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斐
一、主題墻創設的背景描述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主題墻作為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幼兒參與的成分也越來越多,主題墻內容不像以前那樣過多重視作品的精致、漂亮,也不依附于教師的思想和行為。主題墻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地再現了師幼之間,幼兒、教師與家長三者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師幼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因此,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幼兒發展所需要的主題墻就顯得尤為重要。有價值的主題墻,從感官上帶給幼兒有關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因素的刺激,在情感上帶給他們愉悅感。
二、在且行且思中進行主題墻創設
(一)鏡頭一
10月份,主題《多彩的秋天》剛剛開始,我就開始著手準備主題墻的布置,創設基本由我一手包辦,從構思勾畫到剪貼上墻,所有的過程沒有幼兒的參與,只有老師的辛勤勞作。我將大主題分成了三個小主題,分別是:美麗的秋天、秋天的小蟲、落葉拼圖;在美麗的秋天板塊,張貼的是家長和孩子在雙休日尋找秋天的發現,并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在秋天的小蟲中,展現的是知識性的,利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述說各種蟲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在落葉拼圖中,張貼的是個別孩子的落葉貼畫作品,比較粗略地展示幼兒的作品。
然后,在主題墻評比時,老師們提出了意見,說主題墻展示的必須是幼兒感興趣的問題,選擇主題中切口比較小的內容為主,讓孩子們探究的過程。那如何充分發揮墻飾的教育價值,讓主題活動與墻面創設相互呼應、相互支持,使墻面環境動起來、變起來、活起來,又使幼兒在與墻飾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呢?我們的主題墻創設由此進行改革!
分析:主題墻作為班級的一種“活動”墻面裝飾,要賦予創意的設計、智慧的裝扮,而不僅僅只是散落的將幼兒的作品、照片進行張貼,就算完成了主題墻的布置,這樣的教育價值是微小、顯而易見的。每一個主題墻飾的創設,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體現、教學活動的反映,更是幼兒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記錄。主題活動與墻面創設是相依相隨的,墻飾為主題而創設,主題依靠墻飾更深入。幼兒的好奇心重,對新鮮有意思的事會由于好奇而引發興趣,驅使他們喜歡尋找奇異的有刺激的事物,從而引起探索的興趣,激發創作性活動的熱情。墻面的環境需要孩子積極動手參與,也能激發孩子們創造的熱情,提高創造的能力。
(二)鏡頭二
隨著主題活動的發展,我們將原先的主題墻進行了拆除,嘗試著主題墻的創建應以幼兒為主體,老師起引導調整作用,使主題墻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正當我一籌莫展時,10月18日早上,韓奇翰和何佳楠主動去照顧自然角,奇奇在澆水,佳楠在剝黃葉,突然聽見了佳楠的尖叫聲,引來了很多的孩子,在一陣詢問聲中,得知芥菜葉上居然有一條黑黑的,小小的毛毛蟲;在安慰佳楠的同時,其他孩子對于這一條毛毛蟲產生了激大的興趣,只聽見他們激烈的討論聲:
子涵說:為什么菜葉上會有毛毛蟲呀?
萱萱說:我知道,應該是毛毛蟲餓死了,在吃菜葉吧!
金燁說:你們有沒有發現,那個菜葉上居然有一個一個小小的洞洞,難道就是毛毛蟲吃掉的?
皓皓說:肯定是的,我們再找找看,還有沒有毛毛蟲。
孩子們說干就干,男孩子已經開始尋找了,他們先找那些有小洞洞的菜葉,再輕輕地翻動菜葉,找到那些貪吃的毛毛蟲,不一會兒,就找到了5條,孩子們既興奮又煩惱,該如何對付這些討厭的蟲子呢?
煜婷說:這些毛毛蟲是壞家伙,居然偷吃我們的菜。
唐唐說:對,對,我們要把它們消滅掉,才能保護好我們的菜園!
殷然說:我奶奶說過,打一點藥水的話,毛毛蟲就不會來了的!
濟銘說:可是,上次我看到七星瓢蟲,爸爸說它是益蟲,可以保護莊稼的呀!
許研說:那到底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呢?
……
這一小小的事件,激發了我的靈感,我何不把孩子們對于毛毛蟲的問題布置到主題墻中,內容既是孩子自己感興趣的,過程由孩子們自由探究,教師由原來的動手者轉變為觀察者,傾聽者和支持者;
分析:主題墻作為班級的一部分,隨時和幼兒在進行著“溝通”與“交流”。主題墻上呈現的材料應該是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的完成的,那就讓孩子也參與到創設中來。這樣既可以讓幼兒關注主題墻,而不僅僅是“擺設”,也可以讓幼兒的智慧和教師共享,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主題環境創設。
這些活動不僅使幼兒與墻飾積極互動,在豐富主題墻內容的過程中,我們盡力做到主題內容與教育活動及幼兒學習活動相一致、相呼應,體現主題墻對幼兒學習過程的展現以及學習經驗的總結、強化、概括和提升作用。
三、主題墻創設的秘訣
(一)關注幼兒興趣,及時生成主題內容
陳鶴琴說過:“通過幼兒思想和雙手布置的環境,可使他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認識。”首先,要多關注孩子的興趣點,觀察孩子的需求,激發他們創設主題環境的積極性,多傾聽孩子的所思、所想,給孩子提供適度的支持。其次,將收集的材料和創設環境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我們應和幼兒一起收集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應盡量讓幼兒自己去做,自己去想。通過多渠道讓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聽、問途徑來獲取信息和材料。在收集材料后盡量讓幼兒自己協商如何裝飾主題墻,這樣一來孩子間的相互交流更能加深對主題內容的理解,也更進一步的深化了主題內容。
(二)幼兒參與為主,有效把握主題形式
教師要改變觀念,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環境的創設,把墻面環境創設的主動權交給孩子,那么教師的角色就會從原先的直接動手、動腦者變為觀察者、傾聽者、支持者。主題墻的記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表格形式、繪畫形式、圖文相結合的形式等。從主題墻上的作品可以看出幼兒對事物各自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情緒感受、不同的表現方式,既營造了主題的氛圍,又留下了幼兒學習和探究的腳印,對幼兒的發展產生了有效的影響作用。
(三)動態軌跡呈現,提高主題欣賞效果
創設的主題墻應是動態的,隨幼兒的學習、活動需要而變化,更好的為主題活動的開展和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主題墻作為幼兒開展活動的足跡呈現平臺,教師在創設時要有全盤考慮的眼光,呈現的主題應該具有課程連續性??梢杂腥齻€主題安排,一個是剛剛過去的,但孩子還有延伸或思考的活動,一個是正在進行的主題,另一個是將要進行的主題。在每一個主題中,教師要有選擇的選取內容進行布置,主題要有脈絡,有標題,人一看就非常清楚和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