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劉銳,曾敬,劉穎,陳晉,鄭弘,劉長俊,郭懷蘭
(1.湖北醫藥學院預防醫學教研室,湖北十堰442000;2.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中醫科,湖北十堰442000)
地方高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循證醫學認知及態度調查
王靜,劉銳,曾敬,劉穎,陳晉,鄭弘,劉長俊,郭懷蘭
(1.湖北醫藥學院預防醫學教研室,湖北十堰442000;2.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中醫科,湖北十堰442000)
目的解地方高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對循證醫學的認知及態度,為提高本科生循證醫學教學水平提供依據。方法采用自制問卷,對大學三年級314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涉及循證醫學知識的相關課程開課前后進行兩次調查。結果發放問628卷份,有效問卷596份。學生獲取循證醫學知識的途徑主要通過課程,學術講座和醫學雜志;49.6%的學生學對認為循證醫學是最佳證據和臨床經驗及患者價值的結合,學習循證醫學可以指導臨床科研和提高業務水平,但77.5%的比例認為循證醫學有助于發文章。學習循證醫學的困難主要集中在英語水平和文獻檢索方面。結論地方高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對循證醫學的認知程度較低,但對循證醫學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應針對學生的背景和需求開展循證醫學教學。
醫學生;循證醫學;教學;調查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門新興的臨床基礎學科。其目的是以臨床流行病學為學術基礎,將最新最佳的研究成果應用于臨床醫療實踐,促進臨床醫療決策的科學化,提高醫療質量[1]。1982年,加拿大的麥克瑪斯特大學率先對住院醫進行了“以患者問題為中心的咨詢課程培訓”,其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當今循證醫學實踐的雛形[2];1992年JAMA雜志上開設了循證醫學專欄,發表一系列總結性文獻,標志著循證醫學的正式形成,從此,循證醫學作為一種對臨床醫生的新型培訓措施,受到了各國臨床醫學界的關注和重視[3]。2000年之前,美國就有20%以上的大學開設了循證醫學課程;澳大利亞則將將循證醫學列為醫學生的臨床基礎學科,納入必修課程;英國、荷蘭、意大利等國也以對全科醫師進行循證醫學培訓[4]。現在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都已經醫學本科生、研究生和繼續教育課程中引入了循證醫學。四川大學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于2000年率先在我國將循證醫學列入本科生、研究生、住院醫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教學計劃,相關教學實踐和研究最早也最多[5-6]。在湖北省,華中科技大學對臨床專業七年制醫學生及研究生開設循證醫學課程,武漢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三峽大學的循證醫學教學也主要面向研究生[7]。上述大學的循證課程均為理論教學為主,與臨床實踐的實際應用結合較少。我校為省屬地方高校,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方面與其他部屬院校不同。本文僅在預防醫學和文獻檢索兩門課程中就循證醫學的部分方法學對本科生做了相應介紹,未涉及具體的實踐,更沒有與相應的臨床問題進行結合,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為更好將循證醫學引入臨床本科教學課程體系,本文對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學生進行了循證醫學認知及態度的調查。
1.1 研究對象湖北醫藥學院2010級臨床本科專業五年制本科生。
1.2 研究方法
1.2.1 第一階段調查為課前調查。2013年3月,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在預防醫學和文獻檢索課程涉及循證醫學內容課程開課前,用自編問卷對2010級本科生進行循證醫學認知及態度的第一次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每月閱讀文獻情況;對循證醫學概念、應用、方法的了解;學習循證醫學的意愿。
1.2.2 第二階段調查為課后調查。2013年7月,在預防醫學和文獻檢索課程結束后進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對循證概念、應用、方法的了解;學習循證醫學的途徑;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障礙;相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軟件進行調查表錄入,采用SPSS軟件對調查表進行統計描述和比較,構成比和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課前調查結果參與調查學生314人,173名男性,141名女性。67.2%的學生沒有文獻閱讀習慣,10.6%的學生每月閱讀文獻1篇左右,21.5%的學生每月閱讀文獻2~5篇,每月閱讀文獻6篇以上的占0.6%。男性和女性閱讀文獻情況相似。58.3%的學生沒有聽說過循證醫學。
聽說過循證醫學的學生中,51.1%的學生認為循證醫學就是文獻檢索和meta分析,45.8%學生選擇循證醫學是最佳證據、臨床經驗和患者價值的結合。
聽說過循證醫學的學生了解循證醫學的途徑:58.6%的同學通過網絡知道循證醫學;58.9%的同學通過課程知道;36.0%的同學選擇醫學雜志;35.5%的同學通過學術講座,24.8%選擇與同學交流獲取信息,學習意愿、目的和動機方面:53.8%的學生愿意學習循證醫學,36.0%的學生學習意愿一般;72.9%的學生認為循證醫學可以指導臨床科研,50.5%學生認為可以提高業務水平,54.3%的學生認為可以更好為患者服務,但選擇發表文章的學生占到69.0%。
學習存在的困難方面:59.8%的學生認為英語水平是循證醫學學校過程中的主要困難,其次是文獻檢索及全文獲取困難,認為統計學方法是主要障礙的占43.8%。
2.2 課后調查結果文獻檢索和預防醫學課程結束后,參加課后調查的學生為284人。女生134人,男生150人。文獻閱讀方面,53.5%的學生沒有閱讀文獻,21.8%的學生每月閱讀1篇文獻,閱讀2~5篇的學生占19.0%,5.6%的學生文獻閱讀在每月6篇及以上。
學習前后學生對循證醫學定義、學習目的及學習障礙等理解的變化。對循證醫學定義的理解方面,認為循證醫學是最佳證據和臨床經驗、患者意愿結合的比例升高至49.6%。但改比例在開課前后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學習目的方面,選擇發表文章,指導臨床科研,提高業務水平,更好為患者服務的比例均有所身高。學習障礙方面,英語水平為學習循證醫學的主要困難,但認為統計學方法難以掌握的比例下降。見表1。
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到文獻檢索、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臨床醫學及其他學科都涉及了循證醫學的方法和應用。表示繼續學習和關注的比例為72.5%,認為應該獨立開始循證醫學的比例為65.5%。認為循證醫學應在一年級開始的比列為50.0%,認為在二年級開始較好的為21.9%,認為在三年級開始學習的為21.9%,認為在四年級以后開始的為10.9%。
調查結果表明:臨床醫學5年制本科專業學生對循證醫學學習興趣較強。通過文獻檢索及預防醫學的相關講授,對循證醫學有了一定了解,但對循證醫學的理解較為膚淺,對循證醫學的應用認識不夠,停留在檢索文獻,撰寫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層面。
本校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的文獻檢索和預防醫學開設在三年級上學期。兩門課程均涉及循證醫學相關知識。由于課時所限,兩門課程涉及的重點不同。文獻檢索課程主要介紹循證醫學中查找文獻的方法,而預防醫學的流行病學部分主要介紹循證醫學的用途,預防醫學的醫學統計學部分主要教授如何做meta分析的統計學知識。因此在預防醫學和文獻檢索課程結束后,學生對循證醫學的認識沒有發生本質性變化,相反,認為循證醫學是查找證據的科學比例上升至21.1%。說明相應學科在介紹循證醫學時,對于本學科重要性的強調,限制了學生對循證醫學的全面認識。
學習目的方面,大多數學生認為循證醫學可以指導臨床科研,提高業務水平,更好的為患者服務。但選擇發表文章為目的的比例從69.0%上升到了77.5%,表明教師在講授循證醫學用途時,片面強調了循證醫學在撰寫文獻綜述方面的作用,可能對學生有一定誤導。但學生對于循證醫學應用的大方向認識基本正確,有將循證醫學用于科研、工作的意愿。
學習途徑方面,學生獲取循證醫學信息方式主要通過課程及網絡,學術講座也占相當比例。學習循證醫學的主要困難英語水平排在第一位,主要與高層次的醫學文獻均以英文發表有關,提示良好的英文基礎可以為循證醫學的學習提供便利。地方高校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較差,加強專業英語的教學與培訓,對循證醫學的教學開展有促進作用。文獻檢索方法位列學習困難原因的第二位,循證醫學需要使用最佳最全面的證據,文獻檢索方法的掌握是學好并用好循證醫學的關鍵,今后應加強相關學科的理論教學和實踐。選擇統計學方法是循證醫學學習中困難的比例從課前的45.3%下降到了36.6%,對于普通醫學學生來講,循證醫學對于統計學方法是以用為主,不強調方法學的創新,在統計學課程的講授中強調這一點,有助于學生對循證醫學方法的接受。
學習完文獻檢索和預防醫學關于循證醫學的內容后,學生對于循證醫學的關注程度進一步加深,65%的同學希望能單獨開設循證醫學課程。大部分學生認為循證醫學應該早期開設,這也反映了學生對查證用證方法的求知欲望,同時也與醫學課程設置有一定關系(三年級以后周課時量增加,早期開設學習時間相對充足)。循證醫學作為一門方法學,也適合醫學教育的各階段[8]。
總之,本次調查反映了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學生對循證醫學的認知及態度。學生對循證醫學的認知層面較為膚淺,對循證醫學的方法學習不夠,缺少在實際中使用循證醫學方法的機會和鍛煉。相關部門應針對學生的需求,結合醫學本科生培養目標,整合文獻檢索,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相關課程,更好地開展循證醫學課程。
[1]Sackett DL.Evidence‐based medicine[M]:Wiley Online Library,2000.
[2]李靜,李幼平.循證醫學與世紀醫學教育[J].中國循證醫學, 2001,1(2):71-73.
[3]Group EMW.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JAMA,1992,268 (17):2420-2425.
[4]張鳴明,李幼平.循證醫學的起源和基本概念[J].遼寧醫學雜志,2001,5(5):225-227.
[5]呂卓人.循證醫學應該成為世紀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3,3(4):277-279.
[6]陳進,李靜,李幼平.循證醫學教學——高等醫學創新教育實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3,3(4):273-276.
[7]陳進,劉關鍵,李靜,等.我國部分醫學院校循證醫學教學實踐情況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5,5(12):955-957.
[8]黃進,趙宇亮,余鈺,等.醫學教育改革中的循證醫學[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4):437-440.
A Survey of Know ledge and Attitude Related to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urse in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Wang Jing,Liu Rui,Zeng Jing,Liu Ying,Chen Jin,Zheng Hong,Liu Chang-jun,Guo Huai-lan
(1.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 edicine;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he Hospital;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Hubei,442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now ledge and attitude relate to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in the medical undergraduates,and provide eviden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EBM course.Methods We investigated 314 medical undergraduates at third grade two times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time of the semester that courses concern to EBM carried out.Results There were 628 questionnaires and 596 of them were valid.The way that the undergraduates learn about EBM mainly by courses,academ ic seminars,and network.The proportion that select EBM combines the patient’s preferences with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the best research evidence was 49.8%.Most students believed that EBM could 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s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evel,but at the same time,77.5%of them thought EBM could help them publish articles more easily.The main difficulty during the study process was the English proficiency.Conc lusion The know ledge to EBM in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s low,while the attitude toward it is positive.EBM course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and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Evidence-based medicine;Teaching;Survey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02
湖北醫藥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2011025)
郭懷蘭,E-mai l:hlanig@hotmai 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