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文俊
【關鍵詞】 寫作能力;情境;生活;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55—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感到最難教的是作文,學生感到最難寫的還是作文。小學生作文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內容空洞,不具體,語言單調,缺乏真實情感,多為流水賬式的文章。究其原因,是學生對所寫的內容缺乏親身體驗,沒有什么感受,寫作文時只得胡編亂造。久而久之,使學生對寫作產生一種畏懼心理。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對“如何讓學生有內容可寫,讓學生喜歡寫作文”進行探索和實踐,得出以下結論。
一、創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口語交際·習作一要求學生以“難忘的‘第一次”為題寫一篇習作。盡管教師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如寫下水文、選優秀習作,課堂上進行一系列的寫作指導,可學生還是生編硬套,字詞不夠廢話湊,擠牙膏似地想一句寫一句,寫出來的內容大多千篇一律,缺乏真實情感。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寫好文章,筆者課前準備了一份用學生的童年照片制作的動畫相冊,并引導學生回憶成長道路上的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這樣自然而然地幫助學生拓寬了寫作思路。這樣通過課件創設情境,營造寫作氛圍,喚起學生對以往生活的回憶,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能夠挖掘出學生心底最真實的東西。然后經過師生互動式的談話交流,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拓寬思路,給學生自由創作的空間,學生有了親身感受,寫起文章來自然具有真實感受,融真情于文章,不再覺得無話可說。
二、聯系生活,積極開展活動
葉圣陶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道出了作文來源于生活。作文教學課要以開展活動為鋪墊,活動開展得成功與否,對于學生習作的好壞有很大影響,所以,精心準備活動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猜謎語、講故事、童話表演、成語接龍、釘扣子、當小廚師等等。開展活動一般分為三個步驟:一是制定計劃,對各類活動提出要求和安排,根據學科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制定相應的計劃;二是準備工作,明確活動的目的,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并且做好相應的準備;三是活動管理與實施。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應該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地位。另外,作文活動課應具有以下特點,教師應掌握特點,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
1. 內容的開放性。作文活動課的安排,是從學生的生活出發的,具有開放性,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可以寫其想寫,從而在生活中培養寫作興趣。寫好作文必須具備的觀察想象、邏輯思維等能力,也可以在活動中得到提升。
2. 形式的獨特性。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問題情境,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情境中得到激發,能夠大膽寫作,寫出樂趣,寫出新意。久而久之,學生會愛上寫作。
3. 素材的可感性。活動是將一定的人、時、物統一起來,在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各種榜樣、暗示,有利于學生抓住各種機會去模仿、認同,從而使學生獲得相關的教育信息。作文活動課中乙烯類的活動是事先設計好了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由于各個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所以在活動設計時會有各種形式、各種內容,學生參加時應有平等的機會去體驗活動,親身投入實際場景中去探索、發現,在活動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和即時的信息,從而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
4. 教育的隱蔽性。作文活動課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學生通過活動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三、傳授方法,注重綜合評閱
開展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寫出好的習作來。教師在提供內容的同時,要及時傳授學生簡單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這樣,學生既有了內容,又有了方法,寫起文章來才比較順利。之后還要進行綜合評閱。學生寫好了以后要及時進行反饋,這樣才會有進步。學生的作文在上交教師進行批閱之前,可以采用同桌互評、小組互評、交叉互評等形式進行互相交流,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
總之,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之前,要多為學生著想,設法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從“要我寫”變為“我要寫”, 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使他們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讓學生在活動、游戲等情境中快樂地學習,通過作文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從而真正提高寫作水平。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