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吳超
摘要:基于高職院校教育的發展,其辦學的規模隨之擴大,而內部管理的工作量也不斷增加,因此,加快建設并完善二級管理體制逐漸成為高職院校改革工作的重點。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二級管理十分重要,而管理的質量也備受關注。所以,文章將以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目標管理應用作為研究重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目標管理 高職院校 學生工作 應用 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163-02
一、目標管理概述
目標管理這一概念源于美國,而根據概念內容,如果某一領域缺乏明確的目標,那么相關工作就會被嚴重忽視。為此,管理人員需要設立明確的目標,進而實現下級管理工作。目標管理工作的重點在于最終的工作結果,而這也是衡量完成目標程度的重要指標,對于獎懲具有一定的影響,以保證合理控制目標的實現。[1]
二、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特點解構
(一)對職業素質教育給予高度重視
對于高職教育而言,教育目標具有一定的應用性,而教育內容職業性明顯,與此同時,就業導向實質性也十分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確保對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進行全面培養,以實現學生自身職業素質提升,這就是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開展重點。其中,高職院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職業素質教育,并且對學生的職業理想、道德、紀律以及行為等展開教育。[2]與此同時,各個院系會在學校指導作用下,組織并舉辦與院系專業特色相貼近的學生活動,不斷增強學生自身職業素質。
(二)積極開展日常管理工作
開展高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進而為生產與服務一線輸送所需人才。所以,學生在畢業以后就會直接進入到崗位當中,缺乏一定的過渡期與適應期。為此,高職院校針對學生需要積極開展日常管理工作,以保證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形成相應的行為習慣,使其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得以增強,這對于學生畢業之后發展成優秀員工具有積極的影響與作用。
在職業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加之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確保學生具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具備極大的創造性,能夠將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根據實踐研究可以發現,通過二級管理工作能夠不斷增強管理工作的效能,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進行全面調動。由此可見,二級管理工作的開展與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管理體制具有明顯的適應性。[3]
三、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應用目標管理的現實意義
對于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來講,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目標管理則是對目標管理理論的有效應用。在高職院校當中,受學生工作特點的影響,突顯了二級管理應用的重要意義。然而,在下放權利的同時,也一定要積極構建約束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規避管理工作失控問題的出現。通過目標管理,能夠有效統一個人與組織的目標,并且把自我管理與考核評價當作二級管理中的有效約束體制,而這也是組成二級管理質量保障體制的重點。[4]貫徹并落實目標管理不僅能夠確保二級管理體制運作的高效性,不斷激發工作人員完成工作任務,增強院系學生工作的效果及特色,與此同時,還能夠使高職院校宏觀調控的職能得以充分發揮,以保證各學院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目標管理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的具體應用
考慮到目標管理理論要求,與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特點相結合。而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目標管理需要涉及到對目標實施主體權利和責任的明確,構建明確的目標體制,積極開展檢查與監督工作,對實施主體進行嚴格考核并評價這四個環節。
(一)明確目標實施主體的權利與責任
貫徹并落實目標管理工作,最關鍵的是要明確劃分權利與責任,而要想確保學生工作管理目標能夠在高職院校各院系二級管理體制當中順利地開展,那么各個院系與學生部門工作人員,包括總學生處都應當對權利與責任進行明確的劃分。一般來講,團委代表與學生處是開展宏觀管理工作的主體,所以,應當合理制定規章制度,定期組織文體活動。而學生的思想教育與行為管理則應當由各院系進行負責,其中,學生處、各院系以及團委間是業務指導與管理監督的關系。而學生工作開展的重要載體就是學生處與院系組織,然而,目標管理所實施的主體則是學生工作人員,為此,工作人員的安排對于目標管理工作的實施效果具有直接影響。[5]因而,管理工作人員應當提高重視程度,確保學生工作的質量。其中,以某職業學院的學生工作為例,對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對于學生處和各系的輔導員隊伍建設而言,學生處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對《輔導員工作條例》進行合理的制定,并且與各系進行協同合作,積極選配并培養輔導員,對其進行正確的指導,以更好地開展學生教育工作。同時,還需要承擔輔導員年度評優工作的任務。而各系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內容則是針對本系的輔導員工作展開直接管理,并且合理選配并培養輔導員,將輔導員工作考核與班級量化考核的具體狀況上報給學生處,而在每一學年末期,應當向學生處上報輔導員全面的考核成果。另外,對于學生處和各系的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而言,學生處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負責對院級的學生干部選拔與培養以及考核工作,并且針對各系學生組織建設進行指導。而各系在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方面,具體的工作內容就是對本系的學生分會以及團總支學生干部選拔及培訓等工作負責,并且對本系學生所組織的活動給予正確的指導,更好地為院系學生組織推薦更為優秀的學生。對于學生處和各系的日常管理而言,學生處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對日常管理制度進行制定,并且指導各院系的貫徹與落實,對院系與以上各類評優評先工作負責。[6]而各系的工作內容則是日常管理制度的落實,針對院級或者是院級以上的評先評優材料的準備與推薦工作予以負責,積極開展本院系范圍內的評比工作。另外,需要對全院性的活動予以配合,并組織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與社團當中。
(二)構建目標體制
貫徹落實目標管理需要制定相應的目標體制,而在目標設計過程中應當始終遵循可測性、層次性與創新性等原則,而學生工作的管理應當權衡管理可行性與整體性。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以上原則并未真正體現出來,反而真實地展現了目標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其中,高等管理工作人員與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實際環境展開深入的分析,并全面總結出具體意見,積極創建高職院校管理目標的框架,進而細化目標,確保工作人員能夠積極參與其中。要想規避對管理目標落實產生的影響,就要提高宏觀調控的效率。其中,落實管理層上下級的溝通與交流能夠保證工作人員的參與程度。
(三)開展檢查與監督工作
目標管理工作的效果主要是通過工作結果體現的,而部門與工作人員的自我管理并不是對上級管理的忽視,而是以雙向溝通的方式代替專制管理的途徑。然而,在完成工作目標的工程中很容易遇到難題,所以,一定要積極和上級展開溝通與協調,保證能夠盡快解決問題。[7]因而在開展目標管理工作的時候,管理部門的上級需要積極予以指導和監督,保證協調性工作,進一步增強目標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果。
(四)考核并評價實施主體
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應用目標管理的方式,最終的環節就是考核與評價,而具體的衡量標準則是工作的績效,這對于二級管理體制也同樣具有約束性的作用。一般來說,在工作人員任用或者是薪酬與晉升等的效果受考核評價結果極大程度的影響。為此,高職院校應當與學生工作開展的狀況及更院系教學的特點進行有效融合,確??己嗽u價機制的制定更加合理。與此同時,在貫徹與落實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解決,對管理機制進行不斷完善,為目標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中落實二級管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學生工作的特點影響。而要想有效地保證二級管理工作質量,降低管理失控發生的幾率,就必須重視目標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與考核評價的約束體制。在此背景下,不僅能夠使得各個院系學生工作呈現自身特色,同時,還能夠有效規范學生工作,使其正常開展。文章將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的目標管理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闡述了目標管理的重要性,探討了應用目標管理的途徑,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建議。
參考文獻:
[1]劉曉培.目標管理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5(27):84.
[2]姚斌.目標管理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職業教育(下旬),2015(4):49-52.
[3]衛進東,于芳.試析高職學校學生工作目標管理強化的有效性[J].成人教育,2012,32(3):89-90.
[4]伍建軍,龔春鳴.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實施目標管理之探索[J].出國與就業,2011(16):74-75.
[5]謝昌明,張孝金.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分層遞進管理模式初探[J].價值工程,2015(17):242-244.
[6]王磊,陳明虎.高職院校新型學生工作服務方式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30):51-52.
[7]郭冬梅.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頂層設計[J].教育與職業,2015(9):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