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學
【關鍵詞】 德育工作;晨會制度;巧設主題;培養能力;美德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29—01
“立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可見德育在人一生中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對學校的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斷學習和努力探索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才能把道德教育抓得有聲有色。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我校始終將德育工作放到首位,而德育工作的亮點是注重晨會。各班都能利用5分鐘的“道德早餐”,精心設計,巧妙實施,形成了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教育小舞臺。
一、全面規劃,巧設主題
眾所周知,生動新奇的事物對于青少年永遠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有時,在強化教育的過程中,圍繞同一主題反復教育,會使學生感到厭煩,這就需要我們在設計晨會的新穎性上動腦筋、做文章,晨會雖然時間短,但只要目標明確,形式多樣,寓教于樂,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上好晨會課一定要有計劃,切不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講什么就講什么,也不能停留在學生發生了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上。開學初,學校政教處結合本校具體情況確定一學期的教育目標,將晨會確定了10個主題,各班結合主題內容上好晨會。確定的主題有:文明禮儀、愛國愛校、遵紀守法、行為規范、健康體育、勤儉節約、綠色環保、人身安全、勤奮好學、文明上網等。這樣每周有主題,并采取學校政教處統一管理和班級自主召開兩種形式,給學生帶來新的德育信息和感受,促進了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形式多樣,培養能力
1. 貼近生活,有的放矢。對于青少年來說,理論講解既枯燥,又難于理解,因而根本達不到教育引導的目的。因此,在準備材料時教師應收集學生身邊的實際例子,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們特別喜歡聽,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如,禮儀日,老師們講解了校園禮儀、上課禮儀、師生禮儀、同學禮儀、待客禮儀、穿衣戴帽禮儀等;安全日:講解了道路安全、用電安全、乘車安全、飲食安全等等。在禮儀日,教師結合學生在路上遇到老師時能躲的就躲,來不及躲閃的,就低著頭一聲不吭地走過去,不打招呼,不問好的情況,講了師生之間的禮儀。學生明白了,尊敬師長是每一個學生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禮貌,而這種禮貌不但要在課堂上體現,同樣應該表現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在不同的時間與場合。
2. 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許多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從小認識傳統美德,了解其意義,使他們能繼承和發揚這些美德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如,“孔融讓梨”、“六尺巷”、“周總理的襯衣”、“朱德讓座”、 “將相和”等。這些在我國的五千年文明史上被人們傳為佳話的例子舉不勝舉。在一次5分鐘道德早餐上,我讓學生欣賞了一首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聽得非常認真,深受感動,情不自禁地跟著唱了起來。唱后有的說:“老人不僅需要物質上的享受,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有的說:“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孝敬父母,孝敬爺爺奶奶的好習慣,這對于提倡精神文明和尊老的社會風氣都大有好處。”于是,我接著強調孝敬長輩是我國的優良傳統,古今中外就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感人故事,讓學生從歌聲中獲得輕松愉快的體驗,調節緊張的學習氣氛,接受美的陶冶和教育,使我國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
三、巧設主持人,達到“超值”效果
青少年的好奇心是永遠也不會滿足的,只有不斷引起學生的好奇,才會激發他們的興趣,達到“超值”的教育效果。在設計5分鐘道德早餐時,我們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每周一個主題,每周一個主講人,每逢重要的日子請一些校領導或年級組長主講,平時由各位老師來講。學生是自我教育的主體,他們的主體需要、意識和價值可以在這里實現,為了讓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有時,邀請學校里的優秀學生做主持,如“文明之星”、“學習標兵”、“禮儀明星”等焦點人物介紹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原因與啟發,給學生講自己的故事。例如,我讓一個進步最快的學生講他的轉變經歷,原來他逃學、抄作業、打架,成績很差,經過我和家長的多方努力,他逐漸改變了自己,成為班中的優等生。經過他的現身講解,使全班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啟發,使他們從單純的受教育者變成“教育者”,使全體學生收到了“超值”的教育效果。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