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渤海大學 教育與體育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影子教育發展的社會學原因及趨勢分析
李穎
(渤海大學 教育與體育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影子教育現象遍及全球,發展迅速。國內外關于影子教育的實證研究顯示,影子教育的規模大,教育補習參與度高,影響因素復雜,補習質量參差不齊,補習內容與學校考試緊密相關,且目前對補習質量缺少規范性要求。通過對影子教育現象的社會分層以及文化建構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人們選擇影子教育與學校教育發展水平有關,與社會分層和社會文化有關。而影子教育的發展趨勢是:影子教育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消失;課外補習的“影子”功能會逐漸減弱;影子教育的質量將被重視。
影子教育;發展趨勢;社會學;管理策略
私人課后補充性的補習(Privatesupplementary tutoring)因其模仿學校教育或與其平行被稱之為影子教育(Shadoweducation)。近十幾年來,影子教育現象遍及全球,發展迅速。同樣,我國的補習機構和私人補習班也大量出現,眾多家庭花費不菲,投資在影子教育中。強大而規范的學校系統似乎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這種強烈的需求現象背后究竟有怎樣的原因呢?國內外學者對此有大量的研究。
(一)國內外影子教育規模
1.教育補習參與度
201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奧地利有20%的家長會為孩子聘請補習老師[1]。2012年,埃及的官方調查顯示,在中學階段有81%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有50%左右的孩子接受過課外補習[2]。一項2011年對香港1 624名學生的調查顯示,54%的9年級和72%的12年級學生在接受課外補習[3]。在日本,2007年的調查顯示,有16%的1年級學生接受了課外實習,這種比率隨著年級的增長在不斷地增加,到9年級時達到65%。另外,還有7%的9年級學生在家接受私人家庭補習[4]。在南歐,由于有著家庭教育傳統,所以他們認為接受輔導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補習參與率最高的希臘達到了74.9%[5]。而北歐,并未出現大量補習潮,他們保持著學校滿足學生需要的傳統。他們能保證學業落后的學生跟得上同齡人,同時也會給學業優秀的同學提供知識擴展的空間,不需要額外到補習班去。在東亞,諸如日本、韓國,雖然有強大的學校系統和能干的老師為學生提供幫助,但影子教育依然廣泛存在。2014年,在基于兩萬名學生樣本的隨機調查中,我國初中生參加課外補習的比例為47.3%,其中,參加學術類和興趣類課外補習的比例分別為33.2%和29.3%,兩者均參加的比例為15.1%,參加學術類課外補習比例明顯高于興趣類課外補習[6]。
2.教育補習參與時間
2011年,馬克·貝磊(Bray,M.)對歐盟地區影子教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形成了首份針對整個歐盟地區的調查報告——《影子教育的挑戰:歐盟家教及其對政策制定者的影響》。報告顯示,歐盟大多數學生每周參加補習的時間為1-6小時,極少數為7-10小時[7]。2014年,我國學者劉輝對廣州市影子教育調查結果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一周課余補習時間維持在20至29個小時,占整個樣本數據的34.26%,占參加補習群體總量的52.56%[8]。
(二)參加補習的影響因素
我國學者薛海平、丁小浩在對城鎮學生補習的研究中發現,城鎮學生參加教育補習的可能性隨著家庭的撫養負擔加重而降低,隨著父母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升高。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其子女參加補習的可能性越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參加教育補習的可能性也越高。具體來說,父母的文化程度每提高1年,其子女參加教育補習的可能性就提高1.059倍。公辦學校的學生參加教育補習的可能性要顯著高于民辦學校,就讀學校質量越好的學生越可能去參加教育補習[9]。
程黎等學者的研究也發現,中等水平學校學生數學補習行為最積極,母親受教育水平較高,子女參加補習行為較積極。除了學校和家庭的因素外,學生個體的因素,如年級和學業水平都對其補習參與行為有影響[10]。
坦塞爾和波爾坦(Tansel and Bircan)在研究土耳其的影子教育時發現,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家庭居住地點、戶主年齡、子女個數、是否單親媽媽家庭等因素對小學生是否參加課外補習有顯著影響[11]。
(三)補習內容與質量
學生的課外補習通常基于兩種考慮:其一,提高學業成績,在學校教育之外尋求學術課程成績的領先或補差。這種補習常與學校中的核心課程有關,語文、數學、外語會成為主要的補習項目。其二,滿足興趣、才藝方面的進步要求。這種補習通常涉及非學校核心類課程,如舞蹈、音樂、體育、科技等類別。在各門具體學術課程中,參加英語課外補習比例最高,為23.3%;其次為普通數學,為20.2%;緊接著是語文/作文,為11.0%;參加奧數課外補習比例較低,為4.0%。在興趣類課外補習中,參加音樂/樂器課外補習比例最高,為10.6%;其次為體育,為8.5%;參加棋類最低,為2.4%[12]。
對于課外補習的質量,更多的研究是有關補習的效果層面。張羽等人對北京市某初中全樣本學生的9年追蹤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小學1年級參加語文或者數學課外補習對初中相應學科的初始成績有負影響,小學高年級參與補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初始成績,但對初中三年的學業增長速度有負面影響[13]。
史密斯(Smyth)對愛爾蘭的課外補習研究發現:將同類學生進行比較,接受過課外輔導的學生和其他學生在期末考試成績方面沒有顯著差異。較之那些沒有接受課外輔導或參與度較低的學生,那些參與強度較高的學生(即前三個月用于課外輔導的時間超過20小時)在考試成績上沒有任何優勢[14]。
(一)影子教育存在的原因
1.學校供給層面的原因
從世界各國影子教育發展的情況來看,大量家庭選擇影子教育,意味著現有的學校教育體系不能夠充分滿足人們的需要。一方面,學校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不公平現象。“教師對學業成就高、家庭社會地位高、在班級中擔任較高職務的學生表現出較高的互動頻率”[15]。這使得不少家長被迫讓孩子在課外補習機構,接受“補差”。另一方面,學校教育不能滿足學生及其家庭的需要。首先,班級授課制通常班型規模較大,教師常常沒有足夠的精力照顧到所有學生的發展。而在補習機構,通常班型規模較小,有的補習機構甚至可以為孩子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因為合理的服務或者因為已經支付費用,常會讓學生認同補習學校的老師而對本學校的老師產生抵觸感。其次,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由于個性、天賦、愛好的差異,學生對不同社會領域的探索也存在著不同的興趣以及需要。然而,從學校所能提供的學習機會、學習內容以及學習質量來看,尚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而,有條件的家長會支付大量的教育費用為孩子提供相應的補習。
2.選擇影子教育的社會分層與文化變遷原因
(1)教育在社會分層中的重要地位影響人們對影子教育的選擇
人們無法忽視社會分層的實際存在,也意識到社會階層流動不是輕而易舉的。自馬克思·韋伯把社會階級劃分為作為整體的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技術人員、缺乏財產的知識分子與專業人員以及在財產和教育上獲得優勢的階級以來,對社會階層的劃分不再僅僅局限在人與生產資料之間關系的唯一標準上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報告》將我國社會劃分為十大階層,并且根據人擁有組織資源、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的多少和有無,劃分為“五大社會經濟等級”。在這種劃分中,教育作為重要的社會資源影響著人的社會地位,也成為個人向上層流動的階梯。由是觀之,借由教育爭取更好的社會階層,必然成為更多人的共識。為實現向更高社會階層的流動,人們可使用的資源有限,只有教育還有機會拼一把。因而眾多的家庭將自己收入的很大部分放在孩子的教育上,特別是花費不菲資金資助孩子進行課外補習。
(2)人生而不平等的現實加劇了人們對影子教育的選擇傾向
父母的社會階層影響了家庭收入、價值觀念以及教育觀念,也會直接或間接對學生的受教育年限以及占有教育資源的多少產生影響。“從社會意義上來說,一個公正的教育體系可以導致父母的社會和經濟地位對于子女機會的影響降至最低。”[16]有研究表明,世界主要國家的家庭教育支出與社會公平呈現出反方向變動關系[17]。也就是說,較低的私人教育支出和學費支出會帶來更大的社會公平。但事實上,所出身家庭的社會階層是兒童自己無法選擇的,同樣也是家長沒有辦法在短時期內可以改變的。如美國的哈特和萊斯利(Hart and Risley)的研究顯示,在日常教育中就存在教育資源差異現象,在職業家庭中孩子們聽到的平均字數是每小時2 150個,在工人階級家庭中是每小時1 250個,而在福利家庭中是620個。在職業家庭中,平均每小時兒童會受到32次表揚和5次批評,在工人階級家庭中是12次表揚和7次批評,而在福利家庭中表揚次數為5次,批評次數為11次[18]。父母良好的表達方式,會為孩子的教育做好準備,增加他們的自信。這種人生而不平等的狀況使得更多家庭愿意付出一定的代價來改變下一代這一現狀,特別是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在影子教育中繼續接受額外的教育。
(3)文化適應與文化建構影響著人們對影子教育的選擇
一方面,當社會發展進入到以知識化、信息化和大眾消費為特征的后工業時代,受教育程度對于人們的生存狀態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因而,家庭對孩子的受教育狀態都極為關心,也希望能夠在教育中取得優勢的地位來適應劇烈的社會文化變遷。學校教育之外的影子教育,自然也就成為家庭教育支出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每一個社會階層都有其自己的亞文化。“教育具有文化資本的再生產功能,并能維護精英階層的利益和純潔性”[19]。布迪厄在《區隔: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一書中指出文化屏障的存在。同一社會階層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有共同的話語,通過教育、環境熏陶而形成的身體化文化資本最具正統性。知識、教養、技能使其有能力解讀相應水平的文化消費品所包含的象征意義,也能產生與之相應的文化消費行為。處于精英階層的家庭會不吝惜重金讓孩子保有本階層文化的特質,去學習諸如音樂、繪畫等方面的文化,這些都有賴于影子教育提供相應的服務。而不屬于某一階層的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入這樣的圈子,因此也會不遺余力地向影子教育尋求幫助。
(二)影子教育的發展趨勢
1.影子教育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消失
首先,由于社會分層的客觀存在,人們對較高社會地位的必然需求以及為保持精英階層所特有的文化或實現文化階層的跨越,也會選擇去校外機構接受培優的教育。
其次,從學校滿足個體需求的情況來看,如果學校教育不能夠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化需求以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校課程的學習,則影子教育變成了學生及其家庭求助的主要對象。另外,“高費用的富有經驗的私人教師負責了大量的學校課程”[16]83,使得其他同學因缺少充分的幫助而造成學業落后。若學生在學校里不能夠獲得相應的幫助,其家庭通常選擇支付相應的費用來完成補差。
最后,從各國影子教育發展的規模、學生及其家庭參與的內容和參與程度來看,影子教育成為更多人的需求。這種狀況加劇了學業競爭,也使更多的人有加入進來的趨勢。可以說,不解決學校教育自身的問題,影子教育將會長期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趨勢。
2.課外補習的“影子”功能會逐漸減弱
由于教育公平作為國家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政府紛紛通過努力提高學校教育的質量來解決本國教育公平問題。例如在日本,國家限制學校教師額外收費補課。我國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20]。當更多資源投入到學校教育中去,更多優秀的教師秉持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為學生服務,使用更合理的評價機制來引導學生發展,那么,就會使學生在學業上出現的問題能在校園中得到有效的解決,他們的人格成長也能得到充分的關護,他們不必再重復花費求助于影子教育來解決學業問題。當所有學校應完成的功能得到充分履行之后,課外補習的“影子”功能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抑制,而它們作為培優或補益學校教育的多樣化功能將會更加彰顯。
另外,學生的學業成績及成長與家長的輔助是分不開的。父母的陪伴、關心、交流、鼓勵對兒童健康成長以及學業進步都有影響。有研究發現,普通中學學生家長親自輔導學生學業的時間是每周平均1.39小時,而重點中學家長則達到了2.16小時。這與學生父親的學歷水平呈正相關關系,與家庭收入也呈正相關關系[21]。有研究表明,那些沒吃早餐上學的孩子學到的東西比別人少;晚上父母在他們放學后不在家的時間越多,他們的孩子越有可能在成績測驗中排在后面。在家庭缺乏鼓舞的情況可能導致對孩子無法挽回的傷害,而且可能成為導致孩子智力障礙的原因[16]67。有時不僅枉花金錢,學業成績變化不大,甚至還會缺失對兒童人格成長上的問題的關注。可以說,當家庭教育的時間和質量提升時,就能減少盲目的對影子教育的依賴程度。
3.影子教育的質量將被重視
進入21世紀,各國在教育發展上幾乎一致認為,提升教育質量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有質量的教育系統定義為“可以有效地服務于教育目的,能夠持久地適應和滿足發展的需求,促進教育公平,有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確保學習者有效學習的系統”[22]。特別是在教育預期產出層面,他們提出兩個維度:一是能力維度,包括學習者通過教育系統需要獲得哪些能力才能夠為共同的發展目標做出有效的貢獻,并在當今及未來的社會能夠生存等內容;二是終身學習者維度,主要包括教育系統能否有效地培養學習者終身學習的能力,教育系統能否為公民提供機會以開展終身學習,等等[22]。但從目前影子教育發展的情況來看,各種補習機構或個人傾向于在宣傳中強調學習的短期結果,特別是與考試分數相關的內容。而對于這種學習是否有助于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能否掌握對未來生活所需的生存內容方面,沒有明確系統的驗證指標。甚至有些功利化的補習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這種狀況一定會引起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注意。另外,從付費方的利益來看,將會有更多家庭理性地評估所選擇補習產品的合適性,更重視補習的質量。
從目前來看,許多國家都沒有對課外教育機構的教育質量提供相應的標準來進行約束。但作為可交易的特殊產品,國家出臺行業質量標準來進行約束與指導是必要的。
當影子教育過多地承擔了學校的教育功能,而自身的對學校教育補益功能沒有得以發揮,將會造成更大的社會不公。因而,政府應在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上,提出切實有效的辦法。從目前影子教育發展的狀況,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提高學校教育的質量。改善學校教育,釋放影子教育中的學校課程部分,避免重復教學造成時間、金錢的浪費,更重要的是造成兒童生命成本的浪費。應引導其將發展重點放在人格提升和生命享受方面的需求上。
其次,抑制過度的應試教育傾向。調整對學校教育中以學生學業分數來評價學生及教師的方式,同時加強對課外補習機構中單純重視學業成績傾向的抑制。關注兒童人格成長,讓教育回歸教育本質。
再次,政府應該為弱勢學生提供補償性教育。學生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處于弱勢的學生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為弱勢學生提供免費的補償性教育服務,讓他們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是對抗影子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有力方式。
最后,合理引導影子教育發展方向。影子教育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主要在于其對現有教育的補益功能。限制其過度應試化傾向,為其提供行業服務標準,引導其適度發展,將會有助于滿足人們對更多教育服務的需要。
[1]M.Bray&MagdaN.Kobakhidze.The Global Spread of ShadowEducation:Supporting or Undermining Qualities of Education?[EB/OL].(2016-04-28)[2016-12-04].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01679476_'The_Global_Spread_of_Shadow_Education_Supporting_or_Undermining_Qualities_of_Education'.
[2]Hania Sobhy.The de-factoprivatizaton ofsecondaryeducation in Egypt:Astudyofprivate tutoringin technical and general schools[J].Compare:AJournal of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0(1):47-67.
[3]M.Bray.Benefits and tensions of shadoweducation: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s and impact of private supplementarytutoringinthelivesofHongKongstudents[J].JournalofinternationalandComparativeEducation,2013(2):18-30.
[4]Japan,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Report on the situation of academic learning activities of children[R].Tokyo:MonbukagakushoHokokusho,2008:13.
[5]DarbySouthgate.Determinants ofShadowEducation:A Cross-National Analysis[EB/OL].(2009-12-05)[2016-12-04]. https://rave.ohiolink.edu/etdc/view?acc_num=osu1259703574.
[6]薛海平.課外補習、學習成績與社會再生產[J].教育與經濟,2016(2):32-43.
[7]BrayTM.The Challenge ofShadowEducation:Private Tutoring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olicy Makers in the European U-nion[EB/OL].(2011-06-06)[2016-12-04].http://www.nesse.fr/nesse/activities/reports.pdf.
[8]劉輝.發達城市影子教育的發展:調查與反思[J].當代教育科學,2014(21):43-46.
[9]薛海平,丁小浩.中國城鎮學生教育補習研究[J].教育研究,2009(1):39-46.
[10]程黎,蘇世揚,龐亞男,等.北京市中小學學生數學補習的影響因素分析[J].教育學報,2012(2):67-73.
[11]Aysit Tansel,Fatma Bircan.Private SupplementaryTutoringin Turkey:Recent Evidence on Its Various Aspects[EB/OL].(2008-04-29)[2016-12-04].http://ftp.iza.org/dp3471.pdf.
[12]薛海平.課外補習、學習成績與社會再生產[J].教育與經濟,2016(2):32-43.
[13]張羽,陳東,劉娟娟.小學課外補習對初中學業成績的影響——基于北京市某初中九年追蹤數據的實證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5(22):18-25.
[14]馬克·貝磊.影子教育之全球擴張:教育公平、質量、發展中的利弊談[J].比較教育研究,2012(2):13-17.
[15]鮑傳友.課堂教學不公平現象[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0):45-48.
[16]布萊恩·巴利.社會正義論[M].曹海軍,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82.
[17]王遠偉.個人家庭教育投入及其社會影響的國際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0(6):30-36.
[18]Betty Hart and Todd R.Risley.Meaningful Difference in the Everyday Experience of Young American Children[M].Baltimor:Brookes PublishingCo.,1995:132-198.
[19]錢民輝.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會流動嗎?——關于教育與社會分層的關系分析[J].社會科學戰線,2004(4):194-200.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報告[EB/OL].(2017-02-15)[2017-02-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02/t20170215_296262.html.
[21]吳巖.教育公平視角下初中階段教育補習現狀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教育研究,2014(8):75-84.
[22]畢斯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教育質量的解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20):22-23.
Causes and Trends of Shadow Education Development
Li Ying
(College of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Bohai University,Jinzhou Liaoning121000)
The phenomenon of shadow education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and developed rapidly.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showthat the scale ofthe shadoweducation is big,the factors ofimpact are complex,the content of the tutorial and school examina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shadoweducation phenomenon,the development trend is obtained.Shadow education will not disappear in a long time。The shadowfunction of the supplementary tutoring will gradually weaken.The quality of shadoweducation will be emphasized.
shadoweducation;trend ofdevelopment;Sociology;management strategy
G 459
A
1674-5450(2017)04-0122-05
【責任編輯:趙 穎 責任校對:李 菁】
2017-03-10
遼寧省社科聯2017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2017lslktyb-007)
李穎,女,遼寧葫蘆島人,渤海大學講師,教育學碩士,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