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紹輝
這些年,我所帶的班級的學生越來越多的出現是留守兒童。這些學生要么是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要么是父親或母親在外地工作,父母為了減輕工作、生活壓力只能將孩子留在家中,由單親家長或孩子祖輩們,甚至是輔導老師代行監護。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我認為他們平時的學習習慣導致他們對學習態度的不端正。要想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就必須要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
一、留守兒童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
留守兒童身上通常會存在一些不良學習習慣。比如: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作業不完成、錯誤多,寫字潦草,上課不注意聽講等,就其原因,有如下幾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多數留守兒童是由祖輩監護,他們很少甚至沒有主動地去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他們認為只要一日三餐讓孩子吃飽,有個安全的地方供孩子住宿,不讓孩子挨凍受餓,就算是盡到了監護的職責。而且初中階段的小孩往往認為他們在體力上不如自己,于是對監護他們的祖輩或是母親,干脆不聽話,弄得這些監護人只好聽之任之,至于孩子的學習品質、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完全寄希望于老師;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有些家長認為現在讀書只是不想小孩子過早進入社會,把學校當做托管機構,早早地就計劃了如果小孩子讀得好,就支持他繼續讀書,否則就花點錢買個文憑,為了今后打工掙錢做準備,對孩子的學習就不管不問,任其發展。
二、留守兒童如何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首先,抓好“孩子頭”,讓他們的愿意為這個集體出謀出力。我這個班有一個叫做李品一的學生,他就是我班學生的一個孩子頭,他的父親長期在外地做生意,他跟母親和姐姐住。而且長期的家長和姐姐的寵愛,造成他非常有主見,但是他缺乏自律,導致他的學習習慣并不好。正是他非常有主見,所以很多調皮的學生都是以他為中心,做好了他的工作就等于管好了一批學生。
我在初一的時候搞了個競選班委的活動,他并沒有報名參加。我找他單獨談話,鼓勵他參加這個競選。利用班委的責任感,加強了他的集體榮譽感。他從進入到這個班到現在,一直以班級的榮譽為自己的榮譽,多次制止了班上很多的損害班級形象的行為。在他的帶領下,那些學生雖然有很多小毛病,但是卻從不做有損我班形象的行為。
并且,針對他的自律較差,我還不斷調整他的班級職務。例如,他在生物課上有些隨意弄得生物老師經常來告狀,我有一天跟他談話,說:“班上我想增加一名生物課代表,我覺得你的工作能力很不錯,我決定任命你為生物課代表。”從那天我在全班宣布這個任命之后,生物老師向我反映不僅是李品一生物課的表現好了,在他的帶領整個班的生物課的面貌都煥然一新了。
其次,在班風建設中創設主動學習的班級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這個氛圍中受到大家的感染,能夠主動地、自主地學習,培養學習的興趣。
第三,就是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師對學生不露痕跡,但是又細致入微的關注。
首先,我建立并實施了教師與留守兒童經常性的交心、談心活動,通過此活動,融洽師生感情,進行學習目的的滲透。在談話時機的選擇上,我選擇在他出現一些具體問題,例如做錯了某些題的時候,讓這個談話的出現不顯得那么突兀,以避免他們覺得是因為留守兒童沒人管才有的談話。在談話內容的選擇上,我盡量減少關于學習的重要性這種灌輸性的內容,而是傾聽他們的訴求,讓他們在談話中吐露自己的心聲,這樣達到溝通的目的。
其次,在生活中關心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去年11月底,我發現我班有一位學生在周一升旗的時候赤著腳穿著一雙涼鞋。我知道這名學生是家長在縣里面工作和生活,而他自己是住在輔導老師的家里面。當時天已經很冷了,我們都已經穿著棉衣了。我把他叫到一旁,問他是怎么回事,他直抹眼淚不肯說。我沒有再往下問,拿出了我自己平時穿的一雙冬季運動鞋給他穿上,并第一時間通知了他在縣里工作的父母。他的父母很感動,也很心疼孩子,上午就來到了學校,為孩子換上了冬天的鞋。他和他的父母不善言辭,但是在他們簡單的言語中那份感激之情讓我覺得,這些離開父母身邊的孩子對愛的渴望,而我們這些人就是給他們送去這份愛的人,我們就是他們的第二父母。至今,我沒有問他為什么抹眼淚,但是似乎就是我這個不問使得他覺得我在送給他關愛的同時還尊重了他的自尊,他用學習上變得更加的用心了。
再次,常態化的家訪,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支持。留守兒童之所以問題多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例如我班的一個學生叫做胡杰標。他的父母在溫州打工,他由奶奶進行監護。我一到他家就感覺到他的學習完全是由著自己來,他的奶奶完全無法干預。我一般保持一個月至少有一次到他的家里進行家訪,找他談心。既是對他的鼓勵,也是一種督促,以彌補缺失的家庭教育。
最后,以寬容之心看待留守兒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不可否認由于留守兒童自小學開始就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于是造成了留守兒童中有比較多的“問題學生”和“學困生”。他們在小學里長期受到批評、指責,很多學生對于老師的訓斥已經是習以為常,不以為然。這一現象不得不是他們的悲哀,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他們也是極為渴望老師對學生的愛。當老師像陽光一樣,溫暖著學生,同時也寬容著學生、尊重學生的時候,他們會加倍的回報給老師。寬容是愛的甘露、寬容是轉化“問題學生”和“學困生”的一劑良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
“問題學生”和“學困生”身上都還是有一些閃光之處的,做老師的平時要多留心觀察,要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其進行引導和利用,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使其明白原來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的。讓其產生一種成功感,對他們點滴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并讓其他同學給予他們較多的關愛和鼓勵,他們感到有這么多的同學在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只有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才對得起老師和同學的那份真摯的愛心。
總之,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同關注、齊參與,我們教師作為留守兒童的“家庭外監護人”,在他們的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通過不斷的探索,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讓他們在初中三年的學習和生活中溫暖、充實、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