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
(遼寧省海城市中醫院外四科,遼寧海城114200)
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的臨床療效分析
張建國
(遼寧省海城市中醫院外四科,遼寧海城114200)
目的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惡性腫瘤骨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采取西藥治療,觀察組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比較分析2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2組總有效率相比,觀察組總有效率97.78%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相比較,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用于惡性腫瘤治療,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能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中西醫;腫瘤骨轉移;治療效果
在晚期腫瘤患者中惡性腫瘤骨轉移是較為常見的臨床并發癥,其病發率達到了25%~75%,一般臨床表現為病理性骨折、頑固性疼痛以及活動受限等,對患者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甚至有少數患者會有高血鈣、脫水以及嘔吐等病癥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本院給予惡性腫瘤骨轉移患者進行中西醫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研究將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90例惡性腫瘤骨患者作為研究目標,經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惡性腫瘤骨臨床診斷標準。將所有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其中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患者平均年齡(45.5±20.7)歲;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患者平均年齡(61.9±4.7)歲。將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可以用作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在100 mL氯化鈉溶液中融入4 mg唑來膦酸,并進行15 min靜脈滴注,并連續使用2~3 d,且每4周重復用藥1次[2]。
1.2.2 觀察組在單純西醫治療基礎上進行中藥湯劑治療,取30 g黃芪與補骨脂,20 g熟地、苡仁以及山藥,15 g雞血藤、海藻、白芍以及昆布,12 g紅花、桃仁、牛膝與川穹,其后再將9 g的甘草加入進去,并一同進行煎服,每1天服用1劑,需在2個療程內持續服藥[3]。
1.3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在用藥期間的各項臨床體征,并對患者的血壓、體溫計呼吸等體征進行檢測,關注有無異常現象出現,并進行常規的尿常規、血常規以及血清鈣等檢查。
1.4 療效評價標準疼痛評定:評估患者疼痛情況需按照世界衛生組織中對癌痛的評定標準予以評定:Ⅰ級:作為輕度的疼痛,不會影響睡眠質量,并且生存及生活質量正常。Ⅱ級:持續性中度疼痛,對生活及睡眠質量有所影響,可采用輔助止痛劑;Ⅲ級:重度疼痛,影響睡眠質量,需應用麻醉劑進行鎮靜。
遵循本院相關的療效評定標準,定為顯效、有效與無效:有效:患者病癥疼痛感全部消失,不需在應用任何止痛藥來進行輔助;有效:患者疼痛情況明顯減輕,且止痛藥的劑量也能有效減少;無效:治療后患者疼痛癥狀沒有明顯的改善,或者病情不斷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觀察組在治療期間,2例骨性疼痛加重,4例食欲不振級惡心,均未進行臨床治療,其后自行緩解;而對照組在治療期間,骨性疼痛加重患者為6例,食欲不振、惡心及嘔吐患者右8例,另外還有皮疹3例,發熱3例。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應有數據百分比之類的對比)
2.2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2組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顯效29(64.44%)例,對照組24例(53.33%);觀察組有效15例(33.34%),對照組有效12例(26.67%);觀察組無效僅1 (2.22%)例,對照組無效9例(20.00%)。2組總有效率相比,觀察組為97.78%,對照組80.00%。比較2組療效統計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χ2=7.2000,P<0.05)。
在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中,骨轉移是較為常見的并發癥,惡性骨腫瘤也被稱之為“骨癌”,多數來看,惡性骨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與轉移性骨腫瘤三種。其原發性骨腫瘤指由局部組織長出的惡性瘤,原發惡性骨腫瘤以軟骨肉瘤、纖維肉瘤為多見;而繼發性骨腫瘤則由良性骨瘤轉變而來,轉移性骨腫瘤則是由其它系統的惡性腫瘤發生遠處轉移至骨骼的后果,常見的有乳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結腸癌等等。其轉移性骨腫瘤多起源于乳癌、前列腺癌、腎癌及甲狀腺癌等病癥。其臨床治療也多以緩解疼痛、預防病理性骨折為原則。現階段常用的三種止痛方式分別是化療、傳統及局部放療,臨床效果非常好,不過目前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且副作用較多[4]。
在治療中,雙膦鹽酸類的藥物是一種強效的抑制劑,多用于破骨細胞活動中,能使骨細胞活性有效抑制,并使因腫瘤所造成的溶骨性惡化及破壞能得到有效阻止,使骨轉移發生率能不斷降低[5]。因為二磷酸鹽類藥物與氨基苷同時進行使用會產生降低血鈣的疊加作用,以此造成患者長期低血鈣。所以建議在使用時要格外的小心。而唑來膦酸作為一種特異性地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它能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導致的骨吸收。二磷酸化合物對骨組織選擇性作用依賴于其對礦化骨的高親和性作用的分子機理還不清楚。長期研究表明,唑來膦酸可有效抑制骨吸收,不過對骨的形成、骨的礦化及力學特性沒有太大的影響,而在初始24小時之內,給藥量的(44±18)%排泄到尿中,其余的主要是滯留在骨組織當中。唑來膦酸與血細胞沒有親和性,與血漿蛋白的結合性也較低(約22%),而且不依賴于唑來膦酸的濃度,將注射時間從5分鐘增加到15分鐘,在注射結束時,唑來膦酸濃度降低了30%,但對AUC沒有影響。
而骨作為腎的本體,而骨轉移多由骨傷及腎虛所造成[6]。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實施中西醫治療,在來唑膦酸基礎上應用中藥湯劑進行治療,其中當歸、黃芪有養血補氣的作用,而補骨脂、海藻及昆布有填精生髓的功能,而桃仁、紅花及牛膝有活血化瘀的功能[7-8]。來唑膦酸與中藥湯劑結合治療,能使患者疼痛程度有效緩解,效果顯著。
本次研究選取惡性腫瘤骨轉移患者90例,將其分成兩組,對比兩組治療效果。觀察組29例顯效,多對照組5例;觀察組15例有效,多對照組3例;觀察組1例無效,少對照組8例。兩組總有效率相比,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78%,對照組80.00%,觀察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對比兩組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惡性腫瘤骨轉移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能使臨床有效性顯著提高,使患者得以早日恢復健康,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1]張平.益腎骨康方治療骨轉移癌痛臨床研究及對骨轉移瘤信號轉導機制作用[D].中國中醫科學院,2013,12(4):122-123.
[2]何佩珊.氬氦刀聯合中藥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和預后分析[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6(12):177-178.
[3]毛丹.乳腺癌骨轉移中醫證候規律調查及陽和湯干預陽虛證乳腺癌骨轉移裸鼠模型的實驗研究[D].湖南中醫藥大學, 2014,7(3):166-167.
[4]張千山,劉振昌,李蕾.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29(3):468-469.
[5]潘婉.二骨散加減聯合天晴依泰治療骨轉移癌綜合療效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學院,2014,4(8):155-156.
[6]杜明艦.補腎逐瘀止痛湯聯合雙磷酸鹽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的臨床研究[D].湖北中醫藥大學,2013,3(5):221-222.
[7]趙偉東,李冀.帕米磷酸二鈉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高鈣血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9(8):1018-1020.
[8]王影.壯骨鎮痛膠囊聯合注射用唑來膦酸治療乳腺癌骨轉移癌的臨床療效觀察[D].湖南中醫藥大學,2014,7(3):223-2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