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麗亞
例談教師專業能力與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文丁麗亞
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很多,這里所講的教師專業能力是和幼兒園語言教學更直接相關的一些能力,主要指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對課堂中幼兒零散經驗的有效提煉,對游戲化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以及教師對語言教學活動中的生成組織和調控能力等。這些教師專業能力的修煉和提升,可以更好地提升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語言教學活動,可以實現良好的師幼互動和教學內容主題內涵的整合,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接下來就以大班語言活動“神奇糖果店”為例,談談幼兒園教師應不斷提升以下幾個方面的專業能力,以提高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教育家洛克說:“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每一個幼兒看似平常無奇,他們小小的內心卻藏著大大的世界,豐富又多彩;他們天馬行空的想法,折射出幼兒愛游戲的天性。《神奇糖果店》里賣著各種神奇的糖果,有黃的、綠的、紅的、白的,糖含在嘴里就能變成大力士,發出獅子一樣的吼聲,還能隱身!可是,只要糖沒了,就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小豬買了神奇糖果,先變成大灰狼嚇唬大家,可卻誤打誤撞地來到大灰狼鎮上!眼看危險逼近,小豬急中生智,把狗獾叔叔送他的白色糖果放進嘴里……故事《神奇糖果店》內容輕松有趣、想象奇特,非常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學習需求。教師的專業化,就體現在從幼兒真實的內心世界出發,科學地選擇教材,巧妙地把幼兒的語言學習變成一種好玩的游戲,也就為開展有效的語言教學奠定了基礎。選擇了合適的教材,也不能拿來就用,教師要根據實際進行深研讀、深理解,正確找準和把握教學領域和目標開展活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神奇糖果店》原繪本故事的敘述是比較散文化的,為了更有利于幼兒的語言表述,教師從專業化的角度出發,把教材改編為一段有規律的句式:
小豬吃了黃色糖果,舉起一塊大石頭,原來這是一顆神奇強壯糖。
小豬吃了藍色糖果,會大吼大叫,原來這是一顆神奇獅吼糖。
小豬吃了綠色糖果,隱身了,原來這是一顆神奇隱身糖。
小豬吃了紅色糖果,變身成了狼,原來這是一顆神奇變身糖……
教師對教材稍加改編,排比、重復式的語言更有利于活動中幼兒自主閱讀、大膽想象和完整表達,既滿足了幼兒內心的好奇心,又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和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杜威說過:“教學的本質是幼兒經驗的不斷延續和拓展,教學過程則是幼兒經驗的激活、分享和提升。”大班上學期幼兒的經驗還是零散的,與直接經驗和生活實際相關。教師的專業化問題設計和適時追問,直接關系著師幼互動的質量和幼兒經驗的提升,可以豐富和提升幼兒的零散經驗,提煉歸納為幼兒的有效經驗,促進幼兒今后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良好發展。如在《神奇糖果店》觀察課件講述中,幼兒講述:小豬第一次吃了黃色糖果,馬上體驗到“大力士輕舉石頭”的感覺。幼兒在體驗糖果“神奇”之余,表達也較為零散,有的說小豬力氣很大很大;有的說像個運動員一樣;有個幼兒還說了一個恰切的詞“強壯”。這時候,就需要教師以專業化的能力,拋接住幼兒的球,進行恰當的追問:你從哪里看出來小豬力氣很大?或哪里看出來小豬像個運動員?小豬現在有什么神奇本領?可以給這顆糖果取個什么神氣的名字?最后,師幼一起提煉為“小豬吃了黃色糖果,舉起一塊大石頭,力大無窮,原來這是一顆神奇強壯糖。”幼兒的經驗有了新的提升,表述變得更為豐富,表達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有了這樣的表述經驗為基礎,幼兒就以此為語言表達的支架,在接下來的“小豬吃其他顏色糖果”的自主閱讀環節中,對情節的表述就輕松多了。由此可見,教師專業化地引導幼兒拓展知識和經驗,對幼兒的發展和課堂的有效性是多么重要。
本文以 《大班語言活動“神奇糖果店”》為例,主要從教師專業化地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對課堂中幼兒零散經驗的有效拓展和提升,對游戲化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以及教師對課堂組織和調控能力等方面,談了教師專業能力與幼兒園語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專業能力 語言教學有效性

虞永平說過:游戲化是幼兒園課程的特征。要“改造”原來的課程,讓它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實在、有效一點。如在本次大班語言活動《神奇糖果店》集體磨課研討時,教師不斷思考:在原有的基礎上,哪個環節可以設計成一個游戲?設計一個怎樣的游戲?游戲中要給幼兒體驗到什么經驗或感受到怎樣的快樂?對課堂的有效性是否有促進?教師有了這樣的專業化的思考,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就設計了一個輕松活潑、寓教于樂的“找小豬”的音樂游戲:全體幼兒都是“變身隱藏的小豬”,扮演“大灰狼”的幼兒要靠仔細觀察、大膽猜測、完整表述,才能找出“真正隱藏的小豬”。于是,課堂有了更多的精彩,幼兒有了更多的游戲的快樂體驗和新的感受,教學活動更生動活潑了,自然也有趣有效了。
通過這樣的“案例研討”,全體教師們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轉變,都有了“讓課堂有趣、讓課堂游戲化、讓課堂有效”的觀念。通過本次教學案例,教師也懂得了如何專業化地巧妙采用游戲化的手段,設計一些情境體驗或互動表演游戲,活動過程生動活潑,提升語言教學的有效性。實踐證明,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幼兒更喜歡,教學效果也更明顯。所以說,教師專業化地熟練運用游戲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幼兒主動參與、大膽表現,是提升語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教學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影響教學有效性的諸多因素中,教師專業化的組織能力和調控能力也很重要,能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效果。
如在《神奇糖果店》的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情節幼兒是最喜歡扮演和模仿的,如當扮演到“小豬隱身”“小豬變身為狼”時,教師稍不留神,幼兒就會放縱表演,陷入一片混亂失控狀態。這就需要老師藝術化地用游戲的口吻,及時地調節和處理,如教師加上體態動作輕輕說一句“魔力消失,請回座位”。幼兒都迅速地回到座位。又如表演到“小豬隱身”,教師神秘地用體態動作“拋”給每位幼兒一顆綠色糖果,輕輕說:“快快念我們的變身咒語,小豬吃了綠色糖果,隱身了,原來這是一顆神奇隱身糖。一二三,隱身!”幼兒馬上一個個表現出“隱身”的不同造型,教師又適時地帶著夸張的神情評價一句:“咦?人呢,怎么都不見了?”讓幼兒沉浸情境表演之中,不亦樂乎。這樣活潑有趣、收放自如的活動過程,是需要教師的教育智慧——專業化課堂組織和調控能力的。還有,在預設的語言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有時突然爆出一些“意料不到”的問題,有的也會生成有價值的教育資源。教師對這些“生成資源”的專業化利用,是最能體現一名教師的教學智慧,也是提高教學活動有效性的“活水”。
理想的語言教學活動應該是幼兒親自經歷、體驗發現、主動探究、感悟表達的過程,與教師的專業化能力有著直接的聯系。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永恒的追求。所以,應不斷修煉和提升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讓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更有趣、生動和有效,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生動和充滿生機。
(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