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哈爾濱這座城市曾經活躍著大批的俄僑藝術家,他們僑居于此,向生活在哈爾濱這座城市的藝術愛好者傳授不同的藝術課程,他們或出身名族望門,或師從名師,或為著名演員,用自己的專業傳道授業解惑,培養出大批的優秀藝術人才。不僅為哈爾濱這座城市增加濃厚的藝術氛圍,更在西洋藝術傳入中國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哈爾濱;荷花學校;基奇金;影響
哈爾濱是一座因路而興的城市,隨著中東鐵路的建成通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外國僑民也相繼涉足哈爾濱,他們集居在這里,或商人或建筑師或藝術家,為哈爾濱增添了濃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城市面貌為之一新。商人的涌入,使這里成為當時頗具名氣的國際化大都市;建筑師的定居,使這里有著光輝燦爛的世界性建筑文化遺產,而藝術家的影響,讓哈爾濱在西洋藝術傳入中國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其中作為俄僑美術家群集的園地,培養美術人才苗圃的荷花藝術學校功不可沒。
荷花藝術學校現為哈爾濱市少年宮藝術中心劇場,坐落于哈爾濱市南崗區東大直街374號,是一座建于1921年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筑,三層正立面體的嚴謹結構,法國孟莎式的坡頂,透空的女兒墻及墻體的砌塊式劃分都表現出建筑的凝重感,米黃色的墻體顏色讓人很容易想到過去老街區的模樣。因其最初的主人是梅耶洛維奇,因此這幢建筑又稱為梅耶洛維奇大樓,亦稱梅宮。荷花藝術學校的創辦人之一是著名的俄僑畫家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基奇金,基奇金于1920年來哈,后在梅耶洛維奇大樓的三樓開辦荷花藝術學校。在這座體量不大的建筑里匯聚了大批俄僑藝術家在這里授課,他們均是從事藝術教育多年并頗有影響的藝術家,開設素描、色彩畫、雕塑、話劇、聲樂、鋼琴、芭蕾、小提琴、朗誦、啞劇等等課程,培養出大量的不同國籍、不同種族的藝術家,活躍于世界各地。
基奇金于1883年出生于俄羅斯彼爾姆省烏拉爾,曾在莫斯科帝國斯特羅戈諾美術學校學習,后于1908年——1916年就讀于莫斯科繪畫、雕塑及建筑學校,并在該校先后獲得兩次榮譽稱號。1918年成為“莫斯科人專業聯盟”的成員,后任教于葉卡捷琳堡和赤塔藝術學校。除基奇金外,荷花藝術學校還有陣容不俗的教師陣容,如著名的俄僑繪畫教育家霍洛季洛夫為雕塑和木刻專業開課輔導;講授雕塑課的阿·卡緬斯基師從于著名雕塑家羅丹專攻雕塑藝術,曾是基奇金在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筑學校的校友;藝術史教師是阿·阿·別爾納達齊和瓦·米·阿納斯塔耶夫,還有其他音樂專業的老師、話劇專業的老師等等,或是出身名門望族,或是著名演員等等,他們用自己的藝術才華在中國謀生,起到了文化傳播交流的作用。荷花藝術學校培養出的大批人才活躍于世界各地,以至于到20世紀80年代末時,基奇金的妻子,女畫家薇拉·葉梅利亞諾夫娜·庫茲涅佐娃在俄羅斯雅羅斯拉夫爾藝術博物館舉辦畫展時,幾乎所有的參賽作者都是荷花藝術學校的學生,他們的作品中大多反映著濃厚的東方意境:或名山大川,或小橋流水,或庭院園林、農民車夫,乃至描摹中國的和尚、市民、商人的肖像,大街上的人力車等華夏風景。除和畫藝術學校的藝術家教師外,在不同時期,哈爾濱還僑居了一批才能卓越的美術家,如:阿·斯捷潘諾夫,格·戈林貝爾格,《伏爾加河纖夫》作者、列賓的弟子阿·克列緬吉耶夫,米·洛巴諾夫,尤·斯米爾諾夫,伊·維尤諾夫等。他們中大部分是畢業于彼得堡、莫斯科或敖德薩高等美術學校的學生。此外,還有巴諾夫、烏拉索維慈、波亞內舍夫、烏尤諾夫、霍洛季洛夫、阿佐甫采娃等一大批俄僑畫家活躍在哈爾濱美術界,正是他們的辛勤耕耘,巧不可階的才華,嘔心瀝血地創作,誨人不倦地育人,豐富了哈爾濱的文化生活。
基奇金及其妻子庫茲涅佐娃于1929年離開哈爾濱,移居上海。在上海期間,他們同樣活躍于當時的上海畫展,是舉辦和參加畫展最多的俄僑畫家之一,僅在1931年6月—12月的半年的時間里基奇金攜妻及其他十余位畫家舉辦三次聯合畫展,直到1945年,基奇金才任教于上海俄僑俱樂部,以藝術教學為主謀生,但教課僅兩年,便于1947年與妻子攜帶大部分作品回到了俄羅斯。
基奇金一生桃李滿天下,所教過的學生大都成為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但他們的繪畫作品里很多都涉及中國的自然風光和哈爾濱的街景和教堂。基奇金在中國居住了27年,在此期間基奇金夫婦共創作了45幅油畫和水彩畫作品,這些作品在2004年的俄羅斯雅羅斯拉夫爾藝術博物館和奧斯特羅夫斯基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俄國畫家在中國》畫展展出,他們不僅在中國傳道授業,同時他們的作品也讓更多的俄羅斯人了解和喜愛中國。
在荷花藝術學校之后,哈爾濱陸續誕生了各類藝術學校,他們與荷花藝術學校或共存,或延續,在不同時期培養各類藝術人才。無論是哪一時期的美術學校,俄僑藝術家都是必不可少的任教教師,如克列緬吉耶夫和斯捷潘諾夫都曾是哈爾濱基督教青年會中學教員,并在課外開辦工作室。以及20年代末成立的哈爾濱美術專門學校,雖幾經更名,且學校的性質也從初建時的私立轉變為公立,但在該美術學校中,西畫科多聘請以俄僑教師為主的外籍教師。且在課程的設置上亦移植了西方的教學和課程體系。
荷花藝術學校是哈爾濱歷史上較早出現的專科藝術學校,引領哈爾濱當時美術類專科學校的發展,教師的設置以專業的畫家為主,課程體系較為嚴格,充分注重了當時社會急需的師范人才和實用美術人才的培養要求,他與其他美術學校一起為世界各地輸送各類美術人才。哈爾濱是當時中國出現美術學校時間較早,專業性較強,數量較多,培養學生范圍較廣的城市之一。哈爾濱老畫家韓景生就是俄羅斯畫家阿·尼·科列緬季耶夫和多位在畫家培養出的杰出的弟子之一,他從1925年就跟俄羅斯畫家在他們家里學習素描和油畫。1930年到俄羅斯畫家開辦的美術傳習所學習,結識了幾位俄人畫家,受格林貝爾(哈爾濱第一美術學校校長)影響較深,與其共同外出寫生,創作出很多表現哈埠風土人情的作品。
哈爾濱曾是一座華洋雜處的城市,當不同國籍不同文化背景的僑民集結于此,中西文化、西方文化中的新舊思潮、俄羅斯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發生了交融與共生。這些構成了哈爾濱城市文化的主要圖景,讓哈爾濱的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哈爾濱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為僅次于上海的遠近聞名的現代化城市。他們帶來的藝術精神,在與中國傳統文化交流碰撞的過程中,發展成了帶有明顯哈爾濱地域特色的文化。使得哈爾濱有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可以較早的接觸到異域文化,成為文化傳遞的驛站,吞吐文明的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