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構建與運用研究

2017-04-13 22:34:12陳燕麗王普查
財經問題研究 2017年2期
關鍵詞:生態環境

陳燕麗 王普查

摘要: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項建設生態文明的新措施,該表的編制對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及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梳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參考國外資源核算體系,結合國內實際情況,以政府官員離任審計為視角,對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負債和凈資產三大要素進行定義、確認、分類、計量、披露等編制重點和難點進行探討;根據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特點是存量與流量并重,同時關注實物量與價值量核算,建立匹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由細分類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子表及其匯總而成的總表、附注、重點關注領域報告等組成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探討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在政府官員離任審計中的運用。

關鍵詞: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政府官員離任審計: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F0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76X(2017)02-0080-08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日顯嚴峻。《2014年全球環境績效指數(EPI)評估報告》顯示,在全世界178個參加排名的國家和地區中,我國的得分位居118位。據《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告》公布,全國開展空氣質量監測的16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145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全國423條主要河流、62座重點湖泊(水庫),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占16%。我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周兵表示,隨著“霧鎖連城”常態化,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川渝四大“霧霾帶”輪廓漸顯。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環境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的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審議通過了《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明確設立呼倫貝爾市、湖州市等5個試點城市,要求探索編制土地資源、林木,資源、水資源實物量資產負債表。

政府在生態環境協同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些領導干部為了個人政績,為追求GDP增長率和繳稅額,偏好引入一些重污染企業,放松監管,環保投入不夠,懲罰效果不佳,從而陷入經濟增長假象,環境污染、健康危害和經濟繁榮相伴相隨。GDP一度是評價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因素,由于化工、電鍍、印染和造紙等重污染項目可以大幅推動GDP,增加稅收,所以一些領導不顧本地環境承載能力。過度引進重污染項目,陷入一邊污染一邊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惡劣狀態。

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并不是只有我國提出過。挪威、芬蘭、歐盟、美國等都有先后建立環境核算系統,聯合國發布的SEEA(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報告,是目前最權威的指導文件。隨著環保越來越多被提上國際議程,環境會計的發展是大勢所趨。編制自然資源負債表,不僅是我國需要面對的課題,也是全世界所共同需要實現的目標。

國際上。在自然資源核算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方面,Jorgensen等提出以能值作為單位表示自然資產價值,并提出了具體的數學模型計量一部分環境資產,進一步推進了自然資源資產價值的核算進程,也使得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在操作上更具有了可行性。Dietz和Neumayer探討聯合國分別在1993年和2003年發表的SEEA報告,提出對經濟狀況和可持續發展進行評價的概念與方法,明確自然資源賬戶核算的方法和步驟。Robert建議制定環境和經濟賬戶的國際統計標準,并將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因素納入國民經濟賬戶(SNA)之中,同時建議用SEEA取代傳統的SNA。Edens和Graveland認為SEEA2012是目前全球最權威的指導文件,但是SEEA對于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這一任務并不具備完全的指導性,SEEA僅僅對自然資源資產做討論,沒有涉及到自然資源負債和凈資產的核算。

目前,國內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框架、資產定義、理論依據及應用等方面,對負債和核算討論不多,提出具體表,格的也很少。對于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定義,高敏雪將自然資源實體與圍繞管理所形成的自然資源使用權益分開,提出一套包含三層架構的自然資源核算體系。李偉等認為。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依據主要來自于國家資產負債表、綠色GDP、SNA和SEEA賬戶。陳艷利等嘗試厘定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關鍵概念,探索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的基本框架設計。胡文龍和史丹以DPSIR模型、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國家資產負債表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為理論基礎,構建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理論框架。向書堅和鄭瑞坤界定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范疇,提出運用多級綜合分類法對自然資源資產進行列示。耿建新等主張不確認負債,而是參考SEEA設置環境賬戶,提出了我國國家資產負債表與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和運用設想。操建華和孫若梅提出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構架、構成科目及每個科目的核算方法。對于離任審計,黃溶冰和趙謙探討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與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審計的關系,從審計對象、審計依據、審計主體、審計目標和審計報告等方面分析了兩者的區別。耿建新和王曉琪基于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的角度,探索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下土地賬戶的編制。陳波認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交集。張宏亮等認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發展和延伸。蔡春和畢銘悅提出構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理論體系的十大關鍵性問題。

目前已有研究提出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表格設計,基本上都是以企業資產負債表為藍本。同時加入變動量作為流量,大部分學者都認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不是一張表而是一系列表格的總稱。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需要反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流量和存量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本文的可能貢獻在于以政府官員離任生態環境審計為視角,探討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構建及其運用。

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各要素定義、確認與計量

(一)自然資源資產的定義與確認

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經營交易或各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以此類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其會計主體根據表的級別而定,國家級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主體為國家,省級、市級表對應的主體便是對應的省份、市。會計主體必須擁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或者控制權,這些權利屬于產權的一部分,因此,相關產權法律的完善程度將直接影響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除了法律層面,還要考慮到該項資源能否被人類獲取和利用,如深層礦產和深層地熱等資源;無論是目前的技術手段還是預期未來一段時間的技術發展,都無法實現對其的開采利用,因此在實質上也就不存在控制權,并且也無法滿足下文提到的收益條件。

依據貨幣計量假設,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都必須可以被量化,可以用明確的數字來表現它的數量和質量。這也是編制該表的重點和難點。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自然資源不僅包括投入經濟活動的部分,還要包括作為生態系統和聚居環境的環境資源,也就是說,在考慮自然資源預期可以帶來的利益時,需要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個方面。目前核算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具有相當大的難度,筆者主張暫時只確認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源。對于現階段不具備經濟價值的,可參考SEEA2012的主張,單獨列示其實物量,把這類資源暫時排除在范圍外。

除了資源本身,自然資源資產還包括生態補償機制中政府產生收入的部分,比如與自然資源資產有關的債權,即政府出于保護自然資源的目的,而向特定的超載使用、資源破壞行為收取費用的權利。將排污的權利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由政府作為代表以配額的形式出售給排污者,不是簡單粗暴地禁止排放,而是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調劑,最終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有政府向生態破壞者收取的生態補償稅、生態補償費、生態補償保證金等。

(二)自然資源資產的分類

SEEA2012中將應納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分為七類:木材資源、礦物與能源資源、水產資源、土地資源、土壤資源、水資源和其他生物資源。2015年發布的《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提出,我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核算內容主要包括土地資源、林木資源和水資源。這個分類并不全面,顯然是考慮到統計、核算難度和資產重要性,由易到難。先從相對簡單的開始核算。在后續的不斷完善過程中。應當會與國際接軌,逐步擴大核算范圍,最終和SEEA2012相符,甚至包含更多內容。

土地資源細化分類方面,國土資源部2007年發布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分了,12個一級類和57個二級類,一級類分類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和其他土地。林木資源和水資源也有相關的國家標準。具體的分類不僅要考慮到現有的統計系統,還要考慮到對于核算自然資源質量的要求,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細化,使得核算更加科學。

(三)自然資源資產的計量

1.實物量

實物量是按照資源的數量單位來計算資源價值,是評估價值量的前提。

在實物量的計量方法層面,針對水資源有調查與普查法、實測法、等雨量線法、體積法、開采實驗法等;針對土地資源有統計資料、情景模擬法、農業生態區域法、承載力與生態足跡法等;針對森林資源有收割法、樣地法等。隨著科技的進步,測量手段越來越科學較大,目前,大部分的自然資源存量情況已經被人類掌握。

在計量模式層面,國內學者大部分認為可以通過設定折合系數,將同一類資源中規格、含量不等的折合成某種標準量,從而使數據具有可比性。具體到計算方法上,王榮梅提出如下計算公式:

(1)

(2)

其中,RF表示折合系數,NRQi表示資源實際規格(含量),NRQs表示標準資源規格(含量),EA表示折合量,RQi表示實物量。

2.價值量

針對自然資源價值量的計量,目前還未有統一的標準和成熟的計算方法。劉清江認為。從可持續發展視角和馬克思理論出發。自然資源價值應由產權價格、社會生產價格和補償價格組成。產權價格是資源的天然價格,是實現所有權的經濟形式。可以通過市場利率貼現計算;社會生產價格包含了解成本、開拓成本、勘測成本、生產成本和平均利潤,是投入在資源上的勞動價值;補償價格包含代際補償(當代對后代的縱向補償)和代內補償(同代不同區域間的橫向補償),是為補償可持續利用而投入的成本。蔣葵和雷宇羚認為,自然資源價值涵蓋了直接價值、間接價值、未來價值和存在價值。直接價值可以用市價或成本來表示:間接價值主要指服務功能價值:未來價值是防護或者重置成本;存在價值指與人類活動沒有任何關系,也無法被人類利用,但為了延續其存在而支出的價值。

目前主流的價值量核算方法主要有:一是市價法,根據市場價格核算價值,估算的是資源的直接價值。有現貨市場交易價格法、期貨交易價格法等。如果存在交易市場,應該首先考慮市價法。中國社會科學院在試編資產負債表時使用的就是市價法。二是租金法,包括成本法和使用者成本法。成本法假設市場供需平衡,自然資源價值等于其未來價值的現值,通過未來每期預期凈租金折現加總得到。這種方法適合核算不可再生資源。使用者成本法(成本估價法)認為,資源可取得的既定租金與真實收入(對資源消耗補償后的經常收入)之差即使用者成本,使用者成本就是資源的耗減價值。SEEA推薦采用這種方法。三是凈值法,自然資源的凈價等于銷售額減去開發成本和投資資本收益兩項要素成本,通過計算已開采量的占比計算出資源全部存量的價值。適用于地下資源為主的實物性資源估價,SEEA也推薦了這種方法。四是其他方法,主要包括現值法、影子價格法、條件價值評估法(CVM)和替代市場法等方法。筆者主張對自然資源資產的定價,以市價法為主,以租金法和凈值法為輔,根據各項資源的性質和利用狀況選擇最合適的方法,充分考慮結果的可靠性、可比性和計算難度。

(四)自然資源資產列報

企業會計報表只反映價值量,根據自然資源的性質,實物量相對穩定,價值量可能因為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動、新能源的應用、環境政策的變動等原因波動,價值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資源的質量。實物量和價值量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無論單獨列示哪一種都不夠客觀和全面。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列報應該是實物量和價值量并重。

企業報表系統除了反映存量的資產負債表,還包含了能夠反映流量的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應當是一系列表格的統稱,不能默認在資產負債表之外還有兩個表,所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應當可以綜合反映流量和存量。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獲取利潤。因此報表需要反映的是資金的流量。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目的則是充分反映自然資源狀況,評價領導干部任期內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所以應該根據績效考核要求,列報關鍵的流量數據。這些流量數據不一定和自然資源存量有數量方面的關系,也不一定必須同時有實物量和價值量,比如污染物排放量、自然資源使用權和污染排放權收入、與自然資源使用、開采相關的稅費收入、環保支出等。流量數據主要指本期增加、減少量,增加可以視作資本形成,比如生長量、重估值量、新發現量;減少主要指合理利用量、不合理利用量、重估減值量。考慮到表格的簡潔性、建議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主表中仍然只列示期初和期末數,增減變動則在各個子表中列示。

(五)自然資源負債的定義和確認

大部分學者主張確認自然資源負債存在。也有一部分認為根據目前的技術水平(未來要付出的環境成本無法核算)和SEEA2012現行規定(設置功能賬戶,不確認負債)等原因,暫時無法確認自然資源負債。筆者主張確認負債,因為如果不對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進行核算,僅僅將自然資源負債作為資產的減少,不符合會計的可靠性和實質重于形式的信息質量特征。也無法達到我國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考核政績、離任審計的目的。自然資源資產減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合理的消耗和開采,有自然災害,也有過度開采,非法排放等,做出區別是非常必要的。

自然資源負債可以視作為了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治理已發生的污染、恢復自然資源資產原有質量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通過合理、科學的估值方法,核算人類不當行為所導致的損失以及由于不可控的自然因素造成的損失,是過去行為引致的現時義務。

確認自然資源負債有兩個要點:一個是明確權責劃分,這也是對領導干部進行考評的根據:一個是可以用貨幣計量,用貨幣來衡量與現時義務有關的損失或代價,從而明確了解將來可能要償付多少。預計未來可能償付的治理成本和保護成本不具備可行性,目前尚沒有方法可以做出準確的估計,無法用貨幣計量便無法確認負債。因此,未來可能發生的對資源使用帶來的義務不在核算范圍內。

資產的減少與負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資產消耗體現在實物量減少或(和)價值量減少,這一變化不涉及負債,因為減少的資產已經等價轉化為人類福利,沒有將已經使用的資產再返還或者修復的義務。只有當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帶來負面影響,也就是使人類福利損失的時候,負債才會增加,因為這種情況下補償義務產生。

(六)自然資源負債的分類

張友棠等認為負債可以分為四類:應付污染治理成本、應付超載補償成本、應付生態恢復成本和應付生態維護成本。筆者認為,根據負債產生的原因,可以分為人類不可控的自然現象導致的和人類主觀活動產生的,張友棠等的分類只解釋了后者,因此應加入應付自然現象負債。自然資源負債分類如表1所示。

生態恢復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概念上有重疊,核算上也難以劃清界限,因此統一用污染治理成本來表述。政府在進行資源、環境管理也會產生成本,類似于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發生的管理費用,這部分成本也應納入自然資源負債中核算,可以反映出政府資源管理工作的開銷和效率,有助于監督和考核。還應該考慮到生態補償中政府出于鼓勵正向的外部影響而支付的各種補貼,比如退耕還林、退耕還草補貼款,與應付超載補償成本概念上有相似之處,但目前生態補償這一概念被運用得更多。應付污染治理成本,是指政府部門治理已發生的污染所要付出的代價:應付生態維護成本,主要指政府部門采取各類保護措施以維護生態環境所付出的成本。是為了預防污染、破壞、濫用而產生的負債。

(七)自然資源負債的計量

關于自然資源污染、環境破壞損失方面的核算,汪俊三等在“中國典型生態區生態破壞經濟損失及其計算方法”研究項目中。提出生態破壞損失估幣值評價程序。自然資源負債不一定有實物量,但一定要有價值量,比如說資源管理負債核算政府行政上的成本,不存在實物量的概念;耕地破壞除了核算損失價值量外。可以用受破壞的面積作為實物量。在生態破壞帶來的經濟損失核算上,筆者整理了目前討論較多的方法如表2所示。

計算負債的價值量時,除了應付資源管理負債外,不能只考慮已經支付的部分,應該考慮總共需要支付的數額。以污染治理成本為例。已發生的支出反映的是當屆政府對污染的治理進度。并不能反映污染總體的嚴重程度,核算時多采用恢復費用法。應付資源管理負債相當于是核算管理費用,所以核算已經支付的部分即可。

在負債中核算的生態補償是正外部性的補償,本質是環境保護者應該向受益者收取的補償,核算上有兩種思路:第一種是核算保護者的成本;第二種是核算受益者的收益。第一種思路主要通過直接成本法核算生態保護者直接投入的成本來對其進行補償,或者是通過機會成本法核算保護者犧牲的發展權的價值。但是直接成本法下,投入并不一定完全轉化為生態要素。且投入和轉化的要素價值也不一定對等;機會成本法本質上核算的是資源主體的損失,沒有考慮主體的保護行為帶來的生態效益。第二種思路則是通過CVM或者CE法核算環境變化的價值,但是生態服務的價值通常是天文數字,定價上也存在爭議。因此,目前國際上補償標準多采用機會成本法。

(八)自然資源凈資產

筆者主張使用凈資產而不是所有者權益來描述。首先,“所有者”的概念值得商榷,主張使用所有者權益描述的學者認為所有者可以分為三個層級:國家和集體,被授權的部門管理者和生產經營者,對應資產負債表的主體、核算主體和執行主體。但是,除外購的自然資源外,多數情況下投資者是自然界本身。其次,無法計算“所有者”最初投入和最終留存了多少權益,只能通過“資產一負債=凈資產”來核算。自然資源凈資產反映的是國家對其所有的自然資源的最終掌控量。體現了權益主體對自然資源的剩余權益。自然資源凈資產增加,體現為領導干部在任期間。生態環境績效良好,自然資源資產是增值的;相反,自然資源凈資產減少,說明領導干部在任期間,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自然資源資產是減值的。

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設計

(一)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定義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存量的平衡表,最重要的平衡關系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類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則應是反映與表格等級對應的行政單位在某一時點上自然資源狀況的會計報表,平衡關系是“資產來源=資產占用”,不同的是由于企業報表系統還有現金流量表來反映流量,不能默認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也有一個“三張表”的系統。所以應該存量和流量并重。資產部分通過列示上期和本期的存量以及本會計期間的流量來反映目前自然資源資產的狀況,負債部分反映人類為恢復環境所要付出的代價。

(二)報表框架設計

以耿建新等與耿建新和王曉琪為代表的學者主張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是政府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還有一種思路是單獨編制。筆者主張后者,一方面由于前者主張設置環境賬戶,不確認負債,筆者主張確認;另一方面前者范圍更廣,目前不具備編制技術條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包括主表和子表、附注、重點報告四大部分,主表是簡潔的子表匯總,只記錄存量,子表是各資源類別的詳細披露,反映流量,附注披露重點資源的分析報告、資源政策等無法以表格形式表現的重要信息。

(三)列報示例

目前,我國環境相關的報告數目眾多,環保部發布的《全國環境統計公報》和《環境統計年報》,重點關注廢水、廢氣、工業固體廢物等排放量,環境監測、污染控制、環境管理、污染治理狀況等信息;環境發展委員會發布的《中國環境與發展重要政策進展與國合會政策建議影響》重點關注環境政策信息;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簡報》,就各級生物多樣性方面的政府工作、研究進展等做匯報。現有的相關報告應該選擇性納入資源核算體系,并且根據實際情況擴大報告范圍。報告應該重點關注資產負債表和附注所無法提供的信息,當下最緊迫、最受關注的環境信息,不局限于數據,綜合反映環境政策、環保工程狀況。筆者繪制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主表和以水資源負債為例的子表。

四、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運用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不僅可以清楚地反映政府官員任期內資源和環境在數量、質量上的變化,還可以反應環境污染治理、資源不合理損耗的狀況,使對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不再局限于其在經濟上的貢獻,還要考慮其對環境的作為。同時終身追責制將責任落實到個人,有利于約束人的行為。

通過對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主表、各項分資源子表有關項目進行對比,分析某地區(某流域)的自然資源狀況。具體可采用比率分析與比較分析的方法。比率分析法反映某項資源指標的各組成部分與總體之間的關系。如某地區礦產資源占比較大,離任審計可以將礦產資源作為重點審計對象。比較分析法主要有縱向比較分析法和橫向比較分析法,縱向比較分析法是將某一地區連續若干期的自然資源狀況進行比較,確定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和幅度;橫向比較分析法是將某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與其他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進行比較,確定存在的差異及程度,為政府官員離任生態環境審計提供依據。

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績效評價,不僅有“量”的問題,還有“質”的問題,如何在評價中將質量變化監測納入自然資源管理之中,利用估幣值計算,將水質退化、土地沙化、森林破壞、耕地減少、物種趨于瀕危、礦產和漁業資源耗減等生態環境損失貨幣化計量,從質量方面顯示自然資源管理績效。如某地區自然資源資產在數量上沒有變化,但審計發現,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生態環境損失子表中價值量增大,說明自然資源雖然沒有量的變化,但是生態環境遭受損失,自然資源的質量在下降,提示政府官員在任期間。是否存在對于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項目決策。

創建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為基礎的新的審計標準,將實物量與價值量、流量與存量相結合,形成以價值量為核心,綜合其他社會經濟信息的領導干部離任生態環境績效指標體系。充分利用審計數據,將審計報告結果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生態紅線預警機制銜接,形成面向社會公開的審計信息披露方式。

五、結論和啟示

自然資源資產應包括符合確認條件的自然資源和與自然資源資產有關的債權兩大類,確認條件主要有:第一,國家或行政單位擁有產權:第二,能夠用貨幣計量其價值量;第三,可以被現有的技術獲取和利用,_預期可以產生經濟利益。目前,我國需要首先核算的資源有土地資源、林木資源和水資源三種。對同一類別質量不同的資源,應先建立該類資源質量標準,然后將不同質量的資源折合成標準實物量。暫時只核算被人類開發利用的部分,已探明存量而未被利用的在附注中予以披露。資源的價值量核算原則上以市價法為主,以租金法和現值法為輔,根據具體資源的性質靈活選擇,基本原則是要保持價值量的可比性和準確性。

應當確認自然資源負債和凈資產。自然資源負債是為了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治理已發生的污染、恢復自然資源資產原有質量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凈資產反映的是國家對其所有的自然資源的最終掌控量。根據負債產生的原因和目前學術界主流看法,負債主要分為五大類:應付生態維護成本、應付資源管理負債、應付污染治理成本、應付生態補償成本和應付自然現象負債。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需要同時反映流量與存量,遵循“資產來源=資產占用”的平衡關系。由不同資源或不同地區的子表匯總成總表,附注補充說明表格,輔以報告補充剩余信息。

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政府官員實行離任生態環境審計,從經濟和行政兩個方面來強調環境保護,通過形成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倒逼機制來轉變當下的粗放發展模式。其目的類似于環保部提出的綠色GDP研究項目,通過扣除GDP中的污染損失、資源損耗,使包括了生態效益的經濟發展評估體系更加全面。同時加強各個相關學科對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研究,尤其是自然資源資產價值量核算和自然資源負債的估值,不僅要參考國際上的成功案例,還要結合本國實際。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不僅需要會計理論的支持。還需要環境資源學、統計學、經濟學、法學等多種學科的共同努力。盡快建立科學的自然資源核算體系,提升核算質量,保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數據的真實性,充分發揮該表的作用。

完善產權制度,產權的不明晰會造成對“無主資源”掠奪性使用。明確公共資源的責任人。劃清權責,做到“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可以更好地防止自然資源濫用,進而提高自然資源的配置效率。合理界定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做到權責統一,收益分配合理。協調中央與地方、同級行政部門之間的責任分配,加強監管和問責,形成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綜合管理制度。

(責任編輯:于振榮)

猜你喜歡
生態環境
發展工業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問題的分析
建設濕地園林工程研究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研究
淺議郊野公園對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設計策略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41:03
從社會問題視角看轉型期人的發展的失衡
大經貿(2016年9期)2016-11-16 16:22:04
鞍山生態礦山平臺構建的對策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00:29:23
產權視角下的西寧特鋼企業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
商業會計(2016年15期)2016-10-21 07:47:11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商業會計(2016年13期)2016-10-20 15:32:16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9:59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另类欧美日韩| h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色综合激情网| 91久久夜色精品|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美女毛片在线| 天堂成人av|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yw|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婷婷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日韩国产另类| 色偷偷一区| 2019国产在线|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欧美一级在线|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国产一级裸网站|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二视频| 五月婷婷伊人网|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亚洲动漫h|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99在线免费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亚洲无卡视频|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免费| 欧美v在线|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欧美成人区|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欧美不卡二区| 色偷偷一区|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无码一区18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本亚洲精品网站|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