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軍 王貴學
【關鍵詞】 普通高中;特長生;英語;教學過度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67—01
所有的特長生,面對體育藝術高考的壓力很大。除了要把專業學好,還得把文化抓牢。文化課的學習和專業課的訓練自然是絕大多數老師、同學和家長面臨的重大課題。如何打好文化課基礎至關重要。
普通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要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具體說來,針對偏遠地區特長生初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過度應該按照以下目標要求組織實施。
一、從教學過渡的角度選擇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的過渡,并不是將初中教材從頭至尾復習一遍,如果按照這種形式, 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效果也一定不好。因此,必須找出最能體現初中英語教材主干知識的內容和結構,如音標,句子結構,語篇理解能力等等,以發揮舉一反三,鞏固強化的“順遷移”作用。同時,學習的內容和能力的提高,其目標要略高于學生的水平,也就是我們在初高中英語教學過渡過程中,所進行的教學設計,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現有基礎,但又必須略高于學生的現有水平,這樣,通過一段時間與一定量的輸入后,學生既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又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在高中入學階段進行的初高中英語教學過渡,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活動的組織,都必須始終體現“過渡”的原則。
二、激發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在學生的情感態度中,動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起關鍵作用,在課堂教學范圍內教師最有意義的工作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既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一個情感過程。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
三、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盡量貼近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
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的心智發展的過程為依據,因而,教學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由于大部分偏遠地區特長生高一新生的基礎薄弱,首先我們應該從提高學生讀的能力入手,而學生并沒有掌握識讀單詞、句子或篇章的方法,因此我們應按照音標、單詞認讀,認識并掌握句子結構,段落及語篇理解的步驟,通過循序漸進的教材及教學方法逐步落實讀寫聽說能力的提高。因此首先要找到學生已經達到的認知水平,即已有經驗,表現為學生利用所學英語知識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水平和能力,并在貼近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方法和步驟的實施,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親自“發現”應得的結論或規律。
四、側重提高學生基礎知識運用水平和能力
在實施初高中英語教學過渡的過程中,要始終注重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如掌握音標是為了拼寫、識記單詞,對單詞的不斷擴充是為了理解句子、文章。對英語簡單句的幾種基本句式的學習,是為了掌握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達到舉一反三,從而有效地遷移到對復雜句,乃至對文章的理解及表達。一定程度的輸入是為了更加豐碩的“產出”,即提高學生整個的理解水平、交流能力及靈活運用英語于實際學習生活的能力。
五、逐步形成英語思維習慣
在偏遠地區特長生的高一階段實施英語教學過渡,不是為了過渡而過渡,而是重在運用,并在實際應用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英語思維的能力和習慣。只有當正確的英語運用能力變成了思維定勢和習慣,這種教學才是穩固的、有效的。具體說來,通過英語句式的反復操練,以及加強對英語句式的不斷鞏固,形成穩固的英語句子結構心理圖式;通過對高一新教材文章的熟讀與背誦,進一步強化英語思維和習慣;通過《新概念英語》及牛津版“書蟲”系列英漢對照名著簡寫本的閱讀,不斷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從而不知不覺中獲得英語思維的新境界。
高中英語教師的認真和仔細地組織是做好特長生初高中英語的過渡教學的基本方式,打好基礎是英語的過渡教學的關鍵性的因素,而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和水平則是初高中英語的過渡教學的目標。這一過程不只需要教師的單方面的努力,只有師生間的共同努力,才能夠達到最好的特長生初高中英語的過渡教學的效果。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偏遠地區特長班初、高中英語教學有效銜接的行動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5)GHB1086】)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