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裝修,早前搬過去的雜志被工人師傅運來運去,散落一地。
我用紙箱子打算收拾一下,朋友說:扔掉得了,又沒什么用。
我拍了拍雜志上的灰塵,輕聲回他:有用的。
像許多喜歡《花火》的讀者一樣,以前的我也經常去報刊亭或者書店買中意的雜志。
每一期上市的時間我早已記在心里,路過熟悉的報刊亭時就會充滿期待地問一句:來了嗎?
老板一回生二回熟,也就記住了我。偶爾去晚了,老板還會幫我留一本。
那個時候,經常看到雜志上印著各種各樣的廣告,許多雜志銷量破十萬、百萬冊。
那是紙媒最好的黃金時代,人人都通過它們了解這個世界。
沒過多久,再去報刊亭,老板說這個不好賣了,那個我不拿貨了,維持生計就靠賣點香煙、檳榔、礦泉水。
漸漸地,我自己去報刊亭的機會也少了。
再后來,我才發現連報刊亭都不見了。那個位置就空在那兒,仿佛從來沒有東西停駐過。
我開始聽到許多熟悉的雜志和報紙轟然倒下的消息。
心生感慨和惋惜,許多人在社交媒體上追憶那些與其有關的青春歲月。
等到我自己負責的《螢火》也決定停刊時,我一開始是釋然。
是在泥沼里苦苦掙扎后,終于上岸的那種輕松感。
不必再為之徹夜未眠,不必再覺得自己每一次努力都好像是打在棉花上。
只不過有幾次打開電腦找文件時,我才知道這本雜志一做就是三四年。
那是奮不顧身的一次投入。
仿佛是一場漫長的用心的愛戀,情人間漸漸地有了芥蒂,等到分手時覺得是一種解脫。只有偶然翻到舊照片時才明白當時愛得有多深,可是如今身旁空無一人,多少有些傷心。
很多讀者在知道《螢火》不會繼續制作后,在微博上@我曬這些年購買的雜志,說“是你陪伴了我最好的青春”。
我笑了笑,回一句:不要傷心,我們在《花火影像》見。
我們不是不留戀,只是重新出發的時機不允許我們多做等待。
向前沖吧,仿佛依舊是未曾愛過的少年一樣,永葆一顆赤子之心。
全新的《花火影像》2016年9月上市了,有的讀者像是收獲了一本新的雜志,有的人知道,我們只是換了一個名字。不過,我們也在里面添加了一點新料,讓這碗湯看上去更好喝。
一年多的時間,無論是網上的留言,還是從各地寄過來的調查表,看到有人夸獎它,我們就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努力一點,至少每一份用心都有人看得到。
這一期雜志開選題會時,我們還在討論要開展一些什么活動,讓讀者越來越喜愛《花火影像》。
遺憾的是,在2017年的這個冬天,《花火影像》又要跟每一位支持過它的讀者,說一聲再見了。
謝謝你們,這一年多來的守候。
謝謝你們,對“寫給你”這個欄目的支持,每一個月的來稿都讓小編看瘋了,不過每一期只能用一篇。
感謝《花火影像》,讓我們又一次遇見了這么多可愛的人。
感謝每一本雜志,妥善地存放著我們年少的歡喜和熱愛。當我們重新翻閱時,都似乎在重溫一次已逝的美好時光。
這也是我們小心地收藏著每一本舊雜志的緣由吧。
再見啦,就像跟喜愛的人說晚安一樣,哪怕心中再有不舍,也得將這一句話輕輕地告訴你。
人山人海中,我們通過雜志相遇已經足夠幸運了。
萬水千山總是情,或者我們會以另外的方式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