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將傳統元素應用在現代住宅設計中既體現古典造園藝術美感,叉能滿足現代人的居住需求。本文主要就新中式景觀風格在蘇州木瀆合潤御府這個項目中的設計方法進行了粗淺的探析。
[關鍵詞]新中式;景觀;中式元素;運用
1、“新中式”的概念和應用
1.1何謂“新中式”景觀設計
“新中式”是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在時間長河里的邂逅,以內斂沉穩的傳統文化為出發點,融入現代設計語言,為現代空間注入凝練唯美的中國古典情韻,它不是純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解構,以現代的審美和手法來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設計風格。
這種風格突破了中國傳統風格中沉穩有余,活潑不足等常見的弊端。其特點是常常借助中式傳統的造園手法、經典理念、植物空間、圖案符號,得以創新提升,來打造具有中國韻味的現代景觀空間。
1.2“新中式”的應用
1.2.1造園手法
新中式景觀設計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對景等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運用現代的設計元素、簡練的線條,來營造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達到步移景異,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
1.2.2掇山理水
掇山理水是中國自然山水園景主要的造園手法。水體在造園中,是不可缺少的,利用水的靈動、多變的特性營造出不同的場景;掇山,是用自然山石掇疊成假山,形態各異,生動有趣,兩者結合運用在溪、澗、湖與跌水的設置,駁岸與護坡的形式和施置等,藝術地再現自然,襯托其他園林要素,形成特有的藝術魅力。
1.2.3植物造景
中國傳統園林植物造景上善于寓意造景,選用植物常與比擬、寓意聯系在一起。傳統園林中選擇能寄托人情感的花木。如玉蘭、海棠、牡丹、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貴”。新中式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齊的植物配合種植,種植層次較精簡,多為二至三層,品種選擇上也沒有那么繁復,主要以枝桿修長、枝葉飄逸、花小色淡的種類為主,如:竹、桂花、芭蕉、迎春等,突出明凈的人文;色彩上主要以綠色作為主基調,營造現代簡潔的意境美。
1.2.4裝飾紋樣
中國傳統符號種類很多,有中國傳統的吉祥物、象征民族特色的圖案、傳統的寶相和植物,也有一些吉祥文字等。在“新中式”景觀設計中采用以上傳統符號用抽象或簡化的手法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運用形式多種多樣,可鑲刻于景墻、大門、廊亭等小品和地面鋪裝上;或以雕塑小品相結合的造型出現。
在對“新中式”這個風格的理解和研究之后,我茌項目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2、案例分析
2.1蘇州木瀆合潤御府項目
2.1.1項目概況
蘇州木瀆合潤御府,坐落在木瀆4A級旅游風景區內,北靠靈巖山,南鄰胥江河畔。乾隆六下江南的行宮-虹飲山房便位于項目旁邊,占地面積46728平方米,建筑面積36535平方米,周邊有著名的古典園林環繞如嚴家花園、古松園。由于該地塊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底蘊,開發商將其定位在高檔新中式別墅小區,建筑設計采用概括簡練的線條和傳統中式的細節融合訂制了小區的風格體系。
2.1.2傳統布局打造小區平面
項目深入挖掘了姑蘇文化底蘊,以自然情致與人文訴求為探尋的根本,通過對古鎮既有的城市肌理解讀和脈絡梳理,結合現代人的居住理念以及解構中西合璧的建筑語言,在景觀平面設計中采用蘇州傳統園林的布局方法,以巷弄的形式來組織各單元空間,以東西走向道路為“巷”,以南北走向道路為“弄”,串聯三大中心組團,打造“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居住氛圍。小區內通過仿生手法設計道路結構,以環狀一級道路為莖,支路形成盡端式葉脈,歸家的道路仿佛將氧氣輸送到各個細胞單元一樣高效和獨立,行程之間恬靜安逸,毫無干擾和紛雜。
2.1.3中式元素在分區設計中的運用與分析
蘇州木瀆是碧水邊掀開的古樸的書,而御府一臨水人家、粉墻黛瓦、水閣亭榭等則成為木瀆永恒的美麗!園區給人的中式感受是多層次的,從踏進小區主入口的“御道”起,分別經由“井巷”、“燕弄”和“幽徑”,或歸家,或閑步“閑湖”、偶遇“妙香”,每一處景觀都巧妙地運用折線和曲線結合的園路,結合漏窗、白墻、青磚等古典元素,達到大開大合的空間轉換、步移景異的視覺變化、動靜皆宜的場所功能的效果,將景觀和建筑完美融合,并將中式古典的人文氣息與現代宜居的生活品味相互滲透。
主入口景觀區-“御道”花園
“御道”花園是整個小區的主入口景觀,也是開發初期的樣板段。水榭湖面是其中的主要景觀。青灰的仿古鋪裝直接與水榭相連,水榭中的鏤空門窗,起到框景之用,讓整個水面躍然于墻壁之上。會所臨水而建,駁岸采用自然式設計,而挑入水中的木平臺擺置現代的庭院座椅,轉入巷口的門框線條簡潔,搭配半門的木格柵作為障景屏風的效果,背后的景觀若影若現,現代設計語言中又突顯出江南園林的特點。
中心水景區-“閑湖”
中心湖區組團是園區內部最大的亮點,體現了整體御府華宅雍容高貴、生態人居的文化內涵。水,通過溪流和湖面的接連,有動與靜的相襯,亦充滿哲學的理念。園路,利用高差設置景墻、廊架、小橋,穿插結合行徑中的變化。主景的觀景亭,穩坐湖邊,盡享池面的薄霧朦朧、湖石的造型趣味、岸邊的綠影斑駁、池底的晶瑩剔透,淋漓精致地傳達出中式意境和現代別墅的生活品質。
宅間綠化區-“井巷”、“燕弄”
宅間仿古粉白墻的門洞,起到欲揚先抑的障景效果;通過門洞,步行于蜿蜒曲折的青石鋪路小巷,兩旁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的綠化組團,眼前的巷子若影若現,忽而出現在路邊一口古味濃重的水井小品,又將現代人帶回古典的江南園林中來,正是人在景中走,如在畫中游。而然形成的平臺挑置,則成為一處讓人休憩的最好場所,傳統的青灰卵石、木質鋪裝搭配不銹鋼圍臺的質感又顯現出現代的設計感。
休閑景觀區-“妙香”
三角綠地營造多重植被景觀空間,體現出一種自然的美、藝術的美。這里的樹以疏林草地為主,灌木多植芳香品種,堆坡置石的草坪上點綴花缽小品,成為晨練、午后休閑漫步的好去處,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道路周邊綠化-“幽徑”
園區內形成綠色的生態長廊,環繞全園,形成郁郁蔥蔥的“疊翠幽徑”。車行道路兩邊密植大型喬木,林中小徑也達到“郁郁蔥蔥”,偶爾點綴幾個休閑平臺,供人休息觀景,吸引人們聚集,自然氣息里洋溢著濃郁的文化的氛圍
2.1.4細節設計
為達詩情畫意的趣味景致,本項目將“花”、“羽”概念元素剖析落地,提取花,鳥雀,羽毛等美妙的元素,通過設計的變形和重組,將其抽象化、符號化,形成整個園區特別的視覺符號。
“花”的落地元素:色彩艷麗的花木:不僅僅昭示著它的姿態,更是空氣中彌漫的芬芳。在這里,草木沸騰著石階而上,連腳步都沾上了甜泥的清香。提取“花”元素,各種形態變形成為坐凳、雕塑小品。
“羽”落地元素:靈動之羽,亦通“語”。既是林間光影的私語,亦是流水潺潺的躍動。通過元素的抽取具化,以特有的曲線且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符號表達出來貫穿生活空間。深入對鳥的形態、尾羽之類的元素解構,到變形為抽象的裝飾細節,點綴在小品的細節之上。
結語:
園林是隱逸生活的載體是中隱的理想實現,也是主體安身之所,解決了文人士大夫夾與隱的對立矛盾這是山水畫與園林產生的主要原因,新中式風格因此得以蓬勃發展,其風格本身是現代生活和中國傳統文化邂逅與碰撞的結晶。在未來發展中,探索“新”與“老”的融合是新中式的風格得以延續和發展的永恒話題,而關鍵在于把握“崇尚歷史、尊重文化”的原則,致力于滿足人們的生活和審美需求,從不同角度詮釋傳統與現代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