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偉
砥礪奮進中的沈師學報
劉兆偉*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40周年來,為學校的學術發展進步與遼寧省的學術發展進步作出了一定貢獻。沈師學報人40年的艱苦奮斗、聞雞起舞、嘔心瀝血、精益求精,贏得了遼寧省學報界、全國學報專家的盛譽。尤為重要的是,學報所采用的諸多文章質量愈來愈高,博得了廣大讀者的普遍稱贊。值此學報創刊40周年之際,作為目睹學報孕育、誕生、發展幾十年奮斗歷程的老讀者、老作者感慨良多,為之慶賀,并摘其要者書之以示紀念。
時至今日,學報已經創刊40周年,其實早在創刊之前,就以學校內部刊物姿態出版了很多年。辦刊經費、印刷、稿件等各個方面都困難重重,但老一輩學報人為辦好刊物而不斷奔走呼號,以杜鵑泣血之精神,求得上級支持、校內幫助,所載文章的學術性漸趨正軌,為1977年正式創刊奠定了辦刊經驗與質量基礎。創刊后,其影響力曾大有先聲奪人之勢,于遼寧省學報界名位居前。40年來,沈師學報人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奮斗,使學報辦刊質量穩步提高。其間,沈炎先生、王可慎先生、車樹實先生、趙翰章先生、王文達先生、孫繼國先生、曹萌先生,以及現在全體學報人,都于不同階段作出過不同貢獻,推動了學校學術進步及整體發展,為全校眾多教師展示優秀學術成果提供了很好的學術交流平臺。
在社會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質量就是產品的生命。生產產品的企業如此,發表學術論文的學報更是如此。我們常說,高校學報是層次較高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它擔負著反映和交流學術研究成果、活躍學術思想、直接和間接地指導學校開展科學研究的重任。既是開展學術交流的窗口,又是培養人才的陣地。
什么是學術的質量?如何衡量學報的質量?這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我覺得,回答這些問題主要基于“三看”:一要看作者所發表的論文是否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基本理論,以及在各學科理論建設中是否有所創新、有所建樹。二要看論文是否運用基本理論研究、解決、指導國家社會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是否對當前的深化改革有借鑒作用。三要看學報發現了多少學術大家和培養了多少學術新人,是否為學者的學術成長提供了支撐、幫助作用。如果這“三看”清晰了,判定論文的學術質量、幫助作者學術成長,進而推動學報的發展也就有了可靠保障和依據。
所以說,學校很多教師曾得到過學報的支持與幫助,在學報這個學術平臺上展示自己的學術成果,同時也促進了學報學術質量的不斷提升。尤其在20年前,全國刊物比現在少很多,在教師們發表文章沒有學術平臺的情況下,在學報上發表文章幾乎是唯一途徑。可是,學報人在學術期刊奇貨可居的形勢下,從不居功自傲,從不難為作者。近年來,更是突出為作者服務、為讀者著想的理念,關心作者特別是青年作者的學術成長。
值此紀念學報創刊40周年之際,我們應懷著感激的心情向學校學報人表示敬意與謝忱。特別應該指出的是,近些年來,學校黨委對學報工作更加重視,不斷加強領導。學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宣傳方面的系列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堅定正確的辦刊方向,堅持黨的領導;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學報人在努力做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精神煥發,積極擔當,敞開胸襟,為讀者服務、為作者服務。正因為此,近些年來,學報又有了新進步、新發展,贏得了省新聞出版部門和相關學會的肯定與表彰,使全校師生為之歡欣鼓舞;使一些名校教授向往刊文;使同行朋友心悅而誠賀;使讀者、作者們為之手舞足蹈。
沈師學報人在堅持“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同時,堅持聞雞起舞之精神,非常注重學術質量、編輯質量、校對質量,使辦刊質量不斷提升。學報人與時代同行、與刊物同行,自身素質、責任意識、時代精神都有了根本性的提高。這一切全靠學校黨委對學報工作的切實關心與指導。
關心學報的作者與讀者都在企盼《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不久將會有更大的騰躍,定會為沈師增添更多的光彩。
*劉兆偉系沈陽師范大學二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