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薇 李妍
(新疆農業大學 新疆烏魯木齊 830052)
新疆農業大學學生課余體育行為現狀的調查研究
馬薇 李妍
(新疆農業大學 新疆烏魯木齊 830052)
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新疆農業大學學生課余體育行為現狀進行調查與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已具備較好的體育行為,有良好的體育需要,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態度和動機較為積極,對體育運動的價值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整體情況比較樂觀,但是,還有相當數量的學生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時間偏少,每次鍛煉強度偏小。
新疆農業大學 大學生 課余體育行為
1.1 研究對象
新疆農業大學在校本科生課余體育行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針對該研究的需要,收集、查閱并研究了有關體育行為等方面的文獻資料,為此研究的設計、構思、分析與討論提供理論依據并奠定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此研究需要設計調查問卷,隨機抽取該校各個學院學生進行課余體育行為現狀的調查。
1.2.3 訪談法
根據此課題研究的需要,設計訪談提綱,走訪相關專家,進行交流、探討和學習。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軟件和SPSS軟件包對調查獲取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此研究主要從隱性體育行為和顯性體育行為兩方面對新疆農業大學學生課余體育行為進行分析與研究。
2.1 隱性體育行為
(1)體育態度。
由表1可以看出,該校大部分學生對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態度比較積極,比較愿意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只有少部分學生對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態度不夠積極。
(2)體育動機。
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達到一定目標的直接原因。該校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其中有75.8%的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調節學習壓力、調節情緒。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4.6%的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是為了應付考試,但所占比例不大,大部分學生的體育動機還是比較積極的。

表1 該校學生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態度(n=864)
(3)體育需要。
體育需要是人們在體育活動中產生積極行為的動力源泉,由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該校學生的體育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強度水平較高的是增進健康占71.5%。男、女生的體育需要水平基本相近,其中對健美減肥這項需求的認識程度有一定差異,女生認識程度為42%,男生為26%。
(4)體育價值觀。
通過調查發現,該校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價值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和理解,能從多角度對體育的價值做出評價和判斷。其中,對體育運動的健身價值認識程度較高占92%。但是,對體育運動的經濟價值缺乏較深刻的認識,僅有35%的學生認為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2.2 顯性體育行為
(1)直接體育行為。
參加體育鍛煉頻度、持續時間和強度。我國對體育人口的界定是:每周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每次鍛煉持續時間在30min以上的中等強度的運動。調查顯示,該校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情況比較樂觀,每周參加體育鍛煉3次以上占57.6%,每周鍛煉1~3h占59.6%。
參與體育項目。通過調查發現,該校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男女生有一定的差異,男生喜歡的項目所占比例較高的是籃球和足球,這些項目具有一定的對抗性、活動量相對較大,而且是身體直接接觸的集體項目;女生則喜歡傾向于對抗性較小、活動量較小、藝術性強的運動項目。
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形式。調查結果顯示,該校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形式多樣,將近90%的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主要與朋友同學一起,個人鍛煉占50%,這表明學生之間能友好相處,關系融洽,多數學生具有一定的自我鍛煉、自我管理的能力。參加學校的活動的同學占到32%,課外體育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同時還具有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獨特功能。
(2)間接體育行為。
體育消費。體育消費與練習者的消費水平、體育消費意識、體育消費環境有關,該校學生體育消費主要用于購買運動服裝、鞋襪、體育健身器材,購買體育賽事門票和體育相關書籍等,而主要用于購買運動服裝、鞋襪、體育健身器材的占總消費的85%。
觀看體育比賽。調查發現,該校學生選擇經常觀看體育比賽的占18%,有時觀看的占40%,喜愛觀看的項目主要有籃球、足球等。55%的學生認為沒有機會、沒有時間觀看體育比賽。
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獲得。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體育方面知識、技術、技能的獲得80%主要來源于體育課,由此可見,體育課對學生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獲得的重要性。有52.5%來自電視、電腦等多媒體,50.7%來自報紙、圖書、期刊等,說明學生們對體育信息的關注程度較高,能夠利用課余的時間積極主動地了解體育知識。
3.1 結論
隱性體育行為調查結果表明,該校大部分學生有良好的體育需要,已具備較好的體育行為,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態度和動機較為積極,對體育運動的價值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顯性體育行為調查結果表明,該校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整體情況比較樂觀,但是,還有相當數量的學生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時間偏少,鍛煉強度偏小;體育方面知識、技術、技能的來源主要是體育課;體育消費方面主要用于購買運動服裝和簡單的體育健身器材。
3.2 建議
為了養成良好的體育行為,應加強對該校學生體育意識、體育價值觀、體育習慣的培養,拓展體育消費途徑,提高學生體育消費行為水平;重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加強體育人文科學教育,從而創造良好的校園體育環境。
[1]江志鴻.對浙江省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4):354-536.
[2]張健康,揭北運.高職高專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管理與思考[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25-28.
G89
A
2095-2813(2017)01(a)-014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