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把家長給我叫來!”
數學老師一邊沖我吼,一邊把試卷砸到我頭上,教室里鴉雀無聲,我的臉上火辣辣。試卷飄了飄躺在我腳邊,慘不忍睹的分數非常醒目。
是的,我被請過家長,我聽話地把老爸帶到了老師的辦公室,他像個機器人一樣重復著“是是是”“對對對”,周圍的老師臉上掛著意味深長的微笑……
小學四年級以前,我不算是個安分的好學生,這可能和當時父母工作太忙有關,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他們,施行的是“放養式教育”,幾乎不怎么關心我的學習情況,被老師請去問話之后,他們也只是輕描淡寫地叫我下次努力,可能許多考砸了會被父母吊起來打的小孩會羨慕我?
所以我有些肆無忌憚,不寫作業、打瞌睡……也因此罰抄課本、罰站、被打板子。有很長一段時間,劣跡斑斑的我最是讓老師們深惡痛絕,但又能怎樣呢,我沒拖欠學費,更不曾火燒學校,當然是選擇原諒。
后來因為工作原因,父母帶著我去到了另外一個縣城,我也轉了學。在新學校,我情竇初開,看上了可愛的女班長。
小孩子表達愛慕之情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纏著她一起玩。可是小孩子拒絕的方式也異常殘忍,她說我學習差,又臟兮兮,叫我離她遠一點。真是,相當直接又打擊人!
我開始在課堂積極發言、搶答問題,開始努力學習、在意分數,我總是穿著洗得白花花的校服,裝成嚴肅又認真的樣子在她眼前晃,我期待她會主動找我說話:呀,士別三日,真是刮目相看。
然而沒有。女班長自始至終對我保持著冷漠和疏遠,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小學的最后兩年,我當過小組長,當過課代表,此間有一半的原因可不是對學習的熱愛。
看小說、看漫畫是初中的時候迷上的。那時候正是紙質讀物風靡校園的時代,非主流和憂傷主義在當時還是正常的潮流,會寫詩的文藝男生還會受到尊重(對,就是我)。
學校旁邊有一家“行知書屋”,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盜版書,一毛錢一本租一天。奇怪的是除了玄幻、武俠等小說,我還看女生們喜歡的言情小說,有一排書架專門擺言情小說,64開那種小本,封面是一個大大的言情女主,文案粗暴又驚悚。
后來我又和職高的學生混在一起泡網吧,八塊錢開通宵卡,比平時兩塊錢一個小時劃算得多,第二天上課趴桌上睡,被班主任拿著黑板擦敲了一頭粉筆灰……
如果還有女班長的鞭策,我一定不會這么吊兒郎當(借口)。初三的時候父母搬去了市里,我的住校生活更是猖狂,后山偷玉米、翻墻泡夜吧、球場打群架……我們還因為往宿管大叔家里丟炮仗被學校通報批評。
但是你們一定想不到,我中考加了十五分,成績剛好擦邊,進入了市里一所高中的火箭班,現在回想起來自己都懷疑是不是中考老師批錯了卷……
在人才濟濟的班級,我太不起眼,班里學習氛圍濃厚,我的玩心更無處施展。
高一的外語老師是我的噩夢之一,說話像打雷,眼神有飛刀,每天都聽寫,錯三個以上就要發生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高三的化學老師是我的噩夢之二,體壯如牛地中海,長得就像殺人犯,每節課抽人默寫方程式,寫不出來就罵得你懷疑人生。
最覺得辜負的是物理老師和生物老師,他們都喜歡拿我開涮,但言語里都透露著關心和期待,可我從來沒給他們長過臉;早早把我放棄了的是數學老師,高考我弄了個68分送給她,放在文科班都是倒數;最感激的是班主任(語文)老師,因為對于我早戀,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猝不及防就是十八歲,“高考倒數”指向零,我告別了一場舉足輕重的青春,所有的幼稚和叛逆,所有的淚水和歡笑,所有的桀驁不馴和自命不凡,都變成了風中飄舞的碎紙,我們像瘋子一樣,陷入最后的、盲目的狂歡……
以上,就是我的曾經,和大多數對此好奇又叫著我“十顏大大”的讀者和粉絲的生活并無二致,甚至更平淡、更普通,沒有傲人光環,沒有特殊履歷,有的只是一籮筐黑歷史。我學的是信息專業,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會成為編輯,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在雜志上離大家這么近。
我在讀者圈里還有個外號叫“十娘”,大概因為有時候我話癆,我喜歡和讀者聊天,聽他們講關于他們的故事,或是傾訴十幾歲的苦惱,然后像個老媽子一樣碎碎念,或是鼓勵和建議。年輕啊,多么幸福,讓人羨慕。
如果看到這里,你依然還喜歡這個臉皮厚到有“十顏”的編輯,那你真是天賦異稟、骨骼清奇……咳咳……那我要對你說一聲謝謝,謝謝你的陪伴和支持,讓我更有勇氣面對壓力,并對未來充滿期待。
無論這樣的時光還剩多少,但即便有一天會告別呢,也讓我們珍惜當下,為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互勉吧,至少,不要留下遺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