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現就語文知識積累、語言能力闡述我的做法。
一、語文知識積累 1.文詞結合以文識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營養劑和催化劑。單純的學習生字,學生生硬記憶的學習,興趣不濃記憶不深,有時當堂記住了,過一天就忘了。如果文字詞語結合或圖文并茂,當聽完文章的朗讀時,孩子會似懂非懂地有了想繼續學習的欲望,老師及時出示生字卡片,認識字的讀寫,不僅字學得快,同時也對句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朗讀課文也有一定的幫助。提高了學生興趣,就等于給記憶增加了營養。 提前預習也很有效,孩子通過拼音大多數的生字能知字音,不能準確讀出拼音的叫家長幫助,同學協助,讓孩子準確的讀準字音、記憶字形,并叫家長幫孩子共同把短文讀好,老師可以在檢查預習中自然而言的學習生字,或上課用很少的時間學習生字詞,省下更多的時間理解課文、復述課文。 2.以詞促句恰當用詞。詞是在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詞的記憶與理解對低年級的孩子尤為重要,有些詞看字表面就可以理解了,還有些詞,孩子很難理解,老師可把詞放在句子中學習理解。多讀句子,在體會中理解,思考中消化。 3.連句成段說話通順。模仿是孩子的本能。學生模仿的速度非常快,只要多讀句子、文章,記憶好的孩子就能很快積累好多詞語和句子,有的甚至能通篇的記憶文章,稍差一點的學生,少數文章也能夠背下來。多積累精美的句子,每天都有好的詞語和句子充實自己,就像天天有好吃的好玩的一樣,老師要經常小結,給學生一定的鼓勵和適當的獎勵,激勵和發揮學生潛在的能量,迸發出求知的欲望和創造熱情,日積月累效果不言而喻。 4.段段相連前后搭配。段落是文章的雛形。詞用得好,句子精美。句子用得好,段落華麗。在理解段落的同時好的段落就要背誦下來,背得多了,胸有成竹了,想寫作文信手拈來,水到渠成了。時間久了酒香濃,積累多了文章美,在積累中成長,在汗水中獲。 有時候一段話可以說清楚一件事,如果一個故事一段話表達不清楚,那就要寫幾段話,先寫那段后寫那段就要理順好,段段相扣步步深入,使要表達的故事內容清楚、明白、準確有吸引力。能引起學生想看下去聽下去的欲望,創設上山步步有臺階,努力向上可登頂的情境。
二、語言能力闡述 我主要在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中談一下我的做法。 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教內容,教師的責任更是教學生,并且保證所有學生每天都能聽到學到新內容。在孩子認知過程中,聽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一環,通過聽故事、聽廣播電視、聽老師講、聽學生說……獲得許許多多的知識,為表達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聽老師講課中獲得的知識最豐富、最全面的;要想讓學生有目的、系統的、詳細的掌握更多的有用的東西,我不斷地更新聽的方法,激勵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聽的能力。把聽變成一種樂趣,變成一種享受。
1.聽詞語故事—舉多得。語言的能力學習主要是聽、說、讀、寫,而聽是第—位的。集中注意力專注的傾聽。每天選好詞語故事,在晨讀時聽,聽后讓學生模仿故事的語氣內容講給別人聽,回家后還要講給爸媽或爺爺奶奶聽,還要叫家長給出評語,經常的不間斷的聽和說,學生不但聽的能力提高了,就連說話的能力和組織句子的能力也相應的得到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也是滿滿的。 2.說課文故事以講促說。課堂上的課文很多,每學一篇課文一定讓學生多讀,然后講給別人聽,留的作業不在字、詞、拼音上重復,而是讓孩子把所學文章講給大人聽,父母聽后一定要有評語,每天都要講—個故事,長此以往,說話的能力大大提高,孩子的作業不是重復的抄寫,而是有興趣的表現,為寫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多讀多聽循序漸進。沒有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學生創造力和發展也無從談起。小學生已有的知識是學生創造力發展的材料和工具。其中讀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過程,也是學語文必備的過程,讓學生在讀文中體會,在讀文中獲得,在書香里耕耘。 4.多多動筆豐富想象。在閱讀教材中蘊含著大量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素材,我們可以針對教材的不同特點,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把想象出來的東西寫出來。寫文章是學文的最高目標。在積累了很多素材以后,更多的東西就會隨著想像適時出現,寫文章時腦子就有了東西。此外還要天天寫日記、心得、反思等。寫得多了,思路也就開闊了,下筆就順暢了。
總而言之,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首先教師要敢于創造新的教學思維,大膽創設新教法,嘗試學法,才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以新的理念去理解事物,以新的方式去解釋現象、規律。知識經濟飛速發展時代需要豐富的語文素養,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更要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從小善于思考,大膽創造,多給他們廣闊的馳騁想象的空間,引導他們從多角度看問題,從小養成求異和創新的思維習慣,努力把他們培養成樂于探索、勇于創新、善于思考、勤于實踐的綜合語文素質和良好的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