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剛
摘要:高職院校定向直招士官軍人身份意識的培養,關系到學員能否妥善處理好大學生和士官生雙重身份的角色扮演。關系到學員能否迅速從我是一名大學生到“我更是一個兵”的身份重構。加強對定向直招士官軍人身份意識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學員的政治素養。有利于強軍目標的實現,有利于士兵學員的成長成才。培養定向直招士官的軍人身份意識,就是要打牢學員對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思想根基,明確軍人職責,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定向直招士官軍人身份意識培育的主要途徑是思想入軍營,制度入軍營,文化入軍營。
關鍵詞:定向直招士官軍人身份意識士官政治素養
中圖分類號:E25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2-0128-02
2012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聯合發布《關于做好定向培養直招士官試點工作的通知》(參動[2015]5號),規定從2012年起開展依托普通高等學校定向培養直招士官試點工作。這項士官培養模式改革,對培養高校來說,沒有經驗可循,在探索中前進。對學員來講,定向直招士官也是一個新鮮的事物,自己既是大學生又是軍人,身份定位難。加強對定向直招士官學員的軍人身份意識培養,可以使他們明白責任和義務,是承擔培養任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定向直招士官軍人身份意識培育現實意義
意識具有控制人的行為和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恩格斯說:“意識是地球上‘美麗的花朵”。這是對意識作用的生動描繪。
(一)加強對定向直招士官軍人身份意識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學員的政治素養
政治素養是指一個人的政治立場、政治品質、政治水平等。政治素養的提高,是高校對直招士官學員教育的首要任務,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2015年2月16日,習近平同志視察轟炸航空兵某團時指出,“思想政治要過硬,堅決聽黨指揮,做到搏擊長空心向黨、飛行萬里不迷航。”可以看出,對軍人而言,政治合格是首要條件。目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理工科的學生,對政治理論缺乏興趣和動力。強化直招士官學員的軍人身份意識,會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不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更是一名現代軍人,對自己的要求應該比普通大學生更高,肩負的責任更大。這會讓士官學員對政治理論的學習更主動。更有熱情,并自覺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能更好地遵循和執行。
(二)加強對定向直招士官軍人身份意識的培育,有利于強軍目標的實現
2012年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州戰區時強調:“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以說,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有強大的人民軍隊作為戰略支撐。定向直招士官學員最終會成為人民軍隊的一分子,成為人民軍隊基層戰斗力的重要組成。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從美國近二十年來發動的對南聯盟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來看,戰場已從傳統的陸地轉向天空甚至太空發展,網絡戰、心理戰交叉作用,各種現代化高新武器迅猛發展。士官在戰場上主要承擔武器的操作和使用,是與戰爭最近的人,士官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戰爭的勝負,一個軍政素質過硬的軍人,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堅實基礎。
(三)加強對定向直招士官軍人身份意識的培育,有利于士官學員的成長成才
士官學員正處于青春期。思想還不太成熟,缺乏獨立思考、辨別是非的能力。有些士官學員認為入校了,工作就有保證了,學與不學一個樣,學精學淺一個樣,缺乏競爭意識、進取意識、責任意識,渾渾噩噩混日子。應強化士官學員的軍人身份意識,讓他們從一開始就明白,軍人是要上戰場的,而戰場是殘酷血腥的,打敗仗是要付出生命的,甚至會亡國亡黨。馬克思在《1861-1863經濟學手稿》中指出,“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發展空間。”可見時間對人的價值。通過不斷對學員進行這種軍人身份意識的培養,可以使他們認識到自己不僅僅是一名大學生。還承擔著時代使命、強軍重任,妥善處理好大學生和士官生雙重身份的角色扮演。迅速從我既是一名大學生到“我更是一個兵”的身份重構。
二、定向直招士官軍人身份意識培育主要內容
由于士官學員是為我國軍隊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現代軍人。軍人身份意識培育是士官學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
(一)打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思想根基
當今世界,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比以往任何一時期都要激烈。西方一些勢力通過各種手段加緊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更有針對性和煽動性的意識形態的侵蝕。宣揚他們所謂的民主價值觀,曲解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鼓吹軍隊國家化、非黨化。2013年3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提出:“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體現了我軍的性質和宗旨,是實現強軍目標的保證。牢固樹立士官學員的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思想意識,是士官學員政治素質的核心內容。
(二)牢固確立軍人責任意識
每位報考定向直招士官的學員都有自己的考量。有的是為了報效祖國,有的是聽從父母的安排,但也有人是為了一個好前程,入學初始動機比較復雜,所以加強士官學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士官學員的軍人意識、責任意識尤為重要。要讓他們明白,保家衛國才是他們的根本責任擔當,“能打仗、打勝仗”才是軍人成長的最終目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很多人在頭腦里已經沒有了戰爭的概念,總覺得戰爭離我們很遙遠。但縱觀當今世事,世界并不太平,我國周邊更不平靜,戰爭隨時都有可能打響。戰爭沒有平局,只有勝負。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只有努力學習理論知識,苦練軍事本領,才能有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
(三)扎實構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從192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時的為中國工農大眾而戰,到1954年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論聯合政府》中的“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國軍隊建設的宗旨最終正式確定下來。90年來我國軍隊建設的歷程中,時代在變,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內涵始終沒有變。不管是對當代大學生而言,還是對作為未來士官的學員,為人民服務絕對沒有過時,不僅僅是喊喊口號,而是要落實在行動上。為人民服務,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其次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同學,為老師服務;最后是要樂于助人。
三、定向直招士官軍人身份意識培育主要途徑
身份意識的養成是一個不斷認知和提升的過程,高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士官學員進行引導:制定相關制度,約束學員的行為;打造先進文化,激發學員的動力。即做到三個深入軍營:思想深入軍營,制度深入軍營。文化深入軍營。
(一)思想深入軍營
思想是人的一切行為的基礎。作為兵頭將尾的士官。雖然帶一個官字,但本質上還是一個兵,有些學員認為將來去部隊了,即使干得再好,時間再長,仍然還是一個兵,不會有任何大的作為。這些想法必然導致其在校期間渾渾噩噩,不求上進。思想是人們特定利益的反映,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精神從一開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質的糾纏。”馬克思認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高校要把每位士官學員的個人相關利益和現實表現掛鉤,可以考慮從三個方面下工夫:一是參觀連隊。讓士官學員親身感受到部隊的育人環境和成才條件:二是定期組織大討論,圍繞“當兵為了什么”“士官在部隊能不能實現人生價值”等議題進行思想交鋒:最后。對士官學員進行量化管理。把每年的優秀學員的評定和量化結果結合起來,把諸如獎學金評定、優先分配等與量化結果結合起來。使每位學員從思想上重視,從思想上把自己置身于軍營中。
(二)制度深入軍營
嚴格的管理制度是我軍保持強大戰斗力的法寶,一個科學合理的制度。既可以規范和約束士官學員的日常行為。也可以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
每個班級可以按照部隊連隊來設置。連長和指導員由上一屆的學員來擔當,班排長從本班優秀學員中來遴選,健全連隊黨團組織,加強經濟民主、政治民主、軍事民主“三大民主”建設。在內務設置、一日生活制度、請銷假方面嚴格參照連隊。在平時的隊列行進中,按照三人成列,四人成方。每季度進行隊列會操。增加淘汰率,讓每名學員有危機感,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和訓練中。在每年的寒暑假,把學員送到部隊去實習,讓他們切身體驗軍營生活。加強法律學習,讓學員明白服兵役是法律責任,也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三)文化深入軍營
文化具有導向、激勵、凝聚、輻射的作用,先進的文化鼓舞人、激勵人,要把軍營文明建設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在校園中打造獨特的軍營文化。可以考慮從基本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著手。在基本文化建設方面,設計專屬學員的臂章、制服和學員隊隊旗;編寫定向直招士官學員之歌;組建國旗方隊,在重大節日和活動時,讓士官班學員承擔執勤任務。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制定士官班學員培養的最高目標,例如,為部隊培養“能打仗、打勝仗”的現代化士官人才。提煉定向直招士官學員隊精神,如狼人精神、鐵血精神、奉獻精神等,提升全體士官學員所共同信守的精神信念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