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清
摘要: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充分挖掘多媒體的趣味性、直觀性、形象性、交互性于一體的優勢,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其主要有以下途徑:①制造懸念,創設懸疑情境;②借助動畫故事,創設故事情境;③搭建虛擬平臺,創設“實踐”情境;④利用趣味游戲,創設游戲情境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設數學情境;快樂學習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它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傳統數學教學,由于可選擇的教學手段有限,課堂教學往往枯燥乏味,導致學生怕學、厭學。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強調了信息技術在教與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漸把信息技術引進課堂,借助多媒體的趣味性、直觀性、交互性于一體的優勢,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具體、形象,懸疑、有趣的數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下面就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數學教學情境談談自己幾點做法,供同仁們參考。
一、制造懸念,創設懸疑情境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往往對奇妙、懸疑的事情特別感興趣,學生的好奇心驅使他們總想探究其中的奧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有意制造神奇的疑團而成為懸疑的情境,從而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從而產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學習熱情。比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每名學生先任意畫一個三角形,量出并標注每個內角度數,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懸疑的數學情境:“嗨,我是聰明一休,我特別聰明,不信我們來試試,只要你告訴我手中三角形任意兩個角度數,我就能猜出第三個角是多少度”。學生半信半疑,于是我讓一名學生試著輸入并單擊確定,課件播放第三個角度數的精美動畫。為了讓更多學生領略一休的神奇,讓多名學生進行人機對話體驗,這時全班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這也太神奇了!”此時學生躍躍欲試,欲罷不能,都想對一休猜測秘籍一探究竟。教師趁疑而入,揭示課題。這樣就達到了“一石擊起千層浪”的效果。喚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帶著懸疑主動探究新知識。
二、借助動畫故事。創設故事情境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心靈。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持久性差,但他們對直觀、形象的內容感興趣,對動畫故事更是百看不厭。因此在教學時,我根據教學內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優美圖片,悅耳音效,夸張的卡通動畫,適時營造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創設一段“老和尚分餅”的動畫故事。新課伊始,我說:“同學們想看動畫片嗎?”學生一聽各個精神抖擻,目不轉睛盯地著電腦屏幕。“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一個老和尚和三個小和尚,小和尚特別喜歡吃老和尚做的餅,一天老和尚烙了三張同樣大小的餅,他先把一張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了老大一塊;老二是個貪吃的小和尚,嫌一塊太少,吵著非要兩塊不行,老和尚想了想,把第二張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他兩塊;老三一見,跳著腳嚷道:“我最小,我要三塊”,老和尚于是把第三張餅平均切成十二份,把三塊給了最小的和尚,三個小和尚都心滿意足吃起餅來了。看到這兒,同學們都笑了。隨著上述故事的不斷展開,喚起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回憶,同時對新知識又有所感悟,從而使學生興味盎然,思維處于欲罷不能的狀態,為探究新知識鋪下基石。
三、搭建虛擬平臺,創設“實踐”情境
新課標強調:教學即要重視知識的結果,更要重視探究知識的過程。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許多知識的探究、概括、總結是要通過大量實踐才能發現規律、揭示本質。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空間,材料、時間等諸多因素限制,學生缺少操作實踐,從而影響了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只好死記硬背知識結果,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發展。有了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創設虛擬的實踐情境,在情境中不受任何條件影響,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積累,從而領悟到知識真諦。在《圓的周長》教學時,為了能讓學生通過較多實踐探究周長公式,充分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我利用信息技術創建虛擬實踐平臺,在課件上只要輸入圓的直徑,圓就會出現在直尺上,單擊播放按鈕,它就會沿直尺滾動一周,不斷改變圓的大小進行多次實踐,再引導學生對獲得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學生不難發現“無論圓的大小,圓的周長始終是它直徑三倍還多一些”的規律,從而理解了圓周率意義。由于實踐次數多,從而避免了造成大圓的圓周率大,小圓圓周率小的錯誤理解。理解了圓周率,進而很容易推導出周長公式。利用虛擬平臺,學生可以重復多次經歷實踐過程,并在大量感性認識基礎上進行升華,從而揭示知識本質,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趣味游戲創設游戲情境
小學生喜歡游戲是他們的天性,當下學生對電腦游戲更是情有獨鐘,愛不釋手,有的甚至廢寢忘食,電腦游戲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魔力,關鍵在于游戲的趣味性。隨著信息技術不斷成熟,老師根據教學內容也可以創設電腦游戲情境,通過玩游戲,把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變得活潑有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使得每個學生都想學,愛學,要學。在教學表內乘法時,為了強化乘法口訣記憶,我一改背誦口訣的單一練習方法,利用信息技術創設“飛機打坦克”的游戲情境。游戲中,轟鳴的武裝直升飛機在天空中不停地盤旋,硝煙四起的地面上三輛坦克橫沖直撞,根據畫面隨機出現表內乘法算式,移動鼠標指揮飛機向坦克發射火箭,如果坦克上答案正確,隨著火箭爆炸聲坦克瞬間化為灰燼;如果答案錯誤,火箭沒有擊中坦克,坦克中的士兵走出坦克向飛機示威。游戲中,壯觀的戰爭場面,逼真的戰斗音效、悲壯的背景音樂,酷弦的爆炸動畫、扣人心弦情節深深地吸引著學生,使學生完全忘記這是一節數學課,完全沉浸在玩游戲快樂之中,并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強化了乘法口訣記憶。
運用信息技術還可以創設許多數學情境,如貼近學生生活,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等。創設情境,即可以在新課伊始,為新知學習做好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也可以在探究新知識過程中創設,幫助學生揭示知識本質,優化教學重點和難點;還可以在鞏固練習時創設情境,加大練習容量,提高練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只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適時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