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到了,一群“吸血鬼”也應著時節出來尋找香甜的“血袋”,到底誰會是它偏愛的對象呢?
夏天的來臨除了把天氣變得燥熱難耐,蚊子的叮咬也讓人難以忍受。而關于蚊子的“偏愛”,很多人都認為跟血型有關,倒霉的O型血是蚊子的最愛,A型血也是蚊子光顧的常客,AB型血和B型血相對較安全,但也有不少人反映事實并非如此,自己每年都難逃蚊子君的“騷擾”。蚊子的喜好真的跟血型有關?到底是什么決定你成為了蚊子叮咬的目標呢?
為了研究蚊子的“偏愛”,很多科學家都先后進行了實驗。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Wood找來102個不同血型的人將胳膊伸進了裝有20只蚊子的密封箱。10分鐘后,通過檢驗蚊子肚子里的血液得出了O型血最招蚊子的結論,但由于當時還在探索階段,Wood也未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做出具體的科學解釋,只是推測決定血型的抗原在皮膚表面和汗液中的分布影響了蚊子對血型的選擇。但因為此次實驗的設計過于簡單,Wood在之后也曾改進過她的實驗,在進一步考察了膚色、濕度、皮膚溫度和血型分泌程度(分泌型與非分泌型:血型抗原是否會分泌在汗水、唾液等體液中)后,得出了O型血分泌型比O型血非分泌型、A型血分泌型更受蚊子偏愛的結論。
但是這些實驗都沒有將出汗、二氧化碳這些重要的變量考慮進來,這樣的不足之后又在科學家Thornton設計的試驗中得到了補充。Thornton在通過設計消除了實驗對象呼出的二氧化碳影響后,單獨考量了某種因素在排除了其他變量干擾下的實驗效果。結果顯示蚊子叮咬與血型不存在必然聯系,膚色和體毛也并沒有影響,而出汗則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對于這樣的結果,Thornton表示是由于受到了吸引蚊子的重要因素——志愿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影響而帶來的誤差。
30年后這個話題依舊沒有減輕人們的好奇,日本科學家Shirai在2004年也對這個問題展開了研究,此次實驗的亮點在于對手臂進行了涂抹血型抗原的方式,結果顯示O型血對蚊子的吸引力除了較A型血有明顯優勢,較B型與AB型的優勢卻并不明顯。不過對于這樣的結果,Shirai自己也并不認為足以證明血型與吸引蚊子的程度有關,因為分布在汗液和皮膚表層的血型抗原濃度十分低,蚊子未必能夠偵測到。
雖然各項研究都未能提供可靠的證據表明不同血型對蚊子吸引力的差異,但通過實驗,我們也得到了一些蛛絲馬跡。蚊子具有很強的嗅覺能力,人們呼吸、出汗、散發熱量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汗液中的丙酮、乳酸等化學物質都在誘惑著蚊子循著這些微弱的氣息找到它的目標,像是開飯前的鈴聲,告訴蚊子此時正有一頓美餐等著它。因此生活中那些肺活量大的人、新陳代謝快的孕婦等,呼出的二氧化碳量要比常人高,吸引蚊子的程度也大大增加。同時,汗腺發達、體溫較高、剛運動完的人也因體表乳酸值較高而受到蚊子的青睞。所以,與其為了眾說紛紜卻始終無法蓋棺定論的“血型吸蚊論”而糾結,還不如注意個人衛生,時常保持肌膚的清潔,選擇透氣吸汗材質的衣服來得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