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晨蔚
摘 要:儒家文化作為東方文化構(gòu)成的主體,對日本民族社會發(fā)展,以個人思想價值觀的形成和變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婚姻觀是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體現(xiàn),個人婚姻觀念會因社會和時代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儒家思想的傳入對日本人們的婚姻觀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關(guān)鍵詞:儒家;日本;婚姻觀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077-01
儒家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思想的主體,自其傳入日本后,就對日本產(chǎn)生重要影響。人倫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夫婦之倫更是被儒家看作人倫之首,這些思想對日本人的婚姻觀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夫尊婦卑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等級觀念和宗法制度,對夫婦間的家庭責任、家庭地位以及社會分工必然有一定的牽制。一些儒學家把陽定為天道、君道、夫道,位于支配地位,而陰則定為地道、臣道、妻道,位于被支配的地位,這種解讀為男尊女卑的社會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jù)。作為儒家夫婦之道的重要觀點,“夫尊婦卑”的思想對日本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大和時代,日本社會盛行的是訪妻婚制,即丈夫和妻子分別與自己的母親和同母的兄弟姊妹居住,男方晚上潛入女家中,短則翌日清晨離開,長則在妻子家多留幾天,這種婚姻制度一直延續(xù)了一千多年,到平安時代才結(jié)束。這種婚姻制度實際是一夫多妻,每個妻子的地位并沒有差別,妻子對丈夫的從屬地位也沒有很明顯。在這個時期是儒學傳入日本的早期階段,儒學對日本的影響僅僅限于貴族圈,儒家的主要作用是為日本建立中央集權(quán)的國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需求,它對日本的夫婦的價值觀念的影響很小,男尊女卑、夫尊婦卑的思想在當時并不明顯。隨著武士階層的出現(xiàn),日本男性作為戰(zhàn)爭的主要參與者,其地位逐漸提高。公元13世紀,朱子學說傳入日本,經(jīng)過350多年的發(fā)展,在公元1603年被德川幕府奉為官學,成為江戶時期占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朱熹繼承和發(fā)展了儒家有關(guān)夫婦之道的思想,他主張用“禮”來約束女性,對女性進行女教。他主張女性要學以養(yǎng)德,要三從四德,從一而終。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日本出現(xiàn)了許多對女性的規(guī)范和約束的書籍。其中最有名的是儒學者兼教育家貝原益軒編寫的《女大學》,它規(guī)定了女性應該遵循的行為,確定了男性的統(tǒng)治地位,把儒家精神作為基礎(chǔ),來講述當時武家女的道德。這本書中,女性受到了很多約束,妻子的地位明顯低于丈夫,男尊女卑的思想十分明顯。
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國最為傳統(tǒng)的婚姻觀念之一,它是西周春秋時期的婚姻禮儀的一道程序,《詩經(jīng)·齊風·南山》曰:“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可。”西周的婚姻必須秉承“父母之命”,在宗法制下,婚姻大事必須有父母主持,加上媒人的撮合才算合理合法。這種價值觀體現(xiàn)的是儒家“禮”的思想,“禮”的核心是“親親”和“尊尊”。“親親父為首”,在家庭中,子女的婚姻只能由父母做主,這樣的婚姻是為了確保兩個家族之間的關(guān)系能夠在締結(jié)婚姻關(guān)系的時候更加和諧。因此這種婚姻是講究門當戶對的,很多貴族家庭通過雙方子女的結(jié)合而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在日本武士階層的道德觀念中,家庭是絕對的父權(quán)制,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父親做主,其他家庭成員必須聽從父親,包括自己的子女。這種父權(quán)制和儒家尊卑等級觀念有關(guān),儒家思想中,貴賤有等,長幼有序,人與人之間有高低貴賤之分,程朱理學更是強調(diào)這種身份等級。作為德川幕府的統(tǒng)治思想,朱子學作為日本幕府加強自己的封建統(tǒng)治的工具,把人民分為士、農(nóng)、工、商這四個等級,實行嚴格的身份等級制度,而這種等級體現(xiàn)在家族中就是父權(quán)至上,父親不僅有財產(chǎn)權(quán)、婚姻支配權(quán),還有生殺大權(quán)。因此,子女的婚姻在武士家毫無自由,它只是父親的籌碼。
三、傳宗接代
傳宗接代是中國傳統(tǒng)婚姻觀念,是封建婚姻觀念的核心部分。在《禮記·昏禮》中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的記載,這段話將婚禮的目的分為了三點:一是使姓氏不同的兩家交好,二是對上告慰祖宗家廟,三是能延續(xù)香火。可見傳宗接代的重要性。
日本人同樣重視子嗣,除喜歡外更重要的是為了延綿子嗣,日本人要孩子不僅是為了獲得感情上的滿足,重要的是如果斷絕了家族血統(tǒng),他們就會成為人生的失敗者。每個日本男子都一定要有兒子,他們要兒子是為了自己死后有人在佛壇靈前跪拜,是為了綿延家系,傳宗接代,保持家門的榮譽和財產(chǎn)。受到中國宗法制觀念的而影響,日本很長一段時間實行的是長子繼承制,在日本有一句俗話,“連灶臺上的灰塵都是長子的”,顯而易見長子不僅是家業(yè)的繼承人也承擔著“父親”這一角色,即使沒有兒子,一般會收養(yǎng)一個兒子,讓他來繼承家業(y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日本人的婚姻觀念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日本的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婚姻也不再是“父母之命”,人們對于婚姻有了很大的自主權(quán)。但是,傳統(tǒng)觀念依然影響著日本人,日本依然有很多女性有著傳統(tǒng)的婚姻觀和家庭觀,在家庭里承擔著“賢內(nèi)助”的角色,男尊女卑的思想仍然影響著日本的婚姻觀念。
參考文獻:
[1]魯思·本尼迪克斯特.菊與刀[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馬玉珍.山日本人婚姻觀念的變化[J].東大.海外傳真,2004(11),
[3]寺尾千佳子.現(xiàn)代日本女性婚姻觀的變遷——受到中國思想影響的日本女性們[D].廈門:廈門大學,2009.
[4]趙慧.中日婚姻觀的比較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