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至
媽媽是一名稅管員
何鳳至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手機鬧鐘在6點鐘準時響起,開啟了有著雙胞胎女兒的基層分局稅管員媽媽江楠一天的“拼模式”。
2005年“費改稅”,江楠從丹江口市交通部門轉崗到國稅辦稅服務廳工作,同時迎來了她雙胞胎女兒的降生,真是雙喜臨門。同時,雙重角色的轉變帶來的壓力讓這首《愛拼才會贏》,自此成了她多年來手機的晨起鬧鐘。
從交通部門剛轉來的業務上的“一抹黑”,到國稅基層部門的12年中“稅務業務能手”、“辦稅明星”、“十堰市十佳奉獻標兵”等一串串榮譽背后,我們可以想象經歷了什么,付出了什么。
你會覺得這只是一個平凡的基層稅務人員愛崗敬業的平凡故事,但如果我告訴你,她的愛人也是一名稅務人員,她還有一對雙胞胎女兒,而且她的雙胞胎女兒在這12年成績優異,并在營改增后不久,雙雙考上了令人羨慕的襄陽五中,你就會覺得這個家庭有點讓人刮目相看了。
有句廣告詞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優秀的母親有時候正是激活家庭幸福的密碼。江楠在工作中的拼勁,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雙胞胎女兒們。
在江楠備考“稅收業務能手”期間,加班熬夜復習是常事,有時需要集中封閉訓練,一走就是十天半個月,學習緊張的時候,全心投入,閑下來,又總會對孩子牽腸掛肚。大女兒看著媽媽在工作中的努力和堅持,她在日記里這樣默默寫道:“媽媽又要出去學習了,等她回來的時候,我也該期中考試了,我們比比誰的成績好!”因為有這樣的母親,兩個女兒在整個小學階段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不僅如此,兩個女兒還非常乖巧懂事,在去年營改增加班的那些日子里,夫妻倆人一個下戶核查營改增數據還在鄉下,一個在辦稅服務廳安裝調試新增的營改增應急備用設備。雙胞胎女兒在學校門口等著爸爸媽媽來接,可他們誰也沒來,早已經饑腸轆轆的小肚子,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學校旁邊的小飯館吃飯的人們。
夫妻倆都不知道對方加班,都以為對方會去接孩子。等他們回過神來,但忙于工作的倆人一個在鄉下回不來,一個調試設備走不開,他們只有拜托孩子同在一個學校的單位同事去接孩子。
同事去接的時候,看著兩個小姑娘正看著路邊攤有人吃著牛肉面,問道:“你們怎么看著別人吃飯,是不是都等餓了?”姐姐歪著小腦袋笑著說:“才不是呢,媽媽在家給我們做了好吃的呢,我們只是在看別人吃的飯是不是地溝油哩!”聽到這幽默懂事的回答,讓人有點心酸,同時也感到一種溫暖的力量,在營改增中付出的不僅僅是一線的稅務人,還有他們身后的幕后小英雄。
家庭幸福之路總是鮮花爛漫,引人神往。在中國的家庭觀念里,父母功成名就,事業有成,也許不算真正成功,真正可貴的是看到子女健康,學業有成。
江楠的工作中能干能拼,對于江楠來說可能不是最難的,最難能可貴的是身為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媽媽,當營改增遇上了女兒的“小升初”,作為一個母親她何去何從?
江楠的兩個女兒都非常向往襄陽五中,雖然這所學校遠離丹江,實行嚴格的寄宿制,但兩個女兒早已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形成了獨立堅強的性格。而這所學校考試、選拔的嚴苛,在當地的父母中都有所耳聞。
“怎么辦?我是逃避退縮,還是迎難而上?”江楠的心中也有矛盾。作為一線稅管員,營改增是當下工作的重頭戲,她責無旁貸,而作為母親,她也不能眼看女兒錯過心儀的學校,矛盾過后,她的答案是——帶著女兒一起拼!
她所在的股室負責著房地產、建筑業的134戶企業營改增任務。白天忙著下戶輔導,從CA證書下載到開具發票,從發票認證到網上申報,手把手地教,一戶一戶進行輔導,有時都忘記了下班時間;晚上回到家里,幫助孩子拓展課外知識,摸擬面試環境,利用空閑時間帶著女兒進行體育訓練,與她們交流父母在工作中的感受,教育她倆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陪著孩子們復習備考……
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終于,她所負責的所有營改增納稅人,都順利的開具發票,成功申報;而她的兩個女兒,也雙雙考入向往的襄陽五中就讀。
在前不久她剛剛當選“十堰市十佳奉獻標兵”時,她的發言標題就是《帶著女兒一起拼》,說起了她的女兒,她總是滿滿的幸福洋溢在臉上,女兒在新學校里也是一切順利,這也許是她辛苦工作后收到最好的禮物。
生活,就是這樣,當你扛下了上天拋下給你的所有的難,當你回頭,你會發現,你當初踏下的腳印,都是一句句詩行,都成為可以細細回味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