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對建筑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并且對于商品住宅建筑的設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的適應住戶在新時期的新需求,將對商品住宅建筑的總平面以及戶型分布等進行深入的設計。本文將對商品住宅建筑設計中的總平面設計以及商品住宅建筑設計中戶型分布設計進行分析。
【關鍵詞】商品住宅;建設設計;總平面設計;戶型分布設計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從事商業生產的人們逐漸增加,對商品住宅的建筑方面也有了新的需求。這將要求設計師在總平面設計中能夠在專業理論基礎上,加入設計師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專業設計思想,根據商品建筑的用途以及不同項目的房地產市場的特殊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優化布局。
1、商品住宅建筑設計中的總平面設計
1.1明確商品住宅建筑設計所在區域的價值
在我國的房地產開發之中,主要強調和重視的是“地段”,一個良好的建筑地段將能夠極大的提升房屋建筑的經濟價值,在做設計項目時同樣也需要對地段的審視。主要審視的內容是對該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考察,并且結合房地產的特點,獲得進行開發的方向和目標,之后確定產品的形式、價格以及銷售形式等等。例如,北京的二環、三環、四環區域應該強化商務區優勢,對其進行房地產的開發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進行高級住宅的開發,符合在該區域內工作以及生活的高階層人士居住。第二種是開發精小型的公寓式住宅。對于處于空氣干凈,帶有鄉村感覺的郊區將會被開發成別墅式的住宅。因此,在進行建筑物的開發時應充分考慮建筑物所處的位置以及附近的地理或者環境優勢,圍繞著不同項目的差異,本著強化優勢,弱化劣勢的原則進行總平面的設計。
1.2對周邊項目進行分析和掌握
通過對建筑物周圍建筑項目的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并且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對自身項目擁有明確的定位,確立自身項目的核心競爭力,整我周邊建筑項目的競爭情況,決定自身項目開發的競爭點,從而實現項目開發的預期。對于建筑物的設計而言,進行商業市場的生態關系重組以及平衡,并且主動去創造建設項目的競爭點,確立項目的核心競爭力。例如,北京南城馬家堡的未來明珠,它與其周圍建筑物在售價方面的差距并不大,但是其建筑物內部的設計將使的其與其周圍的建筑物之間產生較大的差距。在未來明珠的設計當中,打破了傳統的塔樓設計理念,進行了“三錯層”的設計,是北京首次出現的設計方式,能夠在固定的空間中呈現出比實際空間更大的利用空間,從而使人們可以在其中擁有較大的活動空間,使人們得到了類似于“別墅式”的住宅體驗。
1.3對戶型的合理確立
建筑物規劃的總平面是由樓形和戶型兩個部分決定的,而戶型則決定了樓形,戶型又由銷售來決定。擁有良好銷售效果的前提是所銷售的產品具有充足的市場需求量,能夠在上市之后獲得廣大群眾的歡迎和喜愛,從而才能使產品能夠很快的售出。在建筑物的銷售方面也是同樣的道路,擁有良好的戶型設計的建筑物總是能夠得到住戶的青睞,從而在上市之后被人們一搶而空,而積壓下來的建筑物大多是由于設計不當的問題導致的。同時,戶型又間接的對總體規劃產生影響,因此建筑物的戶型是以銷售為目的進行設計的。在對戶型進行設計時,對起居室、臥室以及廚房衛生間等地的設計將要針對項目的目標客戶的需求來對相應的面積等進行配置。這些戶型的配置也決定了整個樓形是板樓還是塔樓,以及是一梯兩戶還是一梯三戶甚至是多戶等等,這些樓形有效的組織在一起將構成了建筑物的總平面[1]。
2、商品住宅建筑設計中戶型分布設計
在商品住宅建筑設計總平面中,首先應該根據建筑物銷售的需求對建筑物中的戶型按照舒適度進行排列,其中舒適度最高的戶型價格也就最貴,也是在銷售中能夠為開發商帶來較高經濟效益的戶型,對于舒適度較差的戶型,相應的售價也將降低。這種高低的售價差距將對開發商以及購房者來說都具有較大的有利影響,這也體現了房地產開發中的均好性。
2.1建筑物的朝向與通風性
無論是我國的南方地區還是北方地區,人們在進行建筑物的選擇時常常會考慮到建筑物的朝向和通風是否良好的問題,這也將直接影響著住戶的居住質量。其中小進深的垂直主導風向布置的住房其通風性能最佳,但是在布置的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因板樓過長而導致的“風影”對通風產生的阻礙作用。此外就是朝向方面,我國各個地區都有其不同的溫差和太陽高度角不同,其中北方地區由于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北方的建筑物一般都是南北朝向,而我國的南方地區由于氣候比較炎熱,并且經常處于潮濕狀態因此對于建筑物的朝向問題沒有北方要求的高,但是對于通風方面的要比北方敏感得多。
2.2建筑物的樓層數量
對于建筑物的樓層數量方面也具有較多的講究,在具體的建筑物銷售中,對于同一所建筑物每一層的定價都是不同的。此外,對于同一個區域內的兩個前后建筑物之間將存在對置或者錯動的狀況,在這種狀況下,如果建筑物樓層之間相差較大的話,將會對住戶的居住舒適度產生影響,因此在樓層的價格方面也具有較大的差異。
2.3居住人口素質
在居住人口素質方面,開發商通常會將密度較小、質量較高且戶型面積較大的戶型集中在中心住宅地區,這些住宅區域比較高檔,甚至可以全部精裝之后出售,可以設置建筑區獨立的物業,形成“園中園”。這樣可以實現具有類似相同素質的人群在同一處居住。同時,將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分別開來,有利于減少鄰里之間的摩擦。例如,不將住300m2與住80m2的住戶安排在一起。這樣的開發方式將滿足人性化的消費需求,受到購房者的一致好評,但是具體的開發情況還需要開發商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確認和使用[2]。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物規劃的總平面是由樓形和戶型兩個部分決定的,而戶型則決定了樓形,戶型又由銷售來決定。擁有良好銷售效果的前提是所銷售的產品具有充足的市場需求量。因此這將要求房地產開發商不要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而是要注重對商品住宅建筑設計中的總平面設計及戶型分布設計,使其能夠極大的符合購房者的需求,注重購房者在住宅時的居住舒適度,才會在樓盤開售時被一搶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