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江
摘要:高中物理這門學科的特點是,概念、知識點比較多,難度系數也比較大,對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考察也很多。這些特點注定了一些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困難重重,學生效率不高,自然物理成績也不會很高。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物理教師必須要注意改進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的一門基礎課程,它對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高中物理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課堂引入要有吸引力,促使學生盡快進入思維狀態
初中學生正處于思維的過渡時期,抽象思維快速發展,好奇心、可塑性極強,而物理是一門聯系實際和生產實踐、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性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所以,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特點,在每一節課開始時就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使他們盡快的進入思維狀態,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成熟。在具體的物理教學中,我們應當注重新課的導入環節。導人新課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根據課程的特點設計導入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物理是一門注重實驗和觀察的自然科學,許多結論都可以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和歸納,因而,對于物理課程來說既可以以實驗演示的方法導入新課,也可以利用設疑的方法導人新課,還可以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導人新課。如在講解“浮力”這一章節知識內容時,以學生最感興趣的“阿基米德解決皇冠”的故事來作為課堂的導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講授“白熾電燈”的知識時,可以給學生講愛迪生是如何發明電燈的,以及愛迪生小時候的一些故事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再如物理課中有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是講解“大氣壓”有關知識的,在導入新課時,可以找兩名男同學使勁拉兩個半球。兩名男生竟然拉不開兩個小半球,必然會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將兩個半球緊緊的連在一起的呢?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此時教師再進行講解,必定會引發學生極大地興趣,實現學生與教師思維的同步進行和發展。
二、加強實驗,還物理教學的本來面目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靈魂,新教材在這方面有重大突破。但是,能否完全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有待物理教師認識和實驗能力的提高。筆者認為,教師不僅要重視做好教材中規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更應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感悟力,把身邊發生的自然現象引入物理課堂。要適時開發、補充課堂演示實驗,布置學生課外實驗作業。這樣,才能真正避免把物理當作數學應用課,還原物理教學的本來面目。同時,在實踐、動手中讓學生體驗物理研究的成功與快樂。比如《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一節時,筆者將學生帶入實驗室或將實驗儀器搬入教室(每小組一套)進行上課。上課時,先讓學生閱讀材料,明白教材中的幾個實驗怎么操作,需得出什么結論,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完成而且要學生們通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從而探究出物理規律。這種方式比教師唱獨角戲更易接受,能讓學生動手探究實驗,親身體驗物理實驗過程,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讓課堂更有活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多媒體課件具有交互性、可控制性、形象性以及快速靈活性等特點。高中物理集抽象性、應用性、知識性和邏輯性為一體,多媒體課件具體、直觀、形象、生動的演示,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學習物理知識,加深對物理知識原理的認識和理解。此外,有效的教學演示還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探索物理學的奧秘,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透徹理解物理的理論知識和實驗原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涉及一些“理想氣體分子運動模型”和“散射實驗”等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現象,還有一些如“天體的運動”的宏觀現象。如果物理教師單純地運用傳統教學手段進行講解,很難將這些現象講授清楚。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現象的本質,教師可以依據多媒體技術的可控性特征,將微觀的世界通過視頻的方式加以放大,把宏觀的世界加以縮小,把這些復雜的現象圖文并茂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種清晰直觀的演示能使很多現象不言自明,也能讓學生對一些物理現象的本質獲得多層面的認識,讓學生更快、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物理知識。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化難為易,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有很多優點,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難點,也能使學生加強對重點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探究“超重和失重”一節內容的時候,很多學生對超重和失重現象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他們對超重和失重的產生過程認識得也不是很清楚,主要原因是很多學生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筆者先將在加速運動中的電梯樓層的數字不斷變化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然后展開物理分析。這樣可以先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再用學過的牛頓運動定律的知識去分析理解,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四、重視和保護好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據有關數據顯示:一節課即將結束時學生的情緒與思維都會處于高潮階段,因而我們應當注意保護好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此時應當注意及時的對該節課主要內容進行歸納和小結;同時還要給學生留下新的、更深入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既能使課堂知識得以深化,還可以啟發他們思維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授用“沉錘法測物質密度”實驗課后,學生已經掌握了教材中要求的內容,如何有效地深化知識?有的教師就為學生設置了這樣的問題:用沉錘法能不能測出石蠟塊的體積?再如學習過“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實驗后,還可以給學生留下“在沒有電流表、電壓表的情況下,你如何測定一盞普通燈泡的額定功率?”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既能使知識得以升華,還可以延伸課堂和教材的內容。另外,在布置作業時,教師還要注意到學生之間以及學生思維積極性的差異。一方面,要布置適量的作業,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思想負擔,還可以使學生有時間、有精力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減少了壓抑感,優化了師生間交流的心理環境,進一步提高了物理課堂效率;另一方面,學生作業要具有一定的彈性,不要對“一刀切”,應當允許學生有一定的選擇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