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萍
摘要:本文基于比較視角,對中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異同點進行比較,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緩解河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發揮政府宏觀設計作用,完善制度與法律、法規,成立專業引導服務機構,建立科學高效評價機制,結合地區實際彰顯特色等。
關鍵詞:中日就業河南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7.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2-0009-02
作為中華民族與文明主要發祥地之一的河南。在新的歷史時期獲得了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發展規模空前。為了進一步促進河南經濟的快速發展。發揮高等教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河南迫切需要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日本是中國的鄰國,研究日本大學生就業政策對于緩解河南高校畢業生就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基于中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比較的視角。尋求緩解河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有益經驗。
一、中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比較
下面就中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行比較。以探尋兩國在促進畢業生就業政策上的成功經驗。從而取長補短。
1.就業政策相同點
(1)出臺背景相同
中日兩國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上具有相同的背景。都是在國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漸嚴峻的情況下出臺的。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需求加劇,導致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其結果是高校畢業生數量劇增。人才供應過快又形成新的供求矛盾。即高校畢業生供應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人才供大于求,社會人才需求難以滿足畢業生就業需求,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政府為了節約社會人才資源,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出臺緩解畢業生就業難的相關政策。
(2)政策行政推動
中日兩國政府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高度重視,都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或者法律法規,以通過行政手段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例如中國政府為了促進大學生就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關于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基層工作的通知》等;日本政府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出臺了《職業安定法》《緊急雇傭對策》《雇傭對策法》等法律,利用法律的強制效應,有效緩解了大學生就業形勢。
(3)優惠補償機制
中日兩國為了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都建立了政府優惠或補償機制。中國政府制定了學費補償機制,自主創業貸款扶持機制等。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自主擇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日本建立了企業獎金機制,對接納大學生就業的企業給予獎金補償。通過經濟刺激的方式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以吸納更多的畢業生就業。
(4)學生就業培訓
中日兩國在高校畢業生就業上都重視對學生進行就業培訓,兩國都出臺了系統的、可持續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培訓計劃與目標,以提升就業培訓的可持續性。學生就業培訓內容豐富。既包括大學生技能培訓,也包括大學生就業心理指導、就業觀引導等。學生就業培訓能夠針對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培訓多樣化。既有校內培訓。也有培訓機構實施培訓。大大提升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
2.就業政策不同點
日本在推動畢業生就業方面相對成熟。中國就業政策有待完善。下面從就業體系、行政推動力度、著力點,就業評價、服務機構等角度展開比較。
(1)就業體系
從就業體系角度比較。日本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就業體系,政府宏觀設計相對成熟,具有明確的目標,就業政策機制相對完善。措施得力:中國政府盡管認識到緩解大學生就業的意義。也采取了相關的措施。但是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只具有短期效應。
(2)行政推動
中日兩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在行政推動的力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日本政府在緩解畢業生就業政策上往往多以法規的形式出臺,輔以制度激勵,包括企業獎金制度、就業體驗制度等,由于以法律的形式出臺,強制效應比較突出,行政推動力度較大;中國緩解畢業生就業的政策往往以通知、意見、條例等形式出臺,約束效應要遠遠低于法律法規。而且大多政策執行力度不夠。很多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
(3)著力要點
中日兩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著力要點也各不相同,都從自身國情出發,體現出自身的獨特性。日本國土面積較小,資源相對缺乏,但是科學技術優勢突出。因此,日本在緩解大學生就業的著力點在于利用技術優勢。建立專業的就業服務與指導組織,信息化程度較高。中國幅員遼闊,地區經濟發展存在不均衡現象。為了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平衡性。中國政府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就業。深入基層就業。這樣既可以緩解畢業生就業的嚴峻形勢。又能夠促進我國地區經濟均衡發展,為中西部地區、基層輸送優質的人才,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與基層發展等。
(4)評價機制
中日兩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評價機制建設的完善程度也各不相同。日本基于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評價機制已經形成,并且能夠做到向社會公開,有效提升了畢業生就業政策的科學性,使就業政策趨向完善;中國基于畢業生就業政策評價機制還不夠完善。評價主要通過行政部門進行自主評價。評價缺乏透明性與合理性。這對完善我國畢業生就業政策極為不利。
(5)服務機構
中日在畢業生就業服務組織機構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主要以人才交流中心為主,盡管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社會化服務機構。尤其是網絡平臺上的學生就業服務機構。但是魚龍混雜,就業服務的內容比較單一,往往是就業信息,而且可信度不高;日本除了政府部門的畢業生就業服務組織。社會服務機構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服務面比較廣,服務效率與質量比較高。
二、緩解河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啟示
中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都折射出兩國在緩解畢業生就業上的智慧。對于緩解河南高校畢業生就業具有重要啟示。
1.發揮政府宏觀設計作用
對中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比較發現。政府在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政策制定中充當了宏觀設計者的角色,確保了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導向性。河南政府要在中央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的引領下。進一步提升河南政府的作為意識。發揮政府在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中的宏觀設計作用。政府要加強河南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準確把握人才市場需求與高校畢業生人才培養質量。準確把握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把握畢業生就業形勢與趨向,制定長效、科學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扶持計劃與方案,引導高校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強化高校人才培養的“市場導向”意識,實現高校畢業生可持續就業。
2.完善制度與法律、法規
我國政府與日本政府在政策上存在的差異,日本政府往往以法律的形式實施行政干預。通過制定扶持大學生就業法律法規促進畢業生就業。這啟發我們,必須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就業政策與法律法規建設。提升高校畢業生政策落實情況。河南要認真解讀中央促進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政策,在國家政策與法律法規的宏觀引領下,進一步完善河南地方政策與法律法規建設,建立起相對完善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體系,充分發揮法律的約束效應。同時,河南政府要進一步強化對政策與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檢查。檢查要做到常態化,將定期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官方調研與群眾調查相結合,做到有法必依,政策落實到位,執行到位,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提升法律法規強制效應。
3.成立專業引導服務機構
河南政府要借鑒日本政府的先進經驗。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根據河南高校大學生就業實際。由政府主導成立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引導服務機構,引進高等人才與專業人才,提升河南大學生就業服務機構的專業化服務能力。改變當前人才交流中心低效局面,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優質、多元化就業服務。進一步提升專業引導服務機構的信息化服務能力。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整合。形成一套完備的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資源庫,就業信息要及時準確,不能簡單停留在信息服務層面,要深化大學生就業服務內涵,為大學生提供深層次的就業服務,包括畢業生就業信息、就業方案設計、就業心理指導、創業服務等。還要積極探索社會化就業引導服務組織機構。為社會化就業服務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一切社會資源,有效緩解或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4.建立科學高效評價機制
科學高效的評價機制將有助于優化政府就業政策與法律法規建設水平,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服務。河南政府要善于借鑒日本政府就業政策評價機制。以省政府為主導,以各市縣為基本單位,立足于服務民眾、服務大學生,形成一套嚴密的、系統的評價機制,精選參與和實施評價的人員,人員選擇要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包括不同部門、不同群體等,這樣才能確保評價的客觀性與全面性;要優化評價方法,不僅要對就業政策的指導思想、思路等進行評價,還要細化到具體實施的過程,包括政策的落實、執行與收到的效果,尤其要對就業政策要實現的預期目標與實際效果進行評價,為就業政策優化調整提供依據;評價程序要公開透明,接受全方位的監督,以確保評價的信度。河南政府在借鑒日本評價機制時。不能盲目照搬。要結合河南既有的評價機制與河南就業政策實際,以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就業政策評價機制,以免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影響評價機制的效能。
5.結合地區實際彰顯特色
河南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政策要汲取兩國政府的成功經驗,結合河南地區實際,充分釋放地區資源優勢。這需要河南政府進一步加強省情調查。準確把握河南的優勢與不足,在制定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時,要進一步放大河南地區優勢;要根據河南存在的不足,通過政府政策引導,發揮政府在宏觀調控中的主導作用,借鑒中日政府在解決大學生就業上的思路。彰顯河南在緩解地區畢業生方面的地區特色。
三、結語
總之。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是河南政府實現跨越式發展、服務民生的重要舉措。河南政府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國內外就業政策調研,借鑒國際上先進國家、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同時將之與中國國情與河南地區實際結合起來,推動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優化與創新,制定出具有河南特色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發揮高校優質資源作用,助推教育強國,實現教育強省,全面提升河南高等教育的社會影響力與河南政府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