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飛
摘 要:高中化學是一門關于基礎自然科學的學科,化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認識未知的物質世界,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加深認識科學的本質,讓學生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該文就是從利用實驗、生活實例、實物展示、猜謎語、多媒體技術、講故事等教學策略的綜合運用,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實驗 生活 實物 多媒體 猜謎 故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c)-0201-02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具有高度的微觀性和抽象性,學生不容易掌握它。那么,作為化學教師,如何通過適當的教學策略,將化學的微觀世界以宏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如何將抽象的化學知識形象化,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呢。該文試從利用實驗、生活實例、實物展示、猜謎語、多媒體技術、講故事等教學策略的綜合運用,積極創設各種化學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化學現象背后的本質,使學生學習化學更加有趣味性、有內驅力,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激活化學課堂的活力,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1 利用實驗,驗證理論
化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緊密的自然科學,其中“實踐”的重要途徑就是化學實驗。教師要善于利用實驗,通過直觀、真實的化學實驗,通過生動、有趣的化學現象,讓學生沉浸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可以將課堂理論知識延伸到實驗中,進一步檢驗理論知識的科學性,鞏固課堂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情趣,還能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從而有助于部分學生立志于祖國的化學事業。
2 運用生活實例,貼近學生實際
化學的理論知識來源于實踐,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處處顯示化學的光芒。教師要運用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生活實例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出發,創設生活實例教學情境,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又有助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理解、掌握化學新知識。
例如,講授“焰色反應”時,筆者創設“春節燃放煙花爆竹”實例:先引出“春節”話題,我們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春節”,在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往往燃放煙花爆竹以示慶祝。然后提出問題,五彩斑斕的禮花在空中瞬間綻放,十分的美麗,從化學的角度來認識,為什么會產生如此美麗的色彩呢。大部分學生一時理解不了,但學生的興趣點已被點燃,于是紛紛翻閱教材,從中得知焰色反應就是一些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灼燒或燃燒時使火焰呈現的特殊顏色。正是因為不同的禮花彈里含有不同的具有焰色反應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所以燃放時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顏色,呈現在我們眼前就是美麗的色彩。接著,又提出問題,具有焰色反應的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產生的顏色肯定是不一樣的,不然我們看到的空中禮花顏色就是單色了,那么,每一種具有焰色反應的金屬所具有的特殊顏色,就是它的物理性質,例如,大家熟悉的銅的焰色是綠色,鈉的焰色是黃色等等,正是因為具有此特性,所以科學家或者科研單位常常用它來鑒別一些金屬元素的性質。
3 實物展示,吸引注意力
實物具有直觀性,通過實物展示,便于學生學習觀察,對學生掌握物質的物理性質(如氣味、色彩等)十分有效,有助于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
例如,關于“乙醇”教學,首先讓學生背誦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詩中引出“酒”。然后,向學生展示一個盛著酒的玻璃杯,讓學生觀察并說出酒的顏色、狀態、氣味。接著出示乙醇的結構模型,讓學生觀察、研究、分析、探索。
4 猜謎語,激發興趣
猜謎語是學生十分喜歡的,因為謎語的背后隱藏了化學的一些知識,且謎語的語言簡練,雖然只有幾個字,卻能顯示化學的樂趣,往往能引人入勝,發人深思。猜謎語的過程也是學習化學的過程,它需要學生鞏固舊知識、聯系新知識,通過推理、歸納、對比等方式進行科學思維,既開動了腦筋,又激發了興趣,既活躍了課堂,又學習了新知。
例如,講“二氧化碳的形態”時,我出示謎語,“似雪卻無花,叫冰卻沒渣,無冰可致冷,細菌休安家”,此謎語一出,好似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七嘴八舌、議論紛紛,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再如,學習“二氧化硫的性質”時,筆者巧妙地創設與《西游記》有關的謎語,“唐僧四徒慢行,妖風撲面而來;路邊小花變白,胸悶頭暈汗淋;猴子騰云駕霧,遠處翠煙裊裊;各位學子猜猜,是何小妖現身?”化學課堂上,頓時一副西游記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為之一振,學生很快抓住了“小花變白”、“胸悶頭暈”、“汗淋淋”、“翠煙裊”等關鍵詞,又聯系剛剛學過的二氧化硫性質,很快猜出此“小妖”就是二氧化硫。通過猜謎的教學方式,學生牢固掌握了二氧化硫的性質及其特點,學生印象深刻,教學事半功倍。
5 利用多媒體,激活課堂
既然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那么它必然具有微觀性、抽象性的特點,因為每一種宏觀現象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微觀的奧秘,每種現象的背后往往隱藏著現象的本質,所以,如何解開微觀化學的奧秘,如何解釋現象背后的化學本質是化學老師的重要任務。
而現代多媒體技術集多種教學資源于一身,它能將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融合在一起,形成強大的教學合力,共同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例如,多媒體課件用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模擬化學微觀運動的軌跡,使化學的微觀世界宏觀化,使化學的抽象知識形象化,這是以前的常規教學所辦不到的。
6 講故事,育意志
化學史不僅是一部關于自然科學的歷史,也是一部關于化學家的歷史。化學史上的名人趣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師要多搜集一些有關化學家的趣事,將這些趣事引入化學教學,以便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學習化學家身上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總之,高中化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既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巧妙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想法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需要學生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積極主動的學習,發揮內在的潛能,主動去認知、探索、研究化學的奧秘,以便師生教學相長,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顧海文,劉和平.成才視野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率的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14(34):68.
[2] 李旭.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學習:中,2013(2):63.
[3] 陸軍.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化學教學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7):59-61.
[4] 梁紅梅.關于有效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幾點策略[J].基礎教育,2013(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