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桐宇
(沈陽師范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4)
敘事研究視域下農村班主任專業發展與路徑探析
□門桐宇
(沈陽師范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4)
農村班主任是承擔班級管理與班集體建設的重要組織者、管理者、踐行者,直接表現為農村班主任教育教學能力與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個體與集體發展水平。農村班主任以敘述的方式記述班級管理的真實事件,開展的教育研究,通過敘事研究達成實踐與理論的彼此助力與提升,最終實現感性上升為理性、實踐上升為理論,提高農村班主任專業化水平。
農村班主任;敘事研究
20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推進,班主任,尤其農村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與班集體建設的重要組織者、管理者、踐行者,其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其專業化發展不斷提到日程。
在教育工作一線、被日常雜務包圍的農村班主任老師能否超越經驗積累,超越因循行為,注重現狀診斷和問題反思,從日常“應付行為”、“經驗行為”走向“探究行為”,從而提升實踐品位、工作質量,如何在教師入職后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村班主任,盡快提升班級管理能力,在學生社會化與學生個性化方面獲得全面健康發展,收獲職業發展的幸福感,使管理從感性上升為理性?這些問題是當前作為農村班主任群體的教育實踐者與教育理論研究者切實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農村班主任專業發展的總目標。
教育敘事研究是指以敘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農村班主任敘事研究主要是農村班主任通過對班級管理與班集體建設過程中的事件進行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于事件以及自己教育教學行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的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通過記錄與反思,達成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決自己在教室和其他場所里發生的教育教學與管理問題,提升專業化水平。農村班主任教育敘事研究應具有的特點有:首先,教育敘事研究應有一個主題,且是一個完整的事件;其次,教育敘事采用以敘述為主,因此研究報告應該是教育記敘文;最后,教育敘事是一種反思性記敘,真實、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過程和作者的當時心理及其思考。
在農村班主任記敘教育事件中,呈現了大量的教師實踐性知識。農村班主任這種純記錄的簡單寫作,促使他們關注教育情境、教育問題,可以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將事件發展的背景、經過、細節、結果詳細的記敘下來,并在記敘的過程中重新溫習、重新體味、重現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存在的問題、處理的方式方法、不同方法下可能出現的結果,才能從諸多的經驗累積中將班級管理與班集體建設過程中已經出現的問題或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歸類、歸納,才能進行教育理論的追蹤與教育實踐的嘗試,為教育與管理經驗行為轉變為研究行為、由管理的隨意性變為管理的理性奠定基礎。
敘事研究建立在教育敘事的基礎上,教育敘事為敘事研究提供了基本資料。農村班主任只有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具備了一定的教育基本理論、對學生有了清晰認識基礎上才能進行。敘事研究中最為重要的是在敘述的基礎上要有自己的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礎上慢慢從實踐經驗上升為實踐性理論。即把工作經驗與內心感受提煉為理論觀點和管理思想。
小課題研究是“教師是研究者”的最本質體現,是提升教師教研水平的重要舉措。小課題研究,是指教師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研究主題,由個人或多人組成合作團隊,運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旨在解決問題、提升教師研究水平、提高教育理論修養的研究。通常農村班主任研究的課題,具有小、實、活的特點。其研究的主題一定要小,從小事、小問題、小現象入手,以小見大;研究的主題一定要真實,切切實實發生在教師身邊、工作中等,從教師的實踐中來,解決教師實踐中的困惑與問題,并能真正知道教育實踐與管理實踐;研究的主題一定要活,小課題的主題一定要根據教師的實踐進行選擇,教師的自主性比較強,具有生命力。這是教師“從案例研究”到“問題研究”所走的科研道路,是敘事研究的提升。
[1]李楠.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1.
1004-7026(2017)14-0142-01
G635.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4.097
門桐宇,女,遼寧朝陽人,沈陽師范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14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