層,當短樁到達10米左右時,采用樁底注漿施工工藝提高承載力;40-60米的中長樁,則需要采用樁側后注漿工藝,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承載力,從而提高建筑質量延長使用壽命增加經濟效益。
3、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應用
3.1壓漿管的安裝和試水
采用鋅鋼管或黑鐵管的壓漿管需要點焊在鋼筋籠的主筋上并綁扎緊密,確保壓漿管能與鋼筋籠同時下放,保障各個接口的連接,2根壓漿管配備茌每根樁的樁底。對于深度較大的工程樁,需要在樁側的上下側同步安裝壓漿管,使注漿效果更佳。同時注意在壓漿管底部預留30cm伸出鋼筋籠,不能使用焊接技術連接壓漿管,要采用絲扣連接。在整個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施工規范,確保施工質量。試水試驗要針對隨鋼筋籠下放的每節壓漿管進行,通過觀察水柱的情況,檢查是否有砂眼的存在,壓漿管密封完好。放置完畢后需再次清孔,檢查無異常后才能使用堵頭封住壓漿管。
3.2壓水試驗
壓水試驗是確保注漿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正式壓漿前必須進行壓水試驗,以確保管路與單向閥的暢通,將單向閥周圍凝土中沉渣和泥漿同時清除。時間一般選擇在灌注樁成樁后24h內,沖破壓力值及管的疏通情況要有專業人員進行準確記錄。在樁側或樁端如果出現充盈系數較大、擴孔或塌孔的現象,必須提前進行壓水試驗,確保將較厚的混凝土覆蓋層沖開。
3.3注漿的時間安排
為了大限度的提高注漿施工質量,要嚴格限定注漿施工時間,施工單位要起到監督職責。成樁后的3-30天進行注漿施工作業,在操作工程中要注意成孔之間的距離位置,將其控制在8到10米的范圍內,使兩者之間互不影響。
3.4注漿施工過程
施工技術人員應根據實際施工土質情況的差異制定相應的注漿順序,針對飽和土質需要采取先樁側后樁端的注漿順序,反之對于非飽和土質,注漿順序要調整為先樁端后樁側,這樣才能保證施工質量。
從理論的角度,用低壓、慢速的方式將漿液注入土中,樁底或樁側較均勻和緩慢注漿滲透的效果,可以達到最佳的加固效果。采用低檔慢壓,先稀后濃的壓漿方式,確保樁端周圍土體隨著水泥漿液量的增加,逐步填充,自然增加壓力的效果。防止突然增大的壓力是注漿無法進行或者漿液從樁體其他地方冒出或上竄的情況。樁底注漿施工中,需要保證出漿口在下土中的深度,避免水泥漿包裹出漿口,同時也確保樁底的沉渣或虛土得到水泥漿的充分加固。在樁側注漿中,首選摩阻力損失最大的砂性土層作為出漿口,已達到最好的加固效果。
在根樁的加壓過程中,如果其中一根壓漿管壓漿量不夠或無法壓漿,可由另一根壓漿管繼續補足相應的壓漿量,也可由臨近的根樁進行相應的補充。
建筑施工中需要大面積注漿時,應先施工注漿四周樁,然后再對中間樁進行注漿。為了確保串漿后降低注漿量,在同一承臺的樁,可以采取跳樁式或者隔樁進行注漿施工。在注漿過程中施工人員要關注注漿的壓力、注漿液的水灰比和其中的水泥含量等,確保順利進行。技術人員將壓漿壓力和壓漿量作為參考指標,如果是密實的石土層,需要采用大壓漿量和壓漿壓力,將壓漿量作為主要參數。如果是密實的沙土層,則選取壓漿壓力為主要參數。當穩壓壓力大于3.0MPa并持續1分鐘或者總壓漿量達到施工要求,則終止注漿。遵循以“壓漿量為主,壓力控制為輔”的基本控制原則。當壓漿量滿足要求時,不要判斷終止壓漿,要考慮注漿壓力是否達到標準,如果壓力較小還需封閉滲漿通道、間隔復壓、摻早強劑等方法確保有效施工。
結語:
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不斷發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中,后注漿施工技術是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水平直接影響到建筑質量,直接影響建筑行業的發展。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在提高樁基整體承受力,降低樁基沉降量,提高工程質量大有幫助,這就要求相關建筑企業,施工人員不斷學習施工技術,并投入到建筑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