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殉
摘要:本文以現階段英語專業學生大一英語閱讀課程為基點.通過定量分析的方法,調查了湖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13級和14級學生在上過兩個學期傳統英語閱讀課程后的學習狀況,并了解了他們對于課程改進的看法和課外閱讀現狀。在分析調查結果的基礎上。針對傳統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問題,本文為英語閱讀課教學改革提出了建議。為進一步實施閱讀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英語專業閱讀課程教學改革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2-0163-02
閱讀作為語言學習的四大技能之一。不僅是學習語言的重要目的之一,更是提升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英語專業閱讀課程在本科英語教學的課程設置中作為基礎課程占有重要的地位,對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劉學明,2003)。
然而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在高中以備考為主要教學目的的英語閱讀模式教學的影響下,大一新生對英語材料的閱讀理解很大程度上只是浮于表面,能力相當欠缺。英語專業的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重點體現在理解能力和閱讀熟練程度上面(王靜,2011)。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量偏小,涉獵不夠廣泛,閱讀材料不合適或者質量不高等問題。尤其是在目前有限的課堂內閱讀材料和閱讀時間遠遠不夠、學生無法達到大綱提出的要求的情況下(2000版)。
本調查旨在了解學生對專業基礎閱讀課程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探索學生課內閱讀以及自主課外閱讀習慣和效果,目的在于從中發現課堂教學的不足和課外閱讀的發展方向,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優化課外閱讀效果,通過閱讀能力的提升促使他們英語水平整體提高(王振英,黃艷,曲靖,2012)。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內容與對象
本次調查是省教育廳教研立項項目《建構主義視角下的3P教學模式研究——以英語閱讀教改為例》的前期調查,主要圍繞三個中心問題:1)對英語閱讀課程的重視情況以及學習現狀;2)目前學生普遍的閱讀習慣;3)學生課外閱讀情況;4)目前英語專業基礎閱讀課程教學。
本次調查選取湖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13級以及14級的英語專業的學生共180人。其中大二學生95人。大三學生85人。調查對象橫跨兩個年級,分別在校接受了2-3年專業教育,他們均在大一學習過《英語閱讀》課程,使用教材為王乃銀主編的《英語泛讀教程》第一冊和第二冊,課堂教學以傳統的教師演練為主,無額外課外閱讀任務。兩個學期學時分別都為36學時,共計72學時。同時,他們生活、學習習慣各不相同,那么課內接受能力和課外閱讀情況也會有所不同。
(二)調查工具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網絡問卷調查形式。通過網絡發放給調查對象。問卷包括20道題目,其中有12道單選題,8道多選題,重點在于分析調查對象的課內外閱讀學習現狀,從數據中分析出目前教學的改進方式。通過合理規劃課外閱讀.更好地配合和補充課堂閱讀教學的不足。高效地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達到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目的。題目的設計參考相關的研究。并組織課題組成員討論分析。提出修改意見,隨后邀請院系相關老師審核研討,進行發放測試,最后提交給學生參加調查。
二、調查結果以及數據分析
問卷以網絡形式發放,在院系老師的配合下,學生積極認真地填寫。一個星期的調查時間共收到160份有效問卷。分析調查的結果如下:
(一)對英語閱讀課程的重視情況以及學習現狀
160份問卷中有79.38%的學生認為閱讀能力是英語學習中一項重要技能,閱讀課程的開設非常重要。多數學生認為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作用多集中在了解文化、培養文學修養和寫作能力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他們對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有迫切的需求,從大一階段開設閱讀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十分必要,也可以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
但由于各地教育環境和體制的不同。學生基礎能力差異較大,尤其是閱讀能力、閱讀困難點各有不同(陳瓊麗,2014)。大二和大三的本科生普遍對自己閱讀水平不滿意(77.5%的調查者不滿意自己閱讀成績)。學生閱讀困難點分析可以看出學生普遍認為這些選項中的因素對閱讀能力有一定影響,被調查者大多閱讀基本功不扎實,其中詞匯和語法影響閱讀理解和閱讀速度成為最突出的問題。部分學生認為閱讀文本所包含的背景知識以及文化內涵對閱讀理解很重要。
問卷又將以上難點進行了具體分析,在分析閱讀詞匯對閱讀理解影響的時候,調查發現學生普遍反映詞匯雖然對閱讀理解有影響,可能會降低閱讀速度,但是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英文功底。會有意識地猜測詞義。生詞往往不會對理解材料內容構成障礙。只有需要精讀的材料才需要查閱生詞。
而在分析學生普遍反映的“長句難理解。占用太多時間”問題時,得出的數據如下表,同樣的,在學生有一定語法功底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面對長難句是可以慢慢理解。分析出具體語法結構的。但在閱讀時間的壓力下,學生往往會失去耐心,一眼略過,造成理解歧義。從上文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在信息量比較大、文本比較難的閱讀材料中,如科技文,學生對出現的長難句無法適從,理解困難,從而失去閱讀耐心,學生對類似文本的閱讀興趣普遍不大。
(二)閱讀習慣情況
在對學生具體閱讀習慣的調查中發現。63.75%的學生已經會經常使用略讀和跳讀技巧。說明對一些只需要了解大意或者只需要摘取部分信息的材料他們會涉獵得更多。在閱讀中練習提升了自己略讀和跳讀的技巧。56.25%的學生會經常回讀材料,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31.25%)有指讀的習慣。這不難得出,學生在面對困難材料的時候需要反復琢磨。面對需要精讀的材料使用筆來指讀,很可能是學生閱讀速度難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回答“你在讀完材料后會主動記憶其中生詞嗎?”這個問題的時候,超過一半學生(58.13%)認為只是偶爾會,而超過27%的學生直接認為不會主動去記憶材料里的生單詞。和上文的數據綜合分析可以看出,閱讀中的生詞匯往往不是閱讀難點。學生很少主動去通過閱讀來提高詞匯量。
(三)課外閱讀情況
由于本文的目的是調查學生課內外閱讀情況。找到課外閱讀補充課內閱讀短板的方法。調查中另一半題目是涉及課內外閱讀情況的。從調查數據中得出,學生目前沒有形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僅有不到20%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會經常閱讀課外材料。兩個年級的學生閱讀范圍比較局限,更傾向于快捷、容易獲取的閱讀方式,他們多從教材中學習,互聯網涉獵較多,興趣點多集中在記敘文或者文化類比材料上,部分學生會要求自己閱讀名著。
(四)英語專業基礎閱讀課教學現狀
調查數據得出。僅有17.5%的學生認為英語階段的閱讀課程對自身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很大幫助,其余學生反映出課內教學有一定幫助。但是無法滿足學生對能力提高的需求。甚至部分學生覺得課內教學比較死板。機械練習占用大量時間。在大一閱讀課程中學生反映自己詞匯量、閱讀技巧得到了一定提高。并且從老師的講解中能學習不少西方文化知識。也有部分學生(25人)回答課內教學對應試有一定幫助。筆者認為對于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除了豐富課內教學的形式與內容。課外閱讀更能克服課內教學的短板。這一想法也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支持,超過90%的學生認為課外閱讀對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幫助。其中33.75%的學生認為幫助很大,更有110名學生偏向于將名著作為課外閱讀的材料。他們認為英文原著的閱讀不僅提高了閱讀能力,也能培養自身文學修養。
三、結論與建議
此問卷調查表明,本校英語專業大二、大三學生目前對英語閱讀能力相當重視,學習態度良好,并且能主動通過加強課外閱讀來提高自身閱讀能力。但目前的英語專業基礎閱讀課程教學多基于課本,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空泛,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自主地進行英文材料課外閱讀也有一定的問題,具體體現在:1)缺乏持之以恒的閱讀習慣;2)選取的內容比較狹窄。多以學生興趣為導向。體裁多為記敘文;3)選取的方式比較單一,多來源于網絡,質量良莠不齊;4)閱讀完成以后很少進行再學習或者反饋。
筆者結合自身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經驗??偨Y給出以下教學建議:
(1)教師幫助培養學生每日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應該從大一新生抓起。大一新生剛接觸大學教學,這種模式的教育和大部分高中教育很不一樣。課堂教學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多。因此學生自主課外學習的養成在大一階段尤其重要。老師更是需要加強引導,時時敦促。
(2)教師幫助選取適合學生的課外讀物。就閱讀材料的形式和內容而言,教師應考慮到閱讀材料的深度、趣味性、文學性,選取有學習意義并且學生感興趣的材料,提供給學生目錄供他們選擇。介于有部分學生目前的閱讀習慣是閱讀名著,教師可以參考選取部分內容適合、語言難易適中的外文名著或者傳記報道。
(3)教師引導學生采取合適的閱讀策略并定期組織反饋。教師可嘗試將課外閱讀與課內學習相結合,針對課外閱讀文本的類型傳授閱讀技巧,彌補課內教學內容單一空泛的現有問題,定期組織學生以多種形式反饋閱讀情況,如個人總結、演講演示、復述表演、交流閱讀感悟、英漢翻譯等,形成課外閱讀定期課內反饋的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