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其
(南京市金陵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5)
讓認知無痕生成 讓思維有機生長
——楞次定律探究課教學反思
陳立其
(南京市金陵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5)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一個經(jīng)典課題,教學難點在于我們不能局限于讓學生簡單地用實驗現(xiàn)象來驗證要得到的結論,教師要尊重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把脈學生的探究活動出現(xiàn)困境時形成的“生長點”,明辨思維的“生長方向”,通過思維活動的延續(xù),再次形成新的“生長點”,并在合乎邏輯的思維方向上繼續(xù)生長,直至達到思維高點.教師善于無痕地鋪墊,不斷激發(fā)學生自然地思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有機地生長.

圖1
人教版3-2“電磁感應”一章中第3節(jié)內(nèi)容“楞次定律”這節(jié)課第一課時任務是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定律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學生的知識儲備是電磁感應現(xiàn)象,思維原點(即生長起點,本文圖2中標記為生長點①)是實驗記錄下來的“感應電流方向與磁極運動情況的關系”(見表1),思維的目標終點也是本節(jié)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感應電流方向的規(guī)律”(即楞次定律).思維原點和目標終點之間臺階太高,學生思維無法從原點直接到達終點(如圖1所示).
如圖2所示,教師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在生長原點①(感應電流方向與磁極運動情況的關系)到目標終點⑤(感應電流方向的規(guī)律——即楞次定律)之間巧妙地鋪設過渡臺階,讓學生拾級而上,
輕松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知識建構和能力生長.本文以夾敘夾議形式敘述,并以師生對話方式來展現(xiàn)思維過程.

表1 記錄感應電流方向與磁極運動情況的關系

① 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極運動情況的關系② 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通量變化情況關系③ 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的關系④ 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和原磁場方向的關系⑤ 感應電流方向的規(guī)律——楞次定律內(nèi)容
2.1 確定生長原點
在前一節(jié)實驗課的基礎上重做實驗,學生將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表1中.
表格1是實驗原始數(shù)據(jù)記錄,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起點.需要明確的是,本節(jié)課師生就是要依據(jù)這個表格,來研究感應電流方向具有的一般性規(guī)律——楞次定律.明確生長原點是“感應電流方向與磁極運動情況的關系”,教師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鋪設第一個臺階,實現(xiàn)學生思維的第一次生長.
2.2 第1次生長
師:我們實驗目的是要找出“感應電流方向的規(guī)律”.現(xiàn)在,4次實驗的電流方向已經(jīng)知道了,大家能看出規(guī)律來嗎?怎么去尋找這個規(guī)律?
生:……(給時間讓學生討論)
師:(啟發(fā))我們研究的對象是什么呢?——回顧問題,明確思維原點.
生:感應電流.
師:感應電流是如何產(chǎn)生的啊?
生:磁通量變化,產(chǎn)生感應電流.
生:我們是不是要研究磁通量是如何變化的?
教師這里的啟發(fā),讓學生學會原點思考,找到第1個生長點,讓思維有根生長,明晰了研究方向,使得探究活動繼續(xù).這種回顧問題的原點思考方法,本節(jié)課中多次使用,焊接思維“斷點”,屢試不爽.
學生在表1下面再加一行,并將磁通量的變化情況填入表2.

表2 研究感應電流方向與磁通量變化情況的關系
學生完成表格2后,還是找不到規(guī)律性的結論.
2.3 第2次生長
第2生長點確認——“感應電流方向與磁通量變化情況的關系”.此時,仍然得不到規(guī)律來,思維的下一步生長方向如何確定?
師:我們現(xiàn)在要研究的任務是什么? ——再次自問,明確新的研究問題.
生:找出感應電流的方向和磁通量變化的關系.
師:我們能從表格中看出來它們的關系嗎?
生:好像更看不出來!
師:那么,我們現(xiàn)在的研究對象應該是什么?
生:是磁通量的變化?對,是磁通量的變化!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找到了下一步探究的方向.教師精心設計臺階巧妙地鋪設在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路徑上.
師:這個實驗中,磁通量的變化原因是什么?——尋找新的生長方向
生:在這個實驗中,磁通量變化就是由螺線管中的磁場發(fā)生了變化引起的.
師:我們找到了這樣的邏輯關系:磁場的變化——導致磁通量的變化——產(chǎn)生了感應電流.
剛才我們研究的問題是: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通量變化的關系,現(xiàn)在應該轉化成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和原磁場方向的關系.
探究到這里,學生是很難想到要研究螺線管中磁場的.如果教師直接給出表格,讓學生研究,表面上看,教學很順利,但是,學生的認知和思維都會錯失一次“天賜良機”.
每當探究活動無法進行下去時,教師就會和學生一起明確“我們要研究的問題”,這是突破困境時的有效思維方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了這樣思考問題的習慣.
學生在表2下再加一行,并將原磁場方向填到表3中(師生可以一起完成).

表3 研究感應電流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的關系
表3完成后,學生還是一籌莫展.經(jīng)過前面表格的不斷豐富,學生探究到這里,思維發(fā)展再次受阻.
2.4 第3次生長
師:還是沒有收獲,現(xiàn)在我們怎么辦?
生:看看我們研究的問題是什么?
師:現(xiàn)在我們研究的問題又轉化成:探究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的關系.它們是什么關系?——第3次回顧研究問題,重復原點思考模式.
生1:還是看不出來!
生2:不僅看不出來!好像更復雜了!
師:我們再回頭梳理一下我們的研究思路——梳理思路,尋找新的生長方向.
原來問題:找感應電流方向和磁通量變化的關系.
現(xiàn)在轉化:找感應電流方向和引起磁通量變化的磁場的關系(強調(diào)磁場兩個字).
思考方向:我們是不是可以看看感應電流引起的磁場方向呢?因為感應電流方向用“順時針和逆時針”來表述,這種表述還依賴于螺線管,不便于抽象出一般性規(guī)律.
師:要不要試試看?
生:試試就試試吧!(學生有點勉強,信心動搖)
師:現(xiàn)在請大家在表3下面再加一行,并將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加入表4中.
(學生完成表格,很容易,也很快)
師:現(xiàn)在我們的問題又被轉化成:研究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的關系——第4次回顧研究問題,凸顯原點思考方法.
這里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中的難點.學生已經(jīng)能夠回顧研究的問題了,思路上還是受到阻礙.教師這里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既要有嚴謹邏輯思維,又要有大膽的猜想和合理的嘗試.這一點正是科學研究中經(jīng)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表4 研究感應電流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的關系
師:能看出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的關系規(guī)律來嗎?
生1:有時相同,有時相反.看不出規(guī)律來.
師:什么時候相同?什么時候相反?
生2:磁通量減少時,兩個磁場方向相同;磁通量增加時,兩個磁場方向相反.(學生開始恢復信心,議論激烈起來)
師:我們在研究“磁通量變化情況”、“原磁場方向”和“感應電流磁場方向”三者之間關系時,大家自覺地使用了控制變量的方法,即控制“磁通量變化情況”,討論“原磁場方向”和“感應電流磁場方向”的關系.
師:真的很高興,我們從4個不同的現(xiàn)象中找到了“增反、減同”的兩類現(xiàn)象的相同之處.我們能不能進一步提煉一下,用更簡煉的語言來概括這兩類不同現(xiàn)象的相同之處呢?
(教師可以引導:增加——就相反,減少——就相同,說明感應電流的磁場想干什么呢?)
生:阻礙變化?(學生出現(xiàn)驚喜神態(tài),有迫切交流的愿望)
師:是阻礙變化嗎?
生:(齊聲)是,就是阻礙變化.
師:這節(jié)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是找出“感應電流方向的一般性規(guī)律”.現(xiàn)在請大家來描述一下.
生:磁通量增加,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相反; 磁通量減少,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相同.即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分析比較法和控制變量法,在復雜的關系中,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尋找規(guī)律.學生通過探究,不僅自主解決了問題,增強了信心,而且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通過回顧問題,使用原點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思維生長點;在確定生長點后,通過物理量之間的內(nèi)在的必然聯(lián)系,讓學生尋找到思維的下一個生長方向.新的生長點和新生長方向不斷被確定和明晰,學生的認知得到了無痕地生成,思維能力得到有機地生長.
1 巨瑛梅,劉旭東.當代國外教學理論[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4.
2 陳燕.楞次定律及應用復習教學中的實驗情境創(chuàng)設[J].物理教師,2013(3):18-19.
2016-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