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建平
書寫和樂文化篇章 打造師生成長樂園
文│劉建平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無論是儒家、釋家還是道家,都以“和”為學說根基和修為愿景。佛教以和為尚,道家的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儒家的和而不同,都充分說明了“和”的歷史淵源和傳統影響。到了今天,“和”的意蘊有了與時俱進的時代意義及創新超越: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我國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價值與主體愿景。
山東青島遼源路小學于1998年8月由原青島錯埠嶺小學遷至青島市市北區錯埠嶺三路33號,更名為青島遼源路小學。學校占地面積6988平方米,建筑面積3515平方米,現有22個教學班,學生870余人,在職教師51名。其中高級教師2人,一級教師19人,二級教師30人。
近年來,學校以“為師生發展開啟幸福之源”為辦學宗旨,將“和樂教育”確立為核心校園文化。秉承立德樹人之根本,將構建師生共同發展的精神家園和成長樂園為發展目標,精心培養基礎扎實、進取向上、善學樂群、身心健康的學生群體。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開啟民智、傳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載著千萬家庭的美好夢想和希望,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關鍵在教師。
近年來,遼源路小學以“和”“樂”作為教師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倡導教師“善施教化,育人為樂”,以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
加大投入力度,營造學習氛圍
首先是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把職業變成專業。學校要求教師加強學習,倡導做學習型教師。每次教師會,校長都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專業理論、收看光碟、學習魏書生等名人的專題報告;聘請有關人士對教師進行各項技能包括課件制作、三筆字等方面的專題培訓等。
其次是加大校本培訓資金投入力度,盡最大所能支持教師外出學習。學校不僅積極支持教師去教育發達地區參加學習,還積極爭取承辦各項教研、培訓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便捷的受訓機會,拓寬思路,開闊眼界。
學校每年為校本培訓工作補充大量的圖書、報刊、實用視頻、電子文檔等電子類校本培訓的相關資源,為每位教師訂閱教育刊物,使教師及時獲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完善自身教育水平。
強化校本研修,促進有效學習
首先是學校領跑,搭建相互關心、相互砥礪的學習平臺。學校在教師中樹立“同事是朋友,同事是戰友,同事是老師”的觀念,倡導教師之間的合作、互助和共享,形成相互激勵、相互幫助和共同提高的氛圍。
其次是同伴助跑,在和樂團隊中找到成長的力量。教師的成長絕不僅僅是出幾節公開課、優質課,教師成長的舞臺更在三尺講臺,在每一節常態課的積累與提高上。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提高上課質量、增加自己的好課數量。近年來,學校采用同伴互助、專家引領、主題教研等形式,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實效,促進了每一位教師的專業成長。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依托電子設備,促進學生閱讀 2015年學校克服資金困難,經過多方考察引進了校園電子閱讀機(PPT),閱讀機以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和利用為核心思想,集數字圖書資源為一體的新型全媒體數字圖書館平臺。內置3000本正版授權的熱門電子圖書(PPT)。類別全面豐富,涵蓋健康生活、文學名著、少兒教育、小說傳記、社會法律、經管勵志、文化藝術、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歷史地理、哲學宗教等熱門分類,每月保持150本的更新量,還可以根據閱讀點擊量更新書籍,推薦各年級段的讀書目錄。閱讀機還有獨創的全新借閱方式,教師、學生、家長只需在終端設備上掃描借閱機上書刊的二維碼即可輕松將圖書或期刊下載到手機本地,可離線閱讀,為學生、家長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平臺。
加強課程引領,提升語文素養
利用好學校購置的電子閱讀器和閱覽室、圖書室的有效資源,與學校聘請的高效閱讀專家授課內容相結合,開設“閱讀課”。繼續深化“生本智慧課堂”,重視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讓學生們感受到“一目十行,你也可以”并非一句空話,它讓學生掌握了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能力。學校還為1-3年級的學生聘請了國學老師,對孩子們進行經典誦讀的講解與指導。誦讀經典古文、優秀古詩詞等,如此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還對孩子們的德育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閱讀是積累、是疊加,在閱讀的基礎上,孩子們的創作欲望空前高漲,學校語文組結集出版了《遼源心聲 和樂成長》學生優秀作文集,收錄了近80篇優秀學生作文。
開展閱讀活動,實施有效閱讀
學校近年來探索開展讀書實踐活動,活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老師們設計了載體供學生進行閱讀記錄,這些記錄冊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師指導閱讀有法,學生讀書實踐活動開展得

著名的書畫家、美術教育家李苦禪有句話:“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雨果也說:“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閱讀是一種精神的積累,是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載體,學校的教育離不開閱讀。
遼源路小學以學生發展為基礎,積極開展“遼源”讀書活動,按照“學生主體、全員參與、以校為主、輻射家長”的工作思路和“內容充實、形式多樣、鼓勵創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營造濃郁的校園閱讀氛圍,引導學生開展“和樂閱讀”活動,做“遼源和樂讀書小能手”。探索以課堂為主,課外校外為輔的教育模式,進 有聲有色,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素養。
學校每年還開展主題讀書節活動,全校師生以書為友,與書為伴,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開設“愛心圖書交易大集”,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布置書攤,義賣圖書,同學們用書劵自由購換自己喜歡的圖書,其樂無窮。
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讀懂孩子,尊重個性,鼓勵個性發展,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顯著特點。青島遼源路小學樹立“以人為本,為教師、學生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理念,構建了“以藝術、體育教育為基點,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為特色的全面素質教育模式,學校在“和樂”教育文化理念下,積極探索實施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研究,不斷總結完善,不斷深化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促進了學校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
2014年以來,學校根據《青島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在原有課改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實施綜合素質評價進行實踐探索。緊緊圍繞學校培養“基礎扎實、進取向上、善學樂群、身心健康”和樂少年的目標,制訂了適合本校的評價標準,為各學段實施綜合素質評價提供了參考標準。
基于培養目標,創新評價體系
學校以“為每個學生走向幸福生活創造條件”為德育工作研究課題,著眼于公民道德、人文關懷、健康身心的培養和根植,構建了“四學會、四體驗”德育目標與評價體系,即學會熱愛,體驗感恩;學會誠信,體驗擔當;學會學習,體驗快樂;學會守規,體驗禮儀。與之相對應的是“和樂娃”素養培訓工程,以及由此誕生的“和樂銀行”獎勵機制。對禮儀、責任、閱讀、健康、特長等各類的“和樂娃”進行獎勵,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的參與態度、參與過程、參與水平和參與成效。
結合課程特點,實施多元評價
首先,學校制定了各門課程的校本化質量標準及評價體系,明確了不同學科的評價目標、原則、內容、方式及結果的使用。其次,學校對所有學科的學業評價同等重視,對藝術、體育、綜合實踐等課程的評價均結合課程特點,進行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的不斷修訂完善,嚴格落實體質監測、藝術素養的評定,從而確保學生綜合素養的均衡發展。再次,校本化質量評價體系的實施與時俱進,學校通過“生本智慧課堂”“高效課堂”的教學研究,嚴格落實課程標準,不斷修訂評價手段和方式,讓評價服務于學生的成長。
評價主體多元,健全評價機制
學校堅持評價主體多元。一方面,將評價權下放給最了解情況的班主任、任課教師、同伴、家長等。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大學區發展相配套的考核評價制度研究,與聯盟校間合作探索教學捆綁式評價研究。通過幼小銜接、初小銜接、學科聯合教研、提升培訓、學年段質檢抽測的方式,既促進學校自身個體的發展評價,又帶動學校在整個學區內共同發展。多主體評價,使評價工作既相對獨立,減少相互干預;又提高針對性,杜絕主觀性和片面性,提高了評價結果的信度和效度。
學校教師多年來形成了以探究共研為基礎,素質教育為核心,研究性課程開發為途徑的整體聯動、充滿活力的教育模式,大部分教師具備一定的開發校本課程能力與知識儲備。所以學校充分利用本校教師資源,并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外聘專業教師,初步形成了“優化延展 整合拓展 開發創新”的特色課程體系化。
優化國家課程,確保無縫銜接
學校在課程上,要求每位老師除上好每一節國家課程外,更要根據班級學生情況深入拓展學科內容。近年來,學校領導和老師在共同的教研探討中,設立了以下國家課程的拓展課:語文閱讀課,要求每位品生教師每周拿出一節課結合品生教材的內容,進行語文閱讀指導的拓展;數學思維課程,要求每位數學教師,每月拿出一節課結合當前的學習內容,給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拓展;籃球技能課,要求每位體育老師雙周拿出一節課,進行籃球技能的訓練;陶藝實踐課,每雙周利用美術課上一節陶藝實踐課,低年級先用橡皮泥等材料進行初步的學習,高年級進行陶泥課的動手制作。
此外,執教教師結合課程特點每學年在教材上進行編寫修訂,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度和實效性,拓展學生們的學科知識面,提高學生全方位素質能力。
整合特色課程,促進全面發展
學校在課程特色發展上,近年來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學校特色發展方向,學生學科技能發展,學生最喜歡的課程調查問卷,家長最期望孩子學習的課程調查問卷等等,最終確立了相關的特色課程,例如學科拓展方面的低年級的硬筆書法、中年級的軟筆書法,二、三年級的國學課,五六年級的英語外教課;體育方面的一年級的形體和國際象棋,二年級的網球課,三年級的空竹課,四到六年級的體育分項選修(跳遠、跨欄、短跑);美術方面,五六年級開設了陶藝實踐課。這些課程的設立,學校都積極聯系聘請了專業教師,確保師資水平的高質。
開發選修課程,豐富課程體系為了更豐富地補充學校課程體系,再給學生以多元化的課程選擇,學校確立了“周五選修日”活動,以“語言、藝術、科普、技能”等為主題,在深挖本校教師資源的前提下,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定課程,走班制,真正讓學生自主選課,積極參與。共開發了30余門校本課程:《數字油畫》《創想屋》《魔方世界》《行萬里路》《上下五千年》《魔秀》等。學校還充分挖掘校外資源,聘請專家開設了《國際象棋》《剪紙藝術》《少年科學實驗》《網球》等課程,都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同時學校加強教師學修課程的監管力度,通過對課程內容的設置、課堂環節的設計,關注教師的引導力度,學生參與程度,學生學習深度和知識掌握廣度,讓每個孩子期待上選修課,也能真正學到東西。
一系列的舉措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學校先后獲得“山東省規范化學校”“山東省電化教育示范學校”“山東省語言文字示范學校”“山東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山東省地震科普示范校”“青島市精神文明單位”“青島市規范化學校”“青島市現代化學校”“青島市藝術教育示范學校”“青島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青島市課外文體活動示范學校”“青島市依法治教示范學校”“青島市環境友好單位”“青島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青島市交通安全示范學校”“青島市節約型學校”等榮譽稱號。
一所好的學校,能讓從她那走出去的老師和學生,在以后漫長的歲月里,無論何時想起,都會有種精神的歸屬感與內心的滿足,這就意味著學校的靈魂早已在每個人的生命之中深深扎了根。山東青島遼源路小學就是這樣一所小學,她帶給了學校每一位師生和樂的精神之源,為其以后的成長與發展作了最美的注腳。

>>四年級成長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