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亦純
公司質地良好、增長預期穩定、買入合理價格,“簡而言之,就是買入相對風險小一點的成長股,往往這種公司向上拓展的可復制性會更強。”胡濤說
GARP策略的核心思想,是淡化擇時與倉位,通過選股來為投資者獲得超額收益,是“全天候”投資思想的核心組成部分。在這種策略下,基金的投資成敗幾乎完全取決于擇股的成敗。顯然,這對基金經理而言,并非易事。
聚焦成長性投資機會是嘉實基金長期以來保持的一個“傳統優勢項目”,但由于成長股往往也具備不小的風險,“買入低風險成長股”的策略應運而生,這也便是嘉實基金股票投資部GARP策略組組長、嘉實優質企業基金經理胡濤眼中的GARP策略。
“簡而言之,就是買入相對風險小一點的成長股。往往這種公司已經具備了一定實力,向上拓展的可復制性會更強。”胡濤說。
胡濤向《投資者報》記者透露,在其自下而上的選股過程中,是在綜合衡量三大因素下進行的買入;并且重倉“錯殺股”也是其GARP策略下的一個重要法門。
細細衡量三因素
嘉實優質企業的定期報告顯示,胡濤的交易頻率不高,一兩年內重倉股的變化情況也不大,換手率頗低。因此這就意味著,對胡濤這種基金經理來說,選擇股票必須慎重。“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是公司質地一定要特別好。”胡濤開門見山地說,這里面又分三個層次,一是公司管理層要比較優秀,二是公司歷史記錄要很好,并且增長具有持續性、業績并未出現過大起大落的現象,更未出現過欺騙投資人的情況——這點很重要;三是通過觀察公司的毛利率、凈利率、ROE、凈資產回報率等指標來評判一家上市公司是否處于一個良好的水平。在胡濤看來,歷史上能不斷給股東創造價值的公司,是他選擇股票時一個很重要的標準。
“很多公司可能是曇花一現,某一年的增長可能是通過外延式并購而來,但不能持續。這種公司在股票市場上非常多,股價也往往是曇花一現,很難創出歷史新高。”因此,胡濤衡量的第二個因素,是看業績是否具有長期穩定增長的預期。
“我比較看重這個公司的盈利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也許它的增速不是很快,每年可能保持20%到30%的增長,但是非常地持續及穩定,這是我比較看重的。因為能夠保持穩定持續增長的公司一定不是只靠一個增長點來驅動的,它一定要有很多提前研發的布局,對未來新的增長點做出鋪墊。這樣的公司往往只是你看到眼下的增長,管理層已經布局了未來的增長,這樣的公司才是一個好的公司。”胡濤向《投資者報》記者解釋道。
不難理解,由于不少公司只是階段性的增長,市盈率有可能會出現大幅下降。只有持續的增長才能夠保證PE能夠穩定在一個水平。
第三個因素是,再好的公司一定要以合理的價格買入。“不能在大家都追逐它的時候買,肯定會買在最高點。一定要在這個公司特別是情緒低落的時候,外界認為它某方面有缺陷,都不看好拋售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沒有大家想象那么悲觀,市場對這種公司存在很大的預期差,只有這種時候買入未來才能獲得比較好的回報。所以絕對不能以高價買入好公司,一定要以比較合理的價格買入。”胡濤進一步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以上是他自下而上選股時必然要考慮的三個重要因素。
另外一個機會,“則是來自于市場的錯殺。”很多股票你會發現它的一些基本面瑕疵,市場上往往會存在對它基本面的質疑。但經過深入的研究后也會發現很多對它的質疑是錯的,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悲觀,這個時候你可以重倉持有。我的很多重倉股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胡濤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如果發現被錯殺的股票,就要堅定持有或者增倉,而不是隨波逐流跟著市場一塊拋出去。“這一點很重要”。
在這種思路下,去年四季度,胡濤認為前期已經下跌的優質成長股不必過度悲觀,很多優質價值成長股已經很便宜,對下跌中優質成長股進行了逐漸加倉。
格外看重成長性
盡管淡化擇時與倉位,但并不代表不注重宏觀市場的表現。相反,胡濤也會潛心研究宏觀經濟,當市場風格明顯不利于自己時有所應對。
“2016年,你發現周期表現好是有宏觀經濟支撐的,房地產、汽車銷售很好帶動了PPI、‘供給側改革,周期品表現都很好,這會對你的風格形成一定的沖擊。我會考慮它,是因為會想這個風格可能對我不利,我怎樣去規避。但我不會改變我的風格去配到那邊去。”在胡濤看來,此次周期行情可能只是一個短期的短暫沖擊。
并且,胡濤也告訴記者,通過研究宏觀經濟可以有效幫助判斷周期股的投資機會,這種判斷甚至比去公司調研還要準確。
“我見了很多周期性的公司,很多自己都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他們只知道我這個季度的訂單會怎么樣,并不知道下個月的訂單,所以你和他聊沒有意義,還不如自己研究宏觀經濟。”胡濤說。
但成長股的投資就不盡然,這需要基金經理長期深入到上市公司去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以便做出最準確的判斷。由于GARP策略主要是投資于“風險小的成長股”,因此,胡濤也不是那種交易時間坐在交易室看盤面的基金經理,“這并未有多大作用。”他說。
“成長股很多是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去打拼,去奪別人的份額。這就要求上市公司有很強的戰略規劃,對自己的戰略要有很深刻的認識,對自己的優勢要能講得很透徹。如果公司自己都講不透徹的話,那說明管理層對公司發展沒有很好的規劃,肯定就不能投。”胡濤表示。
胡濤也認為,不要簡單地將中小創一棍子打死,因為不是所有的中小創都是靠并購、靠題材或靠講故事,中小創一樣有很多好公司。對基金經理來說,就需要甄別真成長股和偽成長股。
“上證50也不都是好的,也有一些不好的。現在大家要么是大盤風格,要么是小票風格,我從沒有這么想。我的組合不會按照大盤或小盤股來嚴格劃分,永遠是以成長性來構建,組合以成長股和市場化的公司為主,所以中小創的比例要高一些。最終長跑冠軍還是那些優質的公司,而不是簡單看短期的指數高點,長期還是要看公司、基本面。”胡濤說道。
盡管在GARP策略上深耕不已,胡濤并不自傲,他以平常心看待其他人和其他策略。“每個人的性格和知識結構都不一樣,我也不相信只有一個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條條大路通羅馬,關鍵是你那條道路你要有自己很強的邏輯和體系,并能夠堅持這種風格,最終都會有好的結果。就像少林拳、武當劍,每種武術都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關鍵看是否能堅持。”胡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