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要】 當前,計算機已經成為醫學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技術。高職院校作為為醫療行業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場所,承擔著培養和提升醫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任務,這其中就包括對計算機技術的熟練掌握。本文通過簡要分析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初步探索提出了高職醫學生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建議,力求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升高職醫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進而增強其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
【關鍵詞】 高職 醫學 計算機 基礎教學 初探
計算機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對于醫院的信息管理、病理分析、以及操作流程的規范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也為醫療服務的延伸提供了技術支持,例如對于一些簡單的疾病,醫生可以利用遠程設備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既方便了患者就醫,也減輕了醫院的負擔[1]。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醫療行業不能缺少的重要工具,計算機技術的掌握程度也成為醫院檢測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標準。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計算機基礎教學落后之間的矛盾日漸拉大,在高職院校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從當前改革中面對的實際問題入手,探求加快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必要方法。
一、當前高職院校醫學生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由于專業課程時間緊、任務重,大部分高職醫學院校只在較低的年級設置計算機課程,學生由于剛入學,學習興趣較為濃厚,所以對計算機技術的掌握程度也較好,但是由于后續的學習中,未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相關教學的課程安排,大部分學生在畢業時早就將掌握的計算機知識遺忘,因此在剛入職時還需要一段時間對計算機技術進行熟悉和掌握[2]。此外,醫學生本專業的課程安排本身就較為緊張,由于課業壓力過重,學生往往會忽視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同時部分學校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通過壓縮其他專業課程(如計算機)的課時,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醫學專業課程。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建議
2.1根據醫學生就業特點制定教學內容
醫學生不同于一般專業的學生,計算機是醫生在工作中的一個輔助工具,但是并不是決定性工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這一特點,高職醫學生的計算機教學應以實用性為主,在強化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將重點放在操作技能上,理論只能作為規范操作的一個依據而不能成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3]。一些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單純強調理論知識的講解,對于實際操作技能則是蜻蜓點水,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得教學內容枯燥無味,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更使得學生不能掌握真正有用的操作技能,導致一個階段的教學結束之后,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2.2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專業技能
當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經常與一些精密的醫療器械打交道,對于醫學領域來說,很多工作需要學生親身感受,實際接觸才能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應為學生提供條件,讓學生有機會走進醫院,實地體驗相關醫療設備的使用方法。在參觀過程中,還應請專業的技術人員給學生進行演示,并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親自體驗醫療設備操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對操作中涉及到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進行講解,使實踐過程能夠有據可依。
2.3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標準
傳統的考核常以學期末的一張試卷考查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考核標準也許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尚且能夠發揮一定作用,但是醫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則更強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應相應的調整考核辦法,將一部分考核的內容融合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學生日常學習的表現應該成為評判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標準[4]。其次,根據計算機技術的特點,還應增加上機操作的環節,直接考查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醫學生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改革必須以醫療衛生單位的實際需求作為改革方向,結合醫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改革方案,在改革過程中,要強調度的把握,切不可為了改革而改革,忘記了醫學生的本職工作和崗位需求。在課程設置上,應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做好相應的課程設置,根據教學目標進行課程進度的編排和制定,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強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力求通過教學改革真正提升醫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技能,進而增強其就業適應能力。
參 考 文 獻
[1]陳安娜.計算機基礎教學在高職醫學院校的現狀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0):15-16.
[2]陳蒙.醫學高職教育中計算機基礎教學分層策略應用研究[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3(6):477-478.
[3]姚波.醫學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研究和探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7):131-131,143.
[4]王艷娜,周欣悅.在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等級考試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影響[J].青春歲月,2014,(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