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要:故事對小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對學生能力的有效培養。本文首先對故事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然后對具體做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故事;小學美術;催化劑;積極性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時效性,該種特點可對學生欣賞美與創造沒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對美育的目標進行有效的實現。小學美術教師在實際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將美術教學的時效性進行有效的提高。故事教學方法符合時代的發展與要求,也是教學方式發展趨勢與未來發展方向,可對小學生學習熱情與學習積極性進行有效的提高,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故事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吸引其積極參與美術課堂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生動形象的故事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生的求知欲以及興趣進行有效的培養。小學美術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時為對學生注意力以及學習興趣進行充分的吸引,可對教學情景進行科學合理的創設。首先教師可利用故事創設出生動形象的情景,然后利用故事帶領小學生進入相應的課堂情景,促使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對美術課堂產生一定的興趣,該種做法對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進行充分的調動,同時促使學生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課堂時效性受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學習熱情的積極影響,故事教學法為課堂的時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2.擴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事物都處于學習與模仿階段,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與想象力,這對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重要作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進行一定的抑制,導致學生只是為考試而學習,沒有相應的積極性與學習熱情,課堂沉悶,學生對所學知識不能進行有效的理解與吸收。我國一直在教育方面進行大力的改革,全新的素質教育注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利用先進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進行培養,這不僅對學生自身發展有重要意義,還最大限度的促進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教師在真正講故事時,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享受,學生會對故事之中描繪的場景進行下想象以及描繪,這對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可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創作靈感,對美術教學的時效性進行一定的培養。想象力與創造力是美術具有的顯著特點,這門藝術缺少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就等于失去生命與活力,不僅在課堂教學時會顯得乏味,還會導致美術教學失去原有的作用與意義。
3.豐富教學內容,活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氛圍
方法單一以及內容缺乏是傳統美術教學的顯著特征,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與不利影響。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的唯一教學依據就是美術課本,該種教學方式就是照本宣科,這對美術教學質量的提高與美術教學的進展有不利影響。小學美術課堂具有一定的狹隘性,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有抑制作用。故事教學法可對上述現象進行有效的改善,豐富多彩的故事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因此教師在實際進行課堂教學時一定要對該種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
二、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采用故事教學法的有效策略
1.精選故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故事
對故事的合理選擇是故事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其重要前提與基礎,小學教師美術教學效果受故事質量的直接影響。現階段部分教師已經對該種教學方法有充分的認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對故事教學法進行合理的應用,不僅沒有起到促進教學的作用,甚至導致教學質量低下的現象出現。為有效防止上述現象的出現,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對故事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這對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欣賞評述”中引入故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欣賞評述”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一個環節,主要通過欣賞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這一教學板塊,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表對作品的看法,提高學生的評述能力。每一件美術作品,或者繪畫,或者雕塑,或者剪紙,都有一定的意義與內涵。教師在“欣賞評述”環節向學生介紹作者或作品的故事,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認知程度。
3.在“設計應用”中引入故事,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設計應用”環節的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指導學生參與設計,提高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在這個環節,教師利用故事教學,通過富有啟發意義的故事激發學生對某一領域的興趣,使其從故事中得到啟示,生發靈感,形成發散性思維,產生設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