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輝
如何避免私車公用的稅務風險
程輝
私車公用,是指企業員工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以私家車為企業提供的支持或服務,包括代替班車上下班、取代公出打車,甚至以自己的車身為企業提供廣告支出等。與小汽車有關的費用,主要包括購置費用,持有期間各類規費、保險費、維護修理費用,以及運行費用。
(一)增值稅的處理
員工購買的車在會計上不可以登記為公司的固定資產。《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七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所稱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基于此規定,在會計上登記為企業的固定資產,必須是固定資產是企業擁有和持有的,即固定資產的所有權在企業名下。公司員工自己購買的車輛,在當地車管所登記的是員工本人的名字,機動車發票上的收票人也是員工本人。因此,員工購買的車在會計上不可以登記為公司的固定資產。
員工購買車的增值稅進項稅不能在公司進行抵扣。《增值稅暫行條例》條例第十條和細則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對企業購入的應征消費稅的摩托車、汽車、游艇取得提增值稅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由于私家車的車主是公司員工而不是公司,所以員工個人購買的私車與公司無論簽訂私車公用協議還是簽訂私車租賃協議,該車購進時的進項稅金都不可以在公司進行抵扣。
私車公用開具的租賃發票,原則上能抵扣增值稅進項稅。員工個人或其他個人與公司簽訂租車協議,公司支付給員工或其他個人的租金,可以申請代開的發票。《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辦法(試行)》(國稅發[2004]153號)第六條規定:“增值稅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需要開具專用發票時,可向其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代開。”第五條規定:“增值稅納稅人是指已辦理稅務登記的小規模納稅人(包括個體經營者)以及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可予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納稅人。”如果小規模納稅人(包括個體經營者)與公司簽訂私車租賃協議,可以將租金到當地稅務部門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則公司可以抵扣3%的增值稅進項稅;如果員工個人與公司簽訂租車協議,則員工個人到當地稅務主管門只能代開租賃業普通增值稅發票,不能夠抵扣增值稅進項稅,但有些地方也有特殊的規定,比如北京地區,根據京交運發[2014]483號《嚴禁汽車租賃企業為非法營運提供便利的通知》,不再給私人租賃汽車開具租賃發票。
公司使用私車發生的汽油費、修理費的進項稅額可抵扣。《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1、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2、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3、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4、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5、本條第1項至第4項規定的貨物的運輸費用和銷售免稅貨物的運輸費用。”不能抵扣增值稅進項稅在稅法上采用的是列舉法,因此員工私車與公司簽訂私車公用協議或私車租賃協議的車用于企業使用,用于生產經營所耗用的汽油費及修理費如果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其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
(二)企業所得稅的處理
公司使用私車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費用,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的有關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所稱的合理支出,是指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資產成本的必要與正常的支出。企業發生的費用支出必須同時滿足上述規定的真實性、相關性及合理性方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在私車公用協議中定額約定的企業真實發生的與取得收入相關的汽油費、過路過橋費、停車費等,符合《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的支出,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但是應由車主承擔的汽車本身的支出如:車輛保險費、車輛購置稅、折舊費等不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租賃合同約定的租金,如果到當地稅務部門代開發票的情況下,準予在企業所得稅前進行扣除。在租賃合同約定用途并由公司承擔的汽油費、過路過橋費、停車費等,在取得發票的情況下,則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但不能在租賃合同中約定應由車主承擔的汽車本身的車輛保險費、車輛購置稅、折舊費等支出,否則不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進行扣除。
(三)個人所得稅的處理
三種方式對員工個人所得稅的稅務影響不同。公司使用員工車輛,有以下三種方式:
一種是直接給職工發放車補或者允許員工在公司憑發票報銷一定的費用。公司與員工簽訂租賃合同的,支付給員工的租金等費用,員工向稅務機關代開發票是按“財產租賃所得”計算繳納個稅。
第二種是員工和公司簽訂租賃合同,公司租用員工車輛并支付租賃費用。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的規定,工資、薪金所得,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同時,《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取得補貼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6]245號)第一條規定,因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而以現金、報銷等形式向職工個人支付的收入,均應視為個人取得公務用車補貼收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在沒有簽訂租賃合同,也沒有簽訂私車公用協議書,只是支付給員工車補,或者允許員工拿票在公司報銷一定的費用,則員工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稅。
第三種是公司與員工簽訂私車公用協議書,在協議中定額約定由公司承擔的汽油費、過路過橋費、停車費。如果公司與員工簽訂私車公用協議書,在協議中定額約定實際經營中發生的并由公司承擔的汽油費、過路過橋費、停車費,不屬于員工在公司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不繳納個人所得稅。
首先,簽訂用車書面協議。公司應與“私車公用”的員工簽訂用車書面協議,約定的條款必須明確車輛的使用情況及其費用分攤方式。比如:個人必須將車輛交由企業保管并使用,個人不再隨意使用,滿足公司業務需要為主要目的,接受公司統一調度。同時公司應保存汽車行駛證、駕駛證、身份證和保險單據等復印件。根據目前的增值稅進項稅抵扣辦法,一般納稅人取得專用發票的,只要在規定的期限內通過認證,進項稅額就可以抵扣。并且相關的費用確實是公司使用汽車發生的,發票也是開具給公司的。因此,公司使用員工個人汽車支付費用相關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
其次,建立嚴格的公務用車制度。企業必須建立嚴格的公務用車制度,對車輛的使用原因、時間、地點、使用人員等進行規范,履行內部申請和審批制度,做好車輛使用記錄,否則也容易被視為不能分清個人消費還是企業費用,從而導致不允許稅前扣除。企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員工的車經常為公司業務所用,所發生的相關油費、過路費等,有的企業直接計入交通費,差旅費。這樣是不妥的,存在稅務風險。
再次,健全相關資料。出租車輛的自然人去稅務機關代開汽車租賃發票(一般需要準備資料原件和復印件:機動車登記證、車主和經辦人身份證、貼印花稅的汽車租賃合同)。
最后,及時做好稅費處理。對于費用報銷的范圍,基于一般經營租賃物的消耗可以稅前扣除的原則,允許扣除相關費用。但是必須區分該費用是否具備相關性,一般認為與車的使用相關的汽油費、過路過橋費和停車費可以扣除;與車本身相關的車輛購置稅、折舊費以及保險費,因為租不租都會發生,作為不相關費用不得扣除。從實質上看,私車公用發生的費用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列支,但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公司與員工簽訂租賃合同。但若無償使用會有稅務風險,稅務機關可能會核定租金要求納稅。在租賃合同中約定使用個人汽車所發生的費用由公司承擔。租賃支出和承擔的費用能取得發票。員工取得租金可以申請國家稅務機關代開動產租賃發票。費用支出屬于使用汽車發生的,對應該由員工個人負擔的費用,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列支。
可以在所得稅前列支的汽車費用包括:汽油費;過路過橋費;停車費;不可以在所得稅前列支的汽車費用包括:車輛保險費;維修費;車輛購置稅;折舊費等。
私車公用對企業來說的另一個稅務風險,就是個人所得稅扣繳問題。哪些所得應該扣繳個人所得稅,究竟該按哪個稅目扣繳個人所得稅?如果少扣繳個人所得稅,根據《稅收征管法》的規定,對公司要罰款,對個人還要追繳稅款。企業支付個人車輛的支出,需按以下方法扣繳個人所得稅:1.公司與員工簽訂租賃合同的,支付給員工的租金等費用,員工按“財產租賃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還要交納增值稅);沒有簽訂租賃合同而支付給員工的所得,員工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2.支付個人車輛的支出采用報銷形式的也應扣繳個人所得稅。公司對使用員工汽車發生的費用采用報銷的形式,本來不屬于員工個人的所得,但按照稅法的規定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因此,對于存在“私車公用”現象的企業,建議企業做好上述幾點要求,保存內部車輛使用證據,以證明業務發生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減少稅企雙方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