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春華
靈活運用 趣味學習
——談多媒體在幼兒園學習型區域活動中的有效運用
文朱春華
多媒體以其圖、文、聲、像等特點,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區域活動的學習內容,給幼兒園的學習型區域活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學習型區域活動中,多媒體的運用,讓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多姿多彩,有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 學習型區域 幼兒活動
學習型區域,是教師據學期培養目標或月目標創設的,讓幼兒按照自己的速度進行自主學習的區角。它介于集體教學活動與自主性游戲活動之間,是實施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習型區域活動中,多媒體的運用,讓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多姿多彩,有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對活動內容感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一次飯后散步時,幼兒對地上的人影產生了興趣,于是筆者上網下載了一些動物、人物、植物的影子照片,讓幼兒在多媒體上進行你點我猜的游戲。見孩子們興趣不減,玩得興起,筆者又下載了各式各樣的影子舞,讓小朋友們觀察。小朋友們看后覺得神奇,個個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于是,筆者又利用多媒體為孩子們展示了大大小小的各種影子造型,請小朋友們借助手電筒探索如何讓影子變大變小。孩子們在此過程中發現了光與影“近大遠小”的關系,體驗了趣味光影游戲帶來的快樂。
音樂是培養幼兒節奏感最好的材料,在培養幼兒節奏表現力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在音樂區投放多媒體,一方面可以播放各種舞蹈音樂,讓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把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可以播放節奏感強的音樂,讓幼兒用各種打擊樂器嘗試為音樂伴奏。如:大班音樂區,筆者為幼兒提供了小玲、圓舞板、鈴鼓。原先,筆者讓幼兒自己聽《森林狂想曲》音樂,嘗試自己為其伴奏,但是效果不理想,幼兒節奏打得比較亂。于是,筆者結合多媒體畫面,讓幼兒仔細聽音樂,每當有動物叫聲時便出示該動物的圖像,聽完后讓幼兒說說音樂中共出現了幾種小動物,分別是誰?它們出現時音樂的節奏是怎樣的?歡快的音樂用什么樂器伴奏,舒緩的音樂應該配何種樂器?筆者讓幼兒邊說邊用自己能理解的符號記錄下來,然后自己和音樂區的朋友一起試試哪種配樂方案聽起來最和諧,這樣反復嘗試,幼兒不僅熟悉了音樂,掌握了音樂的節奏,而且學會了自主設計配樂方案。
中班數學《圖形找家》的教學重點是根據縱向與橫向標記給物體定位,如表1所示。

表1《圖形找家》操作記錄表
課程游戲化項目要求幼兒能按照日程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動,讓幼兒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活動。結合課程游戲化精神,筆者將這一活動放入數學區,而且投入多媒體設備,做好課件,讓幼兒任意點到某一個格子,相應地把左邊和上面的標記拖拉到格子中,并說出ⅹⅹ色的ⅹⅹ圖形或者ⅹⅹ圖形ⅹⅹ顏色的,從而找到相應的圖形,準確地給圖形定位。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和速度學習發展,在實際操作中自然掌握了學習重難點。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健康領域要求中班的孩子“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愿意把自己的情緒告訴親近的人,一起分享快樂或求得安慰”。在閱讀區中,孩子們大多能根據圖書畫面用簡單的語言進行內容描述,但對于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情感變化不大能體會。而且,好多精彩的圖書在閱讀區只有一本,不能滿足大多數孩子都想看的需要。于是,筆者將一些孩子們喜歡的圖書做成PowerPoint課件,讓孩子們自主播放,用優美或悲傷的音樂突顯人物的心理變化,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如:中班繪本《做朋友吧》,故事講述的是一條小蛇想和各種動物交朋友,起初小蛇很孤獨,很傷心,大家都怕它,不愿意和它做朋友。小蛇將自己變成輪子和老鼠玩游戲,變成滑梯和小朋友玩游戲,變成蹺蹺板和小鳥玩游戲。它終于和大家成為了朋友,可它并不高興,因為它把自己累得倒下了。故事放到這里,課件音樂一下子從快樂、歡快的游戲音樂變成了悲傷、難過的音樂,孩子們立刻難過了起來,此時筆者讓幼兒討論為什么小蛇交了朋友仍然難過?它倒下后朋友們會怎么想?小朋友們通過討論,明白了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共同付出,這樣才能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
多媒體以其圖、文、聲、像等特點,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區域活動的學習內容,給幼兒園的學習型區域活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它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人機交互中自然習得各種經驗。它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幫手,能提供更多、更新、更廣的信息,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讓幼兒的學習活動更具創造性。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辛豐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