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艷芳,歐超偉,龐偉君(廣東醫科大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廣東 湛江 524001)
免疫固定電泳技術的臨床應用進展
賀艷芳,歐超偉,龐偉君
(廣東醫科大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廣東 湛江 524001)
結合實際情況,本文首先闡述了免提固定電泳技術的基本概念,后對該技術的臨床應用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旨意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資料。
免疫固定電泳技術;多發性骨髓瘤;腎病;毛細血管免疫固定電泳;支氣管炎;應用價值
所謂電泳,主要指的是帶電分子于電場中朝向電性相反電極移動現象。使用電泳現象,可對物質實現分離,該項技術也被稱之為電泳技術。早在19世紀,沙俄物理學家Rocoss就進行了世界首個電泳實驗。在1937年,有學者使用特定界面,使用電泳的方式,將血清蛋白成功的分成了5個成分,這對于電泳的發展來講,有著里程碑式意義。到了上世紀中葉,聚丙烯酰胺凝膠等物質介入到電泳中,這令該項技術得到了飛躍性進展,各式各樣和電泳相關的技術與設備問世。這些自動化電泳分析設備,全面拓展了電泳應用領域,當前已經成為了醫學檢驗工作的必要性工具之一。結合實際情況,本文就免疫固定電泳技術的臨床應用進展情況加以全面分析,現匯報如下。
所謂免疫固定電泳技術,主要指的是把待檢測的呼和物質抗原先經過常規區電泳,令差異化蛋白質分離(蛋白質所帶的靜電荷存在差異,不同的分子或者帶電微粒電泳遷移率存在不同,因而出現分離現象)。后使用單克隆抗血清作用在被分離的蛋白質中,實施抗原體反應。令抗原在原有電泳位置上被免疫固定。這種方式為既往免疫電泳的分支方式。在進行完免疫固定之后,區帶呈現出單一化免疫復合物質沉淀帶,和沒有進行過免疫固定的樣本相比,經這種方式處理過的樣本可以更加容易的分辨出蛋白質成分,方便對樣本性質和成分鑒定。免疫電泳為電泳和免疫技術的統體現,當前已經被大范圍的應用在臨床疾病診斷之中。把高分辨率和抗原-抗體與血清電白電泳完美糅合,可對樣本蛋白實施定型和分型,這種處理方式的靈敏性較高,可以檢測到含量為50~150 ng/dl[1]的單克隆抗體。和其他方式相比,這種方法的特異性也較強,對于診斷免疫球蛋白增殖疾病來講,存在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MM(多發性骨髓瘤)為非良性漿細胞病變中的一種極為常見的單克隆骨髓漿細胞而惡性增殖疾病。增生后的漿細胞節后相對單一,單克隆免疫球蛋白也被稱之為M蛋白。差異化類型MM疾病患者,所顯示出的M蛋白位置有差異。發生增生的漿細胞浸潤和產物會令機體器官功能異常。有文獻證實,MM誤診率為高達54.00%~69.54%[2]。誤診時長跨越范圍廣泛,導致患者錯過治療時機。
M蛋白在電泳條件下基底較窄,單峰,分布均勻,因此也被稱之為敷蛋白。使用經尿液和血清免疫固定電泳,可將M蛋白分為IgE,IgM,IgG,IgA,IgD與輕鏈型,單雙克隆型,不分泌型等等。
免疫固定電泳技術為鑒別M蛋白的公允方式之一,國內諸多文獻對該學術命題進行了報道。有實驗指出[3],在50例MM患者中,6例免疫固定電泳結果顯示為陰性,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患者處于病情好轉期。還有1例患者無法檢測出M蛋白,推測為不分泌性多發骨髓瘤,剩下患者電泳結果均顯示為陽性。診斷有效率為88.00%。M蛋白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癌瘤細胞大小和單克隆增生水平,因為突變性株細胞非良性增生,常規細胞生長受到抑制,M蛋白顯含量顯著上升。目前,MM的發病率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由此能夠看出,應將M蛋白檢測視為必要檢查手段之一。使用免疫固定電泳法,對于MM診斷和分型鑒別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利用該項技術,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MM誤診率。
惡性腫瘤為機體細胞非正常增生所產生的贅生物,腫瘤內的遺傳因子,免疫情況和誘變因子為促使腫瘤形成的基礎。如果正常細胞發生癌變,其就會體現出不同于正常行細胞的生物學行為,表面成分也發生了一些改變。促使機體產生免疫應答,體現出免疫監視,抗癌細胞抗體為癌癥抗原刺激機體所出現的體液免疫應答所形成的效應分子。有文獻證實,對20例已確診的癌癥患者血清蛋白電泳和免疫固定電泳結果進行全面比較。結果證實有12例患者的血清蛋白電泳結果存在非正常峰帶,在此其中有8例在γ區域,4例在β-γ區域,其免疫固定電泳結果呈現為陽性。
因為MM患者一般存在免疫功能障礙現象。對其實施免疫球蛋白定量檢查可見其單種免疫球蛋白指數顯著上升,其余幾種蛋白則呈現為下降。少數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輕鏈在爭產范圍以內,只有兩種輕鏈體現出了比例失調現象。因此單純憑借免疫固定電泳技術并不能很好的提示出骨髓瘤腎病,需要使用該項技術來鑒別是否存在單克隆抗體。但克隆免疫球蛋白存類型不同,分子大小也存在差異性,電場內泳動的速度也不盡相同,其主要成分可以出現在γ區域,α 1,α2或者β區域,如果克隆成分沒有出現在γ區域或者其他類別腎病引起的β或者α2區域上升時,蛋白電泳存在一定缺陷,無法證明是否存在單克隆抗體。對于這種現象,同樣需要免疫固定電泳鑒別,IgD免疫球蛋白在正常情況下,含量非常少,即使單克隆抗體IgD上升至正常值200倍以上,血清蛋白電泳結果也不會呈現出單克隆條帶。因此,在診斷IgD骨髓瘤腎病時,應結合血清免疫固定電泳技術。
支氣管炎癥包含慢性支氣管炎和急性之支氣管炎,微生物刺激,機體免疫反應和過敏性反應等是造成該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和正常人相比,支氣管炎患者的機體免疫球蛋白數量顯著上升。有實驗對45例支氣管炎者的血清蛋白電泳結果與免疫固定電泳結果進行全面比較,結果證實。35例受試者的血清蛋白電泳存在非正常峰帶,在此其中有30例于γ區內,5例在β-γ區,抑制相對應的免疫固定電泳結果均為陽性。
毛細血管免疫固定電泳技術已經在臨床上應用。其在診斷惡性淋巴瘤,M蛋白血癥,巨球蛋白血癥定疾病上提供了有利證據。和尿液樣本周氏蛋白相比,其更為敏感,發現時間也更早,雖說從當前情況來看,骨髓穿刺依舊為診斷一些血液疾病癌癥的金標準。但在發作期內比較容易見到骨髓瘤細胞,在疾病早期要想檢測出骨髓細胞并不容易。疾病先期注要表現為單克隆抗體上升和免疫球蛋白上升。所以說,在疾病早期對患者實施免疫固定電泳技術可以體現出獨到優勢,可以被視為臨床篩查M蛋白血癥的公允方式。
免疫固定電泳技術在診斷腎臟疾病,血液病,惡性腫瘤等突顯出獨到優勢,其檢出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疾病誤診和漏診率。有實驗證實,毛細血管免疫電泳血清分型法對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者的檢出率為100.00%,傳統瓊脂糖凝膠固定電泳的檢出率為80.00%,雖說后者為常用經典方式,更為醫生所接受,但這種方式操作相對繁瑣,對于人工操作的熟練度有一定要求,另外受到加樣準確性,染料質量等因素,直接對結果造成影響。與后者相比,前者操作程序更為簡便,出具結果時間也更少。但毛細血管免疫電泳血清分型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那就是在結果判斷上更加依賴于檢驗者臨床經驗,要求對電泳技術圖譜有較強識別能力。和曲線圖相比,電泳帶更為置管,。雖說都是對抗原抗體反應,曲線圖如果呈現窄高征象即可斷定結果,峰值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主要影響原因為極少數交叉反映,出現這種情況主因免疫學具備同一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會出現想用的抗原決定簇。在特定條件下,單獨型,同種型和同種異型抗原決定簇會出現相同抗體反映,于γ球蛋白區域中會呈現多克隆增殖免疫球蛋白區域,形成寡克隆蛋白帶或者寬區帶,這種結果會對后續判斷帶來影響,增加主觀性。值得說明的是,免疫固定電泳為定性分析,所出具的結果并無定量指標。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既往相比,電泳技術也取得了卓越性進展,自動化設備的使用與介質支持等令該項技術日趨完善。其應用范圍也有所增大。當前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核酸,酶,蛋白質與病毒,細胞分離之中。該項技術在臨床診斷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做好質量控制,將誤差降到最低,以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當前免疫固定電泳技術與相關設備正正在不斷發展更顯,勢必會在今后臨床檢驗工作中能夠體現出重要地位。
[1] Graziani M,Merlini G,Petrini C.Guidlines for the analysis of Bence Jonesprotein[J].Clin Chem Lab Med,2003,41(3):338.
[2] 劉鐵林,孟凡超,王寧,等.2種電泳方法對血清M蛋白的檢測性能比較[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5,25(23):4077-4078.
[3] 王冬梅,李英華,郭素青,等.冷凝集素綜合征伴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κ血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3):198-199.
[4] 鐘國成,李衛紅,吳超群,等.DC-CIK過繼免疫聯合CVAD方案治療重癥多發性骨髓瘤1例[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 (12):1384-1385.
[5] 張麗華,程震,徐峰,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相關C3腎炎的臨床病理分析[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5,24(6):507-511.
[6] 葉筱穎.老年初治急性髓細胞白血病32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5,(18):88-89.
[7] 劉雁,王玉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36例回顧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30):41-42.
[8] 楊國亮.多發性骨髓瘤誤診原因及診斷方法[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5,32(1):82-83.
[9] 肖明鋒.多發性骨髓瘤檢驗的臨床實習代教體會[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17):2608-2609.
[10] 劉青,血清免疫固定電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價值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11):50-52.
[11] 楊燕,范久波.免疫固定電泳檢測對漿細胞腫瘤相關腎損害的診斷價值[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13):2532-2533.
[12] 成德.原發性干燥綜合癥患者免疫球蛋白測定及免疫固定電泳檢測意義[J].西藏科技,2014,258(9):35-38.
[13] 衣魯江,M蛋白陽性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免疫特征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22):2978-29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