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鐸
(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江蘇 南通 226300)
?
拒絕偽探究 構建真認知
陳錦鐸
(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江蘇 南通 226300)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能搞重形式輕實質的偽探究,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凸顯他們的主體地位,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這才是對課改理念的把握,這才能將探究性學習的精髓融入我們的課堂.
科學探究;學生主體性;思維發(fā)展
在新課程的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一提到上課,腦海中就開始構思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質疑、猜想、實驗、討論和交流,貌似只有把所有的探究流程完整地經(jīng)歷一遍,才是真正的科學探究,才能幫助學生發(fā)展.筆者認為這種重形式輕實質的研究是對課改理念的機械化解讀,這無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我們在教學中要拒絕偽探究,要幫助學生構建真認知,著實發(fā)展他們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探究顯然不能以學生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作為目標,嚴格地講這應該是一種探究式學習.我們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展科學探究活動,首先要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觀點,讓學生能夠體會所學到的物理知識是怎樣創(chuàng)立和演變的,這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這也能讓學生以更加積極而主動的姿態(tài)投入到物理學習之中,由此培養(yǎng)學生敢于探究的勇氣,讓他們敢于質疑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且能在探究中主動探求并建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系中,學生一般是由課堂來完成知識和技能的獲得,但是課時安排、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條件的限制,我們一般不太可能讓學生完全不受約束地進行探究.真正適應高中生需要的教學應該是怎樣的呢?筆者下面就以“質點”概念的引入為例,談一談自己的實踐.
質點是為了研究運動問題的簡便而提出來的理想模型,對高中生而言,建立概念沒有任何困難,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都是直接提供基本概念,然后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進行識別即可.但是這樣的教學效果僅止于物理知識的掌握,學生根本無法顧及質點概念產(chǎn)生的緣由,因此他們的思維無法得到切實的訓練和提升.在質點教學過程中,筆者先向學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問題,例如怎樣對物體的運動距離進行測量?學生回答,用尺子即可測量.筆者進一步讓他們進行實驗:請將書本作為實驗對象,將書本從課桌的一側移到另外一側的距離為多少?學生實驗之后進行交流,有的說就是課桌的長度,有的認為要減掉書本的長度,有的認為要加上書本的長度.學生眾說紛紜,筆者則讓他們明確分歧所在.學生指出,關鍵就在于書本的長度.筆者這時進行建模前的引導:既然書本的長度成為了你們答案不同的原因,那么是否可以將這一因素忽略掉呢?學生提出不同意見:怎么可能呢?書本又不是一個點,怎能將其長度忽略.筆者繼續(xù)指出:在實際問題處理時,的確存在無需考慮研究對象大小的情形,例如一輛汽車由北京開往南京,這時汽車所通過的距離可比書本在桌面上移動的距離大多了,你有必要再考慮汽車的長度嗎?學生若有所悟.教師繼續(xù)提醒:你還能列舉出哪些運動情境中無需考慮研究對象的大?。繉W生展開討論,并結合實例進一步明確質點概念提出的意義.
一般來講,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各項要素散布在課堂內外,比如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含個體實驗和合作實驗)、實驗教具制作、課外發(fā)明制作、專題講座等等.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具體需要,對上述要素進行組合,從而讓各項因素搭配起來發(fā)揮最優(yōu)化的效果,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加一大于二”.換言之,教師對實驗的設計并不是將實驗教學元素以拼盤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而是根據(jù)教學的具體需要,對有關因素和形式巧妙組合,在它們之間建立起穩(wěn)固而妥善的聯(lián)系,從而將各項元素的效果都發(fā)揮出來,當然它們所發(fā)揮的效果都不是直接而單獨地表現(xiàn)出來,而是簡潔而綜合地體現(xiàn)出來.
[1]劉興明.淺析新理念下的物理探究教學[J].物理通報,2006(05).
[2]姜立東.物理探究教學需“突破”[J].物理教學探討,2011(04).
[責任編輯:閆久毅]
2017-05-01
陳錦鐸(1961.8-),中學高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南通市骨干教師,從事中學物理課堂教學.
G632
B
1008-0333(2017)18-00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