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榮濤
捧一汪教育清泉 潤一方學子心靈
文│楊榮濤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愛,是尊重,是理解,是幸福感的傳遞。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對學校,尤其是教師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因此作為德育工作的骨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更新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深度,把學生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其生命感、價值感喚醒,才能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的優秀青年。俗話說“千秋大業,教育為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管子·權修》中“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正是重慶市沙坪壩區樹人小學校的校名由來。
重慶市沙坪壩區樹人小學校位于重慶市歷史名區、文教重鎮—沙坪壩區,是重慶市沙坪壩區樹人小學教育集團總校。學校創辦于1938年,是重慶市示范小學,也是全國百所名小學之一,更是一所孩子喜歡、家長向往、同行贊譽、領導放心的優質學校。目前,樹人本部和鳳天校區共有學生2700余人,教師220余人,其中,市、區級骨干教師共40余人。樹人本部和鳳天校區共有校級社團41個,校本課程達課90余門,涵蓋思維、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多個門類。學校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興趣,也讓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有了實現的可能,學校致力做兒童成長陪伴者,創新思維促進者、優秀公民引導者和兒童天賦發現者。
百年樹人,立己達人,是學校的辦學理念也是樹人教育的文化追求。“百年樹人”源自《管子·權修》篇: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生之計,莫如樹人。“百年樹人”就是“為百年樹人,樹百年可發展之人”,表達了學校堅定地摒棄急功近利,突出學校“為了人生、民族和國家百年發展而樹人”的價值信念。“立己達人”,取自《論語·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在樹人小學,師生互為學習對象,共同進步,他們為達人而立己,在達人中立己。“立己達人”是對責任的喚醒,是對利己與利他的和諧辯述,是對教師與學生共生共立,個人與社會共榮共贏的價值追求。
2002年啟動的新課改,已經走過了十二年。十二年中,面對無數標新立異的、充滿誘惑的課改名詞,面臨一波又一波轟轟烈烈的課改浪潮,隨波逐流,絕不是這所為國家百年發展而砥礪學生德行,以期其肩負興國重任為教育使命、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躋身“重慶名校”行列的樹人小學的作風。因此我們有突破,更有堅守。這突破的勇氣和堅守的底氣,來自我十二年間不斷追問:我們為什么而教?
在樹人,我們將孩子的成功放到更長時間軸上去衡量,拒絕把教育窄化為升學甚至生存的工具。因為教育是一場馬拉松,最有可能成為冠軍的絕不是那些氣喘吁吁、筋疲力盡的暫時領先者,而是那些暫時位置稍后,但仍有旺盛體力、充滿樂觀與具有堅韌精神的運動員。 因此,基礎教育,我們更看重課程的寬廣可選,更看重以好奇、探究、興趣、質疑等為核心的能力性基礎,而非僅僅是知識性基礎。給學生留足愉快輕松的思維空間,讓他們保持濃厚、持續的學習探究的興趣,讓課堂教學充滿快樂、充滿互動、充滿探究。“遠大的抱負、強健的體魄、寬厚的基礎、堅韌的意志力”是樹人教育的最終目的,這是樹人小學“全面優質”的深層含義,也是今天樹人人共同踐行的文化的核心。
眾所周知,賽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展現各學科教師的風采,更是為了引領教師們聚焦課堂、研究學生,集大家智慧為教學進行把脈診斷,以此改進課堂教學的行為。據了解,每屆“樹人杯”賽課活動,學校都會確定不同的主題,但始終圍繞著同一目標,即:在提供磨礪、學習、提高的平臺,展示教師個人教學業務,強調人人參與,個人與團隊融合。
第六屆“樹人杯”賽課主題是優化教學內容,突出有效互動,研究學科育人功能,打造“實與活”的樹人課堂。此次賽課大賽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立意三方面均提出研究要求:教學內容必須選擇新增內容、課文等,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當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教學立意應當著力體現課程整體育人功能,提出學科特有的育人目標。力爭實現教學內容精選、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立意高遠相統一。
第八屆“樹人杯”賽課主題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課堂實現“兩追求,一呈現”。“兩追求”—追求 “實”與“活”的課堂。“實”:情感真實、內容豐實、方法樸實、基礎扎實。“活”:靈活的結構、活躍的思維與學生活潑的發展。“一呈現”—“高效”樹人課堂。此次賽課提倡嘗試新的教學法,借鑒新基礎教育、生本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練得多,學生講得多,學生嘗試多),將課堂的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并針對各學科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集中研究(集中精力、集中人力、集中時間、集中主題),提高樹人教師的研究能力與教學水平。
第十屆“樹人杯”賽課主題是結合區展評課活動,提高教師課堂轉型的理念水平,進一步提升“學本式卓越課堂”的駕馭能力。此次賽課圍繞以學生學習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學習“學本式卓越課堂”各學科評價標準,以賽促研,深化“學本式卓越課堂”的落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點評:
新時代的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更應是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服務者。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樹人杯”賽課活動,關注的不僅是課程安排對學生的作用,更是要讓教師的完美人格、教師的崇高師德,在賽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校長楊志渭 正高級教師、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課改杰出校長、重慶市骨干校長、區十佳園丁。
六年級上期的愛國主題教育內容,是樹人小學愛國主題教育課題實施方案中的第十一個教育主題,賞經典之詞是教育內容之一。“育苗杯”主題隊會活動,為此提供了平臺,隊會活動以誦讀經典詩文為載體,賞經典之詞,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以實踐體驗為主要形式,以讀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化,從而引導學生修身立人,促進學生健康向上發展。
案例:“賞經典之詞”主題班會實施方案
班會主題:誦讀經典詩文,弘揚中華文明
設計者:張曉瓊
活動過程:
前奏
合: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孕育了底蘊深厚的華夏文化;源遠流長的古典詩文,鑄就了經久不衰的藝術瑰寶。它猶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它仿佛春日的遍野百花,散發著馥郁的芳香。那一曲曲動人心弦的詩詞,給了我們美好的藝術享受;那一篇篇膾炙人口的佳作,給了我們無盡的人生教益。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詞的世界里,去感受詩人樸質、真切的情思。今天,讓我們共同徜徉古詩詞的長河中,去感受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誦讀經典詩文,弘揚中華文明》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拳拳愛國情
女1:誰不愛故鄉,誰不戀故土,這是一種兒女對母親般的關心系念。
男1:祖國是故鄉的延伸,“家國”兩字從來就是緊密相連的。
女1:當國家遭受戰亂之時,詩人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了一首首激昂慷慨的愛國詩篇。
男1:“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捧出的無疑是一顆為國捐軀的拳拳赤子之心。下面請各隊的同學背誦愛國名篇名句!
(個別上臺背誦,出示書法作品)
深深友情
女2:在詩的形象中,我們欣賞著鐘靈毓秀的自然風光。
男2:在詩的語言中,我們感受著文人們悠然適意的閑情。
女2:“一切景語皆情語”,詩是真情的流露。
男2:“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是相隔萬里的朋友間真情而灑脫的問候。
女2:“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是家國難歸之人對故國舊友的魂牽夢縈。
男2:“同門為朋,同志為友”,朋友間的情感,彌足珍貴。
女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讓我們吟誦著動人心魄的友誼詩篇,去尋找生活和學習中的知己吧!
尾聲
合:那一行行自胸中流淌出的文字,那一顆顆跳動著的赤誠之心,震顫著我們的心靈。“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人們這種堅毅求索、寧死不悔的精神激勵著我們為祖國的明天而奮發學習。讓我們牢記—“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閑情、友情、親情、鄉情、愛國情,好一派迷人的情感風光。那情真意切的情思,在我們心靈的回音壁上激起悠遠的回響,余音裊裊,如縷不絕。中華古詩文浩若煙海,華夏文明光輝燦爛。誦讀中華經典,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誦讀中華經典,讓民族文化智慧支撐我們人格的脊梁。讓我們站在五千年文化的歷史巨人肩膀上,面向世界,開創未來。
教師: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華夏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是文化藝苑中經久不衰的瑰寶。我們贊美那些古代的詩人們,他們對生活有獨特的體驗,譜寫了一首首動人的詩句。我們吟誦那些優美的詩歌,他們膾炙人口,意境相隨,使人得到心靈的熏陶。孩子們:積極參與到“經典誦讀”活動中來吧,讀千古美文,同經典相伴;誦中華經典,與圣賢同行!今天的活動讓人愉快,令人受益,更值得回味,你們真棒!
點評:
中國古代文化經典是古代圣賢思想、智慧的結晶,千百年來傳唱不衰的古詩詞和現當代的優秀詩文是我國優秀文化中瑰麗的奇葩,繼承祖國的文化遺產,在小學生中開展中華經典的誦讀,讓他們自小就扎根于祖國的文化傳統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在傳統文化與價值觀方面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培養他們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學藝術素養,有利于學生人格的發育。“育苗杯”主題班會的開展正是樹人小學實現“百年樹人,立己達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載體。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而學校德育工作是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因此,在日常教學中、生活中,樹人小學時刻將這一理念貫穿于課堂、生活中,將德育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德育的滲透離不開情感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對情感教育尤為重視,他曾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片土壤中,種子會萌發動芽來,兒童對勞動快樂的激動情感體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喝望,鉆研精神,學習勁頭,也就越強烈。”巴特爾也曾經說過:“老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老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的愛猶如“春風化細雨,潤物細無聲”,是一個從外在到內在、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案例:用愛心架起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
教師:鄭利
十九世紀美國哲學家拉爾夫·沃爾多·埃墨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作為教師,如果能多看到學生光明的那一面,把消極變為積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間接的方式打消學生心中的顧慮,尊重他們,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我在批改作業時,發現一位小男孩在作業本上給我寫了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一位叫宋世杰的孩子寫來的,說他上學期因為平時表現比較差,思想品德得的是“良”,被家長嚴厲指責,這次又因為上課不守紀律被寫檢查讓家長簽字。因他的父母離異多年了,父親忙于奔命,而對他的教育簡單粗暴,非打即罵。所以他想模仿家長筆跡簽字,但總覺得這樣不好,就把這件事寫在本子上問我“到底該怎么辦?不知老師知道后會怎樣看我?”看了之后我想:針對學生不同的性格選擇適當的教育方法,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冥思苦想后,有一次在午會上,我就對大家說:“老師有一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我認識一個孩子,特別愛勞動,為人也很誠實,可是有一次……”我就把這件事情講給同學們聽,然后問:“同學們,你們認為這個孩子該不該批評呢?請談談你們自己的看法。”這時我看見宋世杰的臉漸漸紅了,眼鏡盯著桌面,低頭不敢看我。誰知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后得出的統一結論是:不該批評。等大家平靜后,我笑著說:“同學們都說得很好,我很贊同。盡管這孩子做錯了事,可是能大膽地承認錯誤并決心改正,就是一個好學生,而這位同學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的優點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我相信我們的同學都會成為這樣知錯能改的好學生,是嗎?”邊說邊朝宋世杰笑笑,只見他專注地聽著,臉上露出了會意的微笑。下課后我再單獨與他交換意見,對他鼓勵教育,同時,我也有意識地在許多事情上像媽媽一樣關心他,孩子感受到了老師的溫暖,慢慢地性格也開朗起來,學習成績也進步不少。所以說,老師只有了解學生的狀況,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以自己的寬容走進學生,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可親可敬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你才會走進孩子的心中。
用愛心來感化比教育懲戒更有效,教育的本質是要有一顆愛心,可見愛的教育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工作中我們注重以愛育愛,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充滿愛心的育人環境,用愛心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梁。
點評: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說過:“教育如果沒有熱情,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高尚純潔的師愛,易引起學生心靈的強烈共鳴,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結果。愛是學生求知進取的動力,是成功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愛心”就是教育園地里的“太陽”,有了它,教育的園林才會茁壯成長,教育的成功之花才會不斷綻放!
樹人小學校以“百年樹人,立己達人”為理念,以“為百年樹人,樹百年發展之人”為己任,創造了“全面優質”的辦學業績。多年來,學校在校長楊志渭的帶領下,先后獲得全國十佳標兵紅旗大隊、中國百所名校、中華名校、全國課改杰出校長學校、全國首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重慶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重慶市美術教育示范學校等40多項國家和市級殊榮。
光陰荏苒,今天的樹人小學,方方面面的不甘人后與奮力爭先,鑄就了樹人教育的無限輝煌。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學質量,一流的辦學條件,一流的管理水平,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以及與時俱進、昂揚向上的開拓精神,如一汪汪清泉,滋潤著樹人的莘莘學子,更造就了中國的品牌名校。樹人小學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所有人證明,走進這里的孩子,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會接受更好更優質的教育,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