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石,王 帥,閆明偉,許培輝,王亞萌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北京 100083)
安全文化即安全理念,是企業安全管理的指導思想,安全文化缺欠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源原因[1-3]。相關研究表明,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降低事故率、提高安全業績的重要手段之一[4-6]。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安全文化進行過大量研究,例如,Guldenmund F.W歸納了問卷調查、實地觀察、員工訪談、小組座談等安全文化測評方法,并將其加以整合形成RG和TST等新的測評方法[7];Edwards通過在給定工作場所增加人們對文化和語境變量相互作用的理解,以及對安全的影響,提出了安全文化的綜合概念[8];傅貴等采用文獻對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安全文化定義及其理論實質,認為安全文化是一系列的安全理念,其理論實質是組織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由32個條目組成[9];毛海峰等提出了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的概念和定義,并將該體系劃分為7個基本維度和1個輔助維度[10]。施波等通過分析企業主流安全文化的形成過程,構建了企業安全文化認同機理模型,提取出對企業安全文化認同有顯著影響的12個關鍵因素[11]。
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文化的定義、測量、評價指標以及建設等方面,較少涉及不同群體員工間安全文化認知差異的分析。隨著安全文化研究的深入,企業宏觀層面的安全文化建設也逐漸趨于完善,但員工層面對安全文化認識仍較為模糊,對于企業安全氛圍感受不深,事故預防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在于企業在安全文化建設中較少考慮不同群體員工行為和需求的差異,導致安全文化建設應用性不夠。基于此,筆者將重點比較分析不同群體員工在安全文化認知程度、需求特征等方面的差異,為制定針對性的安全文化建設方式提供理論依據。
由文獻[12]可知,目前煤礦企業員工的分類主要有3種,包括: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分類法。根據員工自身及對企業的價值,將企業員工劃分為核心員工和普通員工;職位分類法。根據員工的工作內容、負責領域等方面將其劃為不同層級;基于企業和員工價值觀匹配的分類法。一是與企業價值觀一致的員工,二是與企業價值觀不一致的員工。根據煤礦企業實際情況,本著簡單方便的原則,選擇職位分類法作為員工分類方式,將煤礦企業員工劃分為管理層、專業人員、班組長和一線員工4類群體,具體見表1。

表1 按職位劃分的煤礦員工類別
國內外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行業領域對安全文化指標進行研究,其中國內學者主要集中在安全文化元素的研究,包括安全理念、安全管理體系、安全培訓、員工違章、安全承諾、安全業績等被多數研究者認可的核心元素。國內比較典型的安全文化指標體系有:AQ/T9005-2008中提出的包含基礎特征、安全承諾、安全管理等10個元素的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13];國家安監總局安監總政法〔2010〕5號文件提出的安全文化評價指標體系[14];傅貴教授根據行為安全“2-4”模型設計的安全文化評價指標體系[9]。通過對比分析,本文對文獻[9]中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修正,選取理念理解、安全文化載體、安全管理體系、安全培訓、員工違章、安全業績、物理隱患、事故統計8個因素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不同群體員工的安全文化水平進行研究。
2.1.1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的設計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企業員工基本情況,包括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工作時間、工作滿意度、工作目標、工作期望6個因素;二是企業安全文化認知水平測評量表(見表2)。

表2 企業安全文化認知水平測評要點
首先,基于文獻[9]提出的評價指標體系確定測評要點,然后結合煤礦企業實際與不同群體員工特點,設計29個具體題項,經課題組老師、專家指導修訂,且經過2次初測后形成最終問卷。調查問卷均采用李克特(Likert)5點量表計分法進行測量,依次為“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分別賦分值5,4,3,2和1。
2.1.2SCAP安全文化測量系統
本文采用安全文化在線測量系統(SCAP)進行安全文化認知測量。此系統主要運用專業測評軟件對企業不同群體員工實行包含32要素[15](見表3)在內的安全文化認知測量,測量時,測量組織成員對每個元素的認知程度越高,分數越高,測量結果能夠反映企業不同群體員工與國際上安全業績最好、較差企業對應員工的差異。

表3 安全文化元素表
注:表中所列的是32個安全文化元素,測量時,測量組織成員對每個元素的認知程度越高,分數就越高。
本文選取湖南黑金時代南陽礦業有限公司員工進行實證研究,該公司下屬南陽廟、淝江和前進3對生產礦井,共有員工2 866人,生產能力1.4 Mt/a。南陽公司連續3 a實現安全生產、安全狀況持續好轉,但安全文化建設仍存在一定問題。
根據群體分類特點分別從3個礦區隨機抽取被測員工,為保證問卷真實性,采取現場填寫回收形式。對于一線員工、班組長和專業人員,在其升井后進行安全學習期間,當面發放問卷并指導完成和收回。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其中有效問卷147份,有效率98%。一線員工是企業安全生產的主體,涉及人員樣本偏多,共75人,占樣本總數的51.0%,班組長、專業人員和管理層人員樣本所占比例分別為27.2%,10.9%和10.9%。南陽廟礦、前進礦、淝江礦的有效問卷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31.3%,28.6%和40.1%,比例分布較均勻,能反映南陽公司整體安全文化水平。
因所得原始數據類型較多,在進行數據處理時,首先將其逐項無量綱化,然后再進行等級化處理。利用SPSS18.0對問卷進一步分析,發現8個要素內部系數Cronbach’s α系數為0.871,同時所形成的分量表信度系數介于0.632~0.825之間,可知各要素間具有較高同質性。同時對數據進行均值、方差分析,通過這些指標,考察樣本在不同因素變量水平下,因變量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從而對不同群體員工安全文化認知的差異性進行比較分析。具體分析結果見表4(以安全文化載體和安全管理體系為例)。
經統計分析可知,不同群體員工安全文化認知程度整體較差的3個組織因素依次為:理念理解、安全業績、員工違章。但不同群體員工對不同文化要素的認知存在顯著差異,具體分析如下:
1)班組長和專業人員對于企業理念理解的認知存在較大差異,其中班組長的認知較低,但專業人員的認知幅度差別較大。
2)企業安全文化載體方面,班組長和一線員工的認知與管理層和專業人員相差較大,需重點關注。
3)在安全文化標識與接受違章次數方面,管理層、班組長和一線員工認知較好,而專業人員則較差。
4)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整體較好,不同群體員工間認知差異較小,且認知水平較高。
5)一線員工對通過培訓后識別危險因素、安全績效考核等方面的認知較差,是企業安全培訓的重點。
6)不同群體員工對于安全隱患及時排查的認知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專業人員更為關注工作中發現的安全隱患能否及時整改。
7)員工對于能夠接受的違章次數要求普遍較低,管理者是管理違章的主要負責人,要求偏低說明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較差,需加強意識培訓。

表4 不同群體安全文化認知要素重要度分析(C1-D5)
通過SCAP測評結果能夠客觀了解員工的安全文化認知現狀和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水平,不同群體員工的安全文化元素測量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群體SCAP測量結果Fig.1 SCAP measurement results in different groups
根據圖1所得數據,對不同群體員工的整體安全文化認知水平進行統計分析,并與國際上安全業績最好、較差企業進行對比(SCAP測評系統已對國內外較多企業進行安全文化測評,取國內外企業安全文化測評結果前20%的平均值作為國際上安全業績最好企業的安全文化水平參考值,取國內外企業安全文化測評結果后20%的平均值作為國際上安全業績較差企業的安全文化水平參考值[1],如圖2所示。

圖2 三類企業的不同群體員工安全文化認知水平對比Fig.2 A contrast of safety culture cogni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employees in three type enterprises
由圖1和圖2可明顯看出南陽公司不同群體員工對安全文化32要素的認知程度,同時也反映出該企業的整體安全文化認知水平。
1)由圖1(a)可知,管理層對9個元素的認知低于安全業績較差企業,其中對元素24的認知低于安全業績較差企業34分。由圖2可知,管理層整體安全文化認知水平與安全業績最好企業存在19.2分的差距,與其他群體員工相比差距最大。
2)由圖1(b)可知,專業人員對5個元素的認知水平低于安全業績較差企業,相差分數均較大;對24個元素的認知介于安全業績最好、較差企業之間,整體安全文化認知水平一般。
3)由圖1(c)可知,班組長對7個元素的認知水平低于安全業績較差企業,但其他元素的認知水平整體較平衡。由圖2所示,班組長的整體安全文化認知水平較其他群體最好。
4)由圖1(d)可知,一線員工對28個元素的認知水平介于安全業績最好、較差企業之間,且整體安全文化水平偏低。由圖2也可知,一線員工的整體安全文化水平最低,與安全業績最好企業存在18.3分的差距,需重點關注。
1)通過文獻研究和煤礦企業實際將員工劃分為管理層、專業人員、班組長和一線員工4類群體。確定了影響煤礦企業安全文化認知的組織因素,主要包括理念理解、安全文化載體、安全管理體系、安全培訓、員工違章、安全業績、物理隱患、事故統計8個維度指標。
2)結合現場實際以及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了適用于煤礦不同群體間安全文化認知調查問卷,通過計算分析可得,不同群體員工對安全文化的認知不盡相同,尤其在理念理解、安全業績、員工違章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
3)采用SCAP對南陽公司4類群體員工進行了安全文化測評,不同群體員工對每個元素的認知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對元素23,24的認知普遍較低。其中,管理層人員的安全文化認知水平與國際上安全業績最好企業的同類人員相比差距最大,一線員工安全文化認知水平最低。
[1]傅貴. 安全管理學-事故預防的行為控制方法[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3.
[2]賀阿紅, 傅貴, 張江石, 等. 安全文化手冊設計研究[J]. 煤礦安全, 2013, 44(4): 220-223.
HE Ahong, FU Gui, ZHANG Jiangshi, et al. Study on the design of safety culture manual[J]. Coal Mine Safety, 2013, 44(4): 220-223.
[3]王祥堯. 安全文化定量測量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 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2011.
[4]王丹, 宮晶晶. 領導行為、安全文化與礦工安全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型[J].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6, 12(9): 125-129.
WANG Dan, GONG Jingjing. SEM of leadership behavior,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behavior of miners[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12(9): 125-129.
[5]曹慶仁, 李凱, 李靜林. 管理者行為對礦工不安全行為的影響關系研究[J]. 管理科學, 2011, 21(12) :121-129.
CAO Qingren, LI Kai, LI Jinglin. Impact of manager’s behavior on coalminer’s unsafe behavior[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011, 21(12): 121-129.
[6]王君玲. 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對安全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4, 10(8): 125-129.
WANG Junling. Empirical study on influence of safety culture to safety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10(8): 125-129.
[7]Guldenmund, F.W. The nature of safety culture: A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arch [J]. Safety Science, 2000, 34: 215-257.
[8]Edwards JRD, Davey J, Armstrong K. Returning to the roots of culture: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safety culture [J]. Safety Science, 2013, 55:70-80.
[9]傅貴, 何冬云, 張蘇, 等. 再論安全文化的定義及建設水平評估指標[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3, 23(4): 140-145.
FU Gui, HE Dongyun, ZHANG Su, et al. Further discussions on definition of safety culture and its assessment indicators[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3, 23(4): 140-145.
[10]毛海峰, 郭曉宏.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及其多維結構研究[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3, 23(12): 3-8.
MAO Haifeng, GUO Xiaohong. A research on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developing system and its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3, 23(12): 3-8.
[11]施波, 王秉, 吳超. 企業安全文化認同機理及其影響因素[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16): 195-200.
SHI Bo, WANG Bing, WU Chao. 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6(16): 195-200.
[12]程南. 群體動力視角下的煤礦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研究[D]. 徐州: 中國礦業大學, 2014.
[13]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準則:AQ/T 9005-2008[S].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9.
[14]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創建活動的指導意見[L]. 安監總政法(2010)5號, 2010.
[15]行為安全網. 安全文化元素(理念)條目[EB/OL]. http://safetyscience.cn/page/aqwh/16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