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二中學(730700) 王合榮 ●
導學案與微課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研究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二中學(730700) 王合榮 ●
在物理的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導學案與微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的難度,比較容易達成教學目標,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微課;導學案;高中物理;教學模式
導學案是教師集體備課,教師集體探討、研究,遵循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教師集體探討、研究,集體制定出的教學方案,主要作用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輔助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案;微課是遵循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實踐要求,將多媒體作為主要信息載體,將教學目標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一個知識點的形式錄制成視頻短片,微課的特點是時間較短,具有比較強的針對性.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近年來比較受廣大教師的關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微課的主要形式是用視頻來展現,這樣能夠很好的縮短教學時間,因為微課本身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夠起到很好的幫助.采用微課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怎樣選取既有針對性又有實際意義的題材?這個問題是高中物理教師,普遍面臨難度比較大的問題.物理學科的本身特點決定,本身具有邏輯性比較強,內容比較抽象的特點,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大部分學生都認為物理這個學科比較難,高中物理教師將微課這個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過程中,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難題,但是想要應用好微課組織教學,那就需要先用導學案,充分發揮本身的優勢,這就需要教師選擇合適的物理題材,學生對合適的物理題材,選擇針對性的研究和探討,從而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
比如說我在講授“向心力”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就將微課模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向心力”這一個地方的相關知識,在授課之前,我對這一章節的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充分掌握這一章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與學校的同事共同研討這個問題,每個教師都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然后再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最后將研究題材定為“向心力的來源”,在理解這個問題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受力分析,還能夠準確的計算力的相關物理題.將微課模式運用到課堂教學時,導入研究題材之后,導出小車試驗.我將受力分析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的重點,同時注重學生方法和技巧的培養,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不斷地講授知識,學生靜靜地接受知識,所講授的內容并沒有很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致使學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增加物理學習的難度,如果能夠將導學案與微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
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微課教學過程中是很重要的,教師將研究的題材確定好之后,引導學生整個過程都參與探究學習活動,通過學生的參與,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成微課教學模式的教學目的.為了能夠更好地在高中物理課堂上運用微課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導學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自主學習的重要作用,教師一定要對教材和學生有充分的了解,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研究和探討,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微課的主要題材,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掌握物理知識.
還以“向心力”為例,教師在用微課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時,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個人能力有充分的掌握,我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將研究的主要題材定為“分析力”,將這個“分析力”引出之后,我指名讓學生回答,在水平面上,小車都能夠受到哪些力?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知識回答道:拉力、重力,然后我進一步提醒,在水平面上還有別的力嗎?在我的進一步追問下,學生就找到了正確的“支持力”答案.然后我繼續引導學生對主要研究題材“向心力的來源”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
我們要充分遵循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微課教學模式下,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后找到相應的結論,能夠提高學生對物理的掌握程度.
在物理的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導學案與微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在教師角度來說,能夠更加重視微課的重要性,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課堂教學都能夠更加的認真負責,教師對學生科學準確的評價,在微課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教師才能夠及時調整微課的教學方法,利用微課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的在微課中獲得收獲.
綜上所述,選取合適的題材才能夠促使微課合理運用導學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微課教學過程中,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才能夠將導學案與微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的難度,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利用微課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以上就是我對導學案與微課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簡單研究,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值得借鑒的地方.
[1]張旸,蒙澤察.“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的價值、限度與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14(07):10-17.
[2]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19(16):24-32.
[3]歐平,張明雪.以加速度概念的建立淺談高中物理概念教學[J].學周刊學術研究,2013,23(10):60-61
[4]張紅艷,龍榮培.試析翻轉課堂在國內本土化實踐過程中的挑戰[J].文教資料,2013,07(14):158-159.
[5]羅天蘭,王忠華.微課的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綜述[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45(17):90-93.
G632
B
1008-0333(2017)06-00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