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美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最佳的護理方法。 方法 將該院近期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的護理方法,包括臨床護理、心理護理和運動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營養護理干預。 結果 通過血糖和血脂2方面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在血糖檢測結果方面,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分別為(6.31±1.10)mmol/L和(8.01±1.33)mmol/L,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7.52±1.22)mmol/L和(9.63±1.41)mmol/L,以上2項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血脂檢測方面,觀察組患者TC和TG檢測結果分別為(7.55±0.37)mmol/L和(2.09±0.28)mmol/L,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9.05±0.28)mmol/L和(3.85±0.38)mmol/L,以上2項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合理的營養護理干預,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 營養護理;糖尿病;血糖;血脂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b)-0185-02
我國的糖尿病現狀非常不容樂觀,其中一方面表現在糖尿病患者人數過多,如早在2013年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高達1.14億人[1];另一方面表現在糖尿病患者人數增長過快,平均每年患者人數增長550萬例[2]。致使糖尿病成為各醫療機構主要的服務對象。但由于受到當今醫學發展的制約,現有的治療方法并不能達到十分滿意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康復效果,該科對患者進行合理的營養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間,選擇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2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護理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心臟等臟器重度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因個人原因中途退出治療等。將62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1例。對照組患者基本情況如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齡31~76歲,平均年齡(58.52±5.87)歲。病程2~18年,平均病程(9.58±4.77)年;觀察組患者基本情況如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26~79歲,平均年齡(57.63±6.12)歲。病程1~19年,平均病程(8.91±5.02)年。2組患者在以上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主要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具體工作如下:(1)臨床護理。護士按時測量和記錄患者的血壓和血糖等各項生命體征狀態。遵醫囑為患者規范注射胰島素或發放各種降糖藥物。針對已出現并發癥的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3];(2)心理護理。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當患者發病后會伴隨其一生,致使很多患者喪失了治療的信心。護士對心理負擔過重的患者,及時開展心理護理工作,耐心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相關治療知識和保健方法[4];(3)運動指導。護士根據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情況,為患者提出相應的運動指導。如患者病情較為輕微,可鼓勵患者堅持慢跑等運動;(4)飲食指導。告知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每日少食多餐,不要吸煙和喝酒等。
1.2.2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方法 在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方法基礎上,進行營養護理干預。主要護理過程如下:(1)計算患者的總熱量。首先按理想體重的計算公式,即體重(kg)=身高(cm)-105 cm,逐一計算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體重。如A患者身高為176,那么其理想體重為71 kg。然后以理想體重為標準,按照每天成人每千克所需的熱量為104.65~125.58 kJ為參照,計算每日所需的整體熱量。如同樣以A患者為例,其每日所需熱量為7 430.15~8 916.18 kJ。對于過度肥胖或瘦弱的患者,可適當減少或增加熱量;(2)計算食物物質的熱量價。熱量價就是每克食物作為有機物在人體體內徹底氧化分解所釋放出的能量。如每克蛋白質在人體氧化后大約產生16.7 kJ的熱量,糖類和脂肪分別為17.15 kJ和38.91 kJ;(3)制定食譜。按照第一和第二部的分析結果,逐一制定每名患者最佳的飲食方案。同時要遵循以下原則,如飽和脂肪酸總攝入量不能超過每日總攝入量的30%,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攝入量應最低分別達到總量的50%和10%,不能高于60%和15%。在營養護理干預的過程中,為了使患者更加一目了然,飲食方案以食譜的方式提供給患者。每日分為四餐,每餐的熱量分配分別為1/5、1/5、 2/5和1/5[5-6]。
1.3 觀察指標
護理3個月后,采取家庭隨訪的方式,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觀察指標主要包括血糖和血脂2部分。其中血糖檢測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2項;血脂檢測包括甘油三脂(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4項目。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糖尿病患者血糖檢測結果
在護理前2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檢測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護理后再次檢測,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分別為(6.31±1.10)mmol/L和(8.01±1.33)mmol/L,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7.52±1.22)mmol/L和(9.63±1.41)mmol/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各組糖尿病患者血脂檢測結果
在護理前2組患者的TC、TG、LDL和HDL幾項檢測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護理后再次檢測,雖然觀察組患者LDL和HDL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TC和TG檢測方面,觀察組患者檢測結果分別為(7.55±0.37)mmol/L和(2.09±0.28)mmol/L,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9.05±0.28)mmol/L和(3.85±0.38)mmol/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針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上,現代療法主要從飲食、運動、用藥、檢測和教育5個角度同時進行,也稱為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其中起到治療作用的主要是前飲食、運動和用藥。在這3者中,運動的情況因人而異,比如有的患者就是愛好爬山等運動,而有些患者很難長時間堅持運動,這是以往的工作和生活習慣養成的,后天很難進行改善。在用藥方面,現階段糖尿病患者的藥物治療主要為注射胰島素或口服各種降糖藥等,由于療法較為簡單,絕大部分患者都能夠規范用藥。只有飲食方面,患者很難做到合理飲食。首要原因在于患者通過進行合理的健康教育后,雖然了解飲食的重要性,但僅能知道自己適合吃什么和不適合吃哪些食物,并不知道具體該如何飲食。通過開展營養護理的方法,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 初曉芳.網絡教育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及進展[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3):55-56.
[2] 李紅.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網絡教育的實踐與效果[J].護理學雜志,2013,3(2):72-73.
[3] 徐勤容.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27-28.
[4] 李華.糖尿病聯絡護士工作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8.
[5] 鄒群.探討飲食護理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意義與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6,9(10):127-128.
[6] 曾秋蓮.飲食及生活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5,24(2):84-86.
(收稿日期:2016-08-25)